APP下载

“红色艺人”彭丹:用足尖丈量爱的舞台

2015-02-07凌欣

家庭生活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南泥湾

文◎凌欣

名人写真

“红色艺人”彭丹:用足尖丈量爱的舞台

文◎凌欣

一位肩负着使命的艺术家,一位优雅而传奇的女性,正弘扬着主旋律文化,她就是光彩照人的“湘妹子”彭丹。屡获国际大奖的彭丹成长于纽约,成熟于香港,却始终心系祖国。她将永远秉持这份赤子之心,为喜爱她的中外观众贡献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

小荷才露“尖尖脚”

彭丹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之家,天生聪慧美丽。8岁那年她在家长的带领下,陪同学去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当时学院在湖南省只招录三五个学生,本来酷爱读书并渴望成为一名教师的彭丹,因为优越的先天条件被主考老师录取。

能上北京舞蹈学院,在别人看来她似乎进入了艺术殿堂。而实际上,学习芭蕾舞枯燥而艰辛。老师的要求极为严格,每天光踢腿就得几千次。穿着尖尖的鞋子,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脚尖上,一天练习下来,脚尖都磨出了血,脱袜子的时候,血都粘上了,钻心地疼。练习时间长了,脚趾甲翻起来,最后慢慢地都掉了……这种严格、痛苦的训练让她私下里无数次想放弃,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在北舞期间,她遇到了影响她人生轨迹的一位恩师——王扶林。这位曾执导《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电视艺术家,当时正在为电视剧《庄妃轶事》物色演员,当彭丹出现在王导视线时,他眼前一亮,决定让毫无表演经验的彭丹出演庄妃的妹妹女主角“小玉儿”。这是彭丹第一次出演电视剧,也是她从舞蹈界跨越到影视界的第一次尝试。

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彭丹顺利地考进了中央芭蕾舞团,成为该团最年轻的主要演员,经常参加世界各国的巡演。在众多舞者中,彭丹像只出众的天鹅,其娇艳的美貌和高雅的舞姿十分引人注目。在一次去香港的巡演中,彭丹精湛的舞艺和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美国顶级舞蹈学院——朱丽亚艺术学院的一位系主任。她在后台找到了彭丹,并递给她一个纸条,对她说:“去美国进修现代舞和芭蕾舞吧,你的才华需要得到释放,世界也需要你的舞蹈。”这一年彭丹15岁。

挺着脊梁骨的东方美人

为了心中的艺术,彭丹告别了恩师和家人,带着200美元来到了朱丽亚艺术学院主修电影表演,并深造舞蹈。

报到时,按规定每个学员必须自我介绍。由于彭丹不大懂英语,考官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答“Yes”,又问她从哪里来,她竟回答“No”。考官见此情形,就让她进行舞蹈展示,这正是彭丹的强项。彭丹当时选跳的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薛宝钗与贾宝玉成亲时的一段舞蹈,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韵味和西方的现代芭蕾结合得天衣无缝,用优美的舞姿获得众考官的一致认可,并成为该院第一个拿全额奖学金的中国公派留学生。

在美国深造的八年间,彭丹除了刻苦学习芭蕾,还参加了数次世界亚洲小姐、美国华裔小姐的竞选。每轮竞选时,许多来自中国的同伴们在自我介绍时都自称是来自“日本”或“新加坡”,这让彭丹十分纳闷。每当轮到她时,彭丹都会骄傲地对评委说:“我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彭丹的真实、爱国情怀得到评委们的认可。最后,她因为姣好的外形和高雅的气质,连续荣获“世界亚洲小姐”、“美国中国小姐”、“美国华裔小姐”冠军,成为唯一一位在世界选美舞台上荣获三连冠的东方女性。这使得许多美国人都熟悉了这位美丽而富有爱国情怀的中国舞者。

虽然在选美大赛中夺得“三连冠”,可彭丹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善,依旧过着“半工半读”的艰辛生活,在餐馆端盘子,在学校做洗衣工、当邮递员等。就在她生活异常艰苦的时候,她“世界亚洲小姐”的桂冠被《花花公子》杂志看中,试图花25万美元邀请她拍杂志封面。刚得到这个消息时,彭丹激动得睡不着觉,这么多钱足以改变她窘迫的生活现状了,也不用担心因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门。但彭丹了解到《花花公子》杂志的性质后,她断然选择了拒绝。《花花公子》总裁再次寄给彭丹两本杂志,封面分别是美国前总统的女儿以及一位美国女警察,彭丹最终还是拒绝了。

