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特定款物罪立法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2015-02-07高学新刘茂辉
高学新 刘茂辉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1700
我国刑法按照犯罪目的的不同将挪用特定款物的行为划分为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并将二者分别划入贪污贿赂类犯罪和侵犯财产类犯罪之中,此种划分在一定时期内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立法缺陷也日益凸显。
一、立案追诉标准与刑法条文存在矛盾
根据我国刑法第273条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这表明要想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必须同时符合“情节严重”与“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两项条件。
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六条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挪用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2)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4)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5)其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情形。这些规定使得对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查处更具可操作性,方便了司法实务,但细致分析来看,这些规定与刑法条文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以上五条均是要么属于“情节严重”、要么属于“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如第(1)项是属于“情节严重”,第(2)项至第(5)项属于“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情节严重”不能必然导致出现“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也不一定是因为“情节严重”导致,因此,如果单单将以上情形之一放入刑法273条原文中去考量,其实都不必然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吗,刑法条文与高检院的规定相矛盾影响了法律的正常适用。
笔者认为,刑法273条条文对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定罪门槛过高,不利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打击犯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的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往往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处于危险状态,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应当对行为人处以刑罚,因此,应当将刑法第273条对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要件中的“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改为“情节严重或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如此,既符合法理又使高检院、公安部的规定,又利于对挪用特定款物罪认定。
二、对“挪用”不应作限缩解释
对于挪用特定款物罪中的挪用是指擅自将专用款物挪作其他公用,如用于搞经济开发项目、炒房地产、建楼堂馆所等违反专款专用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为了个人使用而挪用特定款物的,不构成本罪,应以挪用公款罪处罚。①
笔者认为,将挪用作限缩解释不合理。第一,不符合文理解释。挪用的字面意思分为两层,(1)把原定用于某方面的钱移到别的方面来用,如专款专用,不得挪用。(2)私自用(政府、单位、组织的钱,例如:挪用公款)。从字面上看挪用并没有专指挪作公用的意思,另外,也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对挪用特定款物中的挪用进行解释。第二,易造成法律漏洞。将挪用解释为挪作其他公用本意是为将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公款罪区分开来,但如此简单的划分容易产生法律漏洞,出现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但却不构成犯罪的情形,如集体决定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以及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情形,其行为危害性比挪用该部分特定款物用于公务还严重,影响也更为恶劣,但却不构成犯罪,有违公平正义。
三、管辖划分不科学
挪用特定款物罪被划分到刑法第五章,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归公安机关管辖。此种分类有以下几点不科学之处: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罪存在本质的区别。侵犯财产罪往往表现为侵占、挪用、毁坏一定数额的财产,一旦实施相应的行为即可构成,即属于行为犯,但挪用特定款物罪却是需要产生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是结果犯。二者在定罪的依据存在本质的区别。
(二)犯罪主体与侵犯财产类犯罪不一样。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主体往往为国家工作人员,因为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有机会主管、管理、经手特定款物的使用,更是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会将特定款物用于其他公务,只是理论上存在普通公民构构成此罪的可能,实践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几乎不可能成为此罪的犯罪主体。
(三)侵害的客体与贪污贿赂类犯罪更为相似。挪用特定款物罪侵害的客体不仅仅是国家对公共财物的所有权,更为主要的是国家专款专用的制度,其目的更多的是保障经管特定款物责任人的职务廉洁性。刑法中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相似的罪名分别为侵犯财产类犯罪中的挪用资金罪和贪污贿赂类犯罪中的挪用公款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主体多为国家工作人员,侵害的客体为专款专用制度,从犯罪主体以及侵害的客体看其与挪用公款罪更为相似。
[ 注 释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