《花花公子》总裁对此事十分不解:“你们跳芭蕾舞的平时也穿得不多,为什么要拒绝拍我们美国杂志的封面呢?”彭丹说:“我们跳芭蕾舞的服装和舞姿是为了艺术,而你们不是为了艺术。”这件事在美国引起了极大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称彭丹为“挺着脊梁骨的东方美人”。

从舞台“跳”到银幕

彭丹拒拍《花花公子》封面的新闻被香港著名制片人黄百鸣看到后,黄百鸣通过媒体联系到了彭丹并力邀她回港拍戏。就这样,彭丹进入了香港的影艺圈。几年之内,彭丹主演了5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得了可观的票房,名声鹊起。

就在大家都认为这位从香港影视圈起家的宠儿,会继续在香港影视圈大展拳脚时,彭丹却再次“急流勇退”。在主演了几十部商业影片并获得巨大成功后,她觉得商业电影不能完全表达她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她心里那抹“红色”的爱国之情,好像始终都无法释怀。

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于晓阳导演拿来的剧本《开着火车上北京》,怦然心动。该片以我国第一代内燃机车女司机李秀凤为原型,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支边大西北的一个北京女知青,立下开着火车上北京的誓言,于90年代身患绝症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这部影片的灵魂即是“爱国”,这与彭丹内心的情怀高度契合。为了演好角色,她将剧本贴满整个房间,晚上临睡觉时看到的是剧本,早上醒来看到的还是剧本。

《开着火车上北京》开机的时候,彭丹满心欢喜地登上了开往大西北的列车。谁知,一下火车就有了高原反应,心跳加速,喘不过气来,片场更是零下三十六度的严寒。有一组镜头是火车头出事了,彭丹在行驶中的火车顶上往车头跑。她有恐高症,明知道一旦摔下去就会“英雄”,可为了真实地表现劳动模范的英勇,彭丹坚持亲自上阵不用替身。她默默地对自己说:“彭丹,你可要挺住,今天,你一定要爬上火车头!”拍到第三遍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哭了。等哭完了,她又爬起来再拍,迎着强风和蒸汽在火车顶上跑啊、喊啊……在场的老艺术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又都被她的执着精神所打动。

彭丹在这部电影里,将女司机李秀凤塑造得栩栩如生,得到内地影视圈同行们的认可,也是因为她在这部国庆献礼片中精彩的演绎,著名作家梁晓声看影片时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事后他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说:“我和彭丹认识,看认识的人演戏,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我看彭丹演的这个电影就没有这种感觉,感觉不到她演戏的痕迹。我建议彭丹去北京电影学院讲课,讲一下如何把主旋律的电影拍出人性化。”彭丹传神而生活化的表演,折服了国内的专家评委,赢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引起了外国片商的极大关注。美国华纳影业立即以7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了它的海外播映权,打破了在国内获奖的主旋律影片无法走出国门的惯例。

这之后,彭丹相继收到了胡玫、尹力、吴子牛等著名导演的邀请,又接连主演了一大批主旋律影视剧。彭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影视艺术中尽情挥洒着她那浓烈的爱国之情。

“记住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忘记所有你帮助过的人。”

在演艺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彭丹没忘记回报社会,一直以来她积极致力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推广,为贫困儿童求学、伤残病人摆脱病魔不遗余力。

她不知疲倦地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爱心,先后向香港“东华三院”、“香港仁济医院”、“香港仁爱堂”等慈善团体捐款近百万港币,还为内地华南水灾慷慨捐赠35万港币。1995年秋,她一次向家乡湖南冷水江市天然景点波月洞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合约期为30年,从此彭丹又获得了“波月洞主”的雅号。用她的话来说:“慈善是一种习惯,就像每天早晨刷牙、洗脸一样普通,不在乎有多大的形式,只要能给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帮助就足够了。”

自1996年至今,她连续18年向四川省金堂县阳光小学十四名贫困失学儿童提供资助,使他们得以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之路。2001年至2010年,彭丹先后两次向四川省康骨医院捐赠人民币共150万元,成立了“彭丹爱心基金会”,使得众多股骨头坏死的残疾儿童和病人摆脱了终身的痛苦……

当被问及身为政协委员,为何要以演员的身份来传播正能量时,彭丹称自己首先是一名演员,其次是一名导演,最后才是政协委员。她表示自己并不希望用政协委员的身份去宣传作品。她说:“我是以一个演员和导演的身份来的。但是作为政协委员,我也多了一份责任,以后要不遗余力地去宣传中华民族精神。”

针对近期国内宣扬的提倡主旋律,反对庸俗化的现象,彭丹也表示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在文艺作品上比较注重票房收入,难免会出现庸俗化的现象,所以现在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拍摄更多主旋律的作品。她说:“拍主旋律电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自己拍了16年的主旋律电影,却一直默默无闻,但是拍主旋律的片子对自己是一种教育。”

从小就喜爱读书的她是听着父母讲述“毛泽东在长沙建立红色政权”等一系列“红色故事”长大的。从湖南到北京,从中国到美国,从美国到香港,再从香港到内地,彭丹从芭蕾舞的足尖起步,以“白天鹅”的舞姿飞进了国际舞台,飞进了荧屏,夺得了“世界亚洲小姐”的桂冠。经过多年奋斗,彭丹在影视界、舞蹈界、歌唱方面都有了很大建树。彭丹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等正面形象,又在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加强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作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被海内外各大媒体誉为“红色艺人”。

她的中国梦成真了!

因为“红色情结”,彭丹格外关注相关题材,而《南泥湾》的故事更是在她的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彭丹知道,大家对《南泥湾》的印象,多来自郭兰英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经典红色歌曲,这首歌曲虽然家喻户晓,但与此有关的电影却是空前。于是,彭丹四下南泥湾了解那段历史,每次写剧本都会流泪。影片《南泥湾》讲述了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战胜困难,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设成陕北好江南的故事。影片以一名八路军女战士“苗子”的日记和心路历程为线索,描述了那段历史。彭丹感慨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拍摄《南泥湾》影片主要是宣扬南泥湾精神,因为南泥湾精神是永恒不朽的,它对于今天的中国仍有着重大意义。

谈及创作经验,彭丹说当初没有人相信她能把这样一部军事题材的历史影片拍好,她自己也没有信心。但在她四下南泥湾采风,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之后,找到了影片的“魂”——中国人勤劳勇敢的精神!拍摄中她坚持以南泥湾精神为创作导向,扎根百姓、扎根生活,用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手法、感人的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而引导年青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影片不但在思想上、艺术上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在市场上也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尤其是年轻人。

日前,第十届中美电影节在洛杉矶隆重举行。闭幕式当晚2000多位中美电影人共聚好莱坞,300余部优秀电影集中亮相,包括《心花路放》、《亲爱的》、《西藏的天空》等影片,盛况空前。当晚,彭丹以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主旋律电影《南泥湾》,获得在好莱坞举行的“第十届中美国际电影节 2014”最佳新晋导演奖。

红毯上星光熠熠,彭丹以一身典雅清秀的绿色长裙造型惊艳亮相,典雅又不失性感。但影片中她却一改往日性感、时尚、靓丽形象,凭借一位朴实的“哑女”感动了全场。奥斯卡金像奖评委、著名好莱坞影星卢燕女士,激动地拉着彭丹的手说:“《南泥湾》运用了美国商业片的拍摄手法讲述了一个非常朴实的中国故事,人物鲜活,故事感人。你作为青年导演既能编又能导,既能打又能演,好莱坞正需要你这样有才华的华裔演员和导演啊!”在获得中外评委的高度评价后,彭丹登上了帕萨迪纳大剧院的舞台,从好莱坞著名金牌制片人Omar Kaczmarczyk先生手上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用流利的英文现场发表了她的获奖感言。两分钟的发言竟然三次被全场掌声打断,她表示自己从小在美国长大,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一直希望凭一部中国主旋律的电影在美国获奖,这就是她的中国梦,今天她梦想成真了。

当被媒体问到此次《南泥湾》华盛顿大学展映不仅学生们反响热烈,而且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亲自出席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时,彭丹谦虚地表示自己只不过用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拍了部主旋律电影,大家对影片的认可更多的源自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彭丹15年来主演了《开着火车上北京》、《张思德》、《铁道游击队》、《浴血坚持》等中国主旋律电影,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多考虑拍些中美合拍影片,为中美电影文化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个肩负着使命的艺术家,一位优雅而传奇的女性,正弘扬着主旋律文化,她就是光彩照人的“湘妹子”彭丹。

编辑/张德博

猜你喜欢

南泥湾
走进南泥湾
走进南泥湾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孩子们眼中的红色故事艺术作品
南泥湾大生产大会暨中国品牌南泥湾计划高峰论坛举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弘扬南泥湾红色文化 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红色符号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