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声乐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5-02-07张蕊
张蕊
摘要:依据苏联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和推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的,并通过具体条件所许可的一系列动作来完成。”的教育理论,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分析、总结出: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策略为:优化并重组教学内容,激起学习兴趣;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并维持学习欲望;利用外在力量,刺激内部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职声乐教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进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笔者所从事的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从近年来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音乐素养普遍较低,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突出、学习方法不得当等问题比比皆是。唱歌跑调、识谱慢等因素导致她们不爱唱,不敢唱,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但是,经与学生交谈发现,她们渴望唱出美妙的歌声,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也就是说,她们有努力学习的意愿,有被认同、赞赏的心理需求。因此,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声乐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其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据苏联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和推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的,并通过具体条件所许可的一系列动作来完成。”的教育理论,我在声乐教学中尝试利用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其学习动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优化并重组教学内容,激起学习兴趣。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立足学生实际,精选了一些艺术性强、学生易于理解且难易适中的声乐曲目,如《送别》、《金风吹来的时候》、《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同时,减少声乐专业技能、技巧训练的成分,强调声乐课的综合性,集艺术歌曲演唱、视唱、音乐欣赏、幼儿歌曲表演唱等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使她们能够适应幼儿园音乐活动课程的岗位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我尝试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比如: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视唱与艺术歌曲相结合,这种重组方式的可行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握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上学期的一节校级公开课上,我上了一节艺术歌曲《摇篮曲》与幼儿歌曲《春雨沙沙》相结合的声乐课。学生通过观察、聆听教师的示范演唱,能够对比感受艺术歌曲《摇篮曲》与幼儿歌曲《春雨沙沙》演唱的不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掌握两种唱法的主要特点和歌唱方法。
实践证明,难易适度、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会增加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并维持学习欲望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疲惫和厌倦,大多源自教学形式、方法的单调与乏味。所以,探究以学生音乐活动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1.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进入音乐
每首声乐作品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内容和音乐情感。比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表现了一幅在美好的夜晚,母亲哄摇篮中的宝贝入睡的情景。整首歌曲抒情温馨,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浓烈、深沉的爱。在教学之初,首先应让学生完整地欣赏这首声乐作品,在聆听中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基本情感,获得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进入到音乐意境中来。
在学生初次感受声乐作品时,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她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为歌曲设计一个MTV(音乐电视),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展示方式可以是文字叙述,也可以用绘画方式等。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声乐学习从聆听想象、情感体验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才能为进一步的理解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2.问题引领法,引领学生深入音乐
问题引领法,贯穿声乐课堂的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步步深入。比如第三学期所教的艺术歌曲《红豆词》,歌词选自文学巨著《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的词。它是一首艺术歌曲,也是一首爱情颂歌,曲中蕴涵哀怨和呐喊。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础,此节奏型自始至终贯穿全曲,再加上环绕式的音调,似吟似诵地表现了含蓄深沉的情感。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逐步设计问题的:在学生初次欣赏歌曲时提出:歌曲的基本情绪怎样?歌曲速度、节奏、旋律有何特点?当教师介绍歌曲后,再次欣赏时提出问题:歌词表达了贾宝玉怎样的心情?蕴涵了他怎样的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歌唱状态、气息和声音来表现?在学唱歌谱时提问: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是全曲的基础节奏型,后面的节奏型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在学唱歌词时提出问题:歌曲情真意切,怎样演唱才能做到“以情代声、声情并茂”?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范唱、观察老师的示范、思考分析、小组讨论、练唱体验等方式来逐步解决问题。这样,能不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她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感受,从而促进她们学习积极性的不断高涨。同时,在问题引领下,声乐教学逐步深化,实现学生从感受到理解,进而表现和创造的过程。
3.小组合作探究、展演法,促进学生表现音乐
学生单独演唱,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往往存在一定困难。而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展演则是她们喜欢的一种学习表演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幼儿歌曲表演唱的教学,可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弹唱儿歌-学生学唱儿歌-教师示范儿歌表演唱-学生小组编排、展演儿歌表演唱-师生互评。在学生小组合作编排、展演的过程中,小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参与其中,献计献策并配合练习、展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调动每位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她们在团队力量的感召下展示出最好的自我,同时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以上三种教学法是我在声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其实,一节足以让学生保持兴奋点的声乐课堂应贯穿更多的以学生音乐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现以一节区级公开课《青春舞曲》为例,做一详细阐述。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渗透了多种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歌唱、律动、节奏读词、打击乐演奏、欣赏视频、人体乐器演奏等。
“打击乐器演奏”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打击乐器铃鼓、碰钟为《青春舞曲》编配伴奏。我要求她们先分别用一种打击乐器随音乐敲击,然后两种乐器合奏,没有乐器的学生随音乐演唱,最后加入人体乐器“演奏”维吾尔族舞曲的典型节奏。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人人参与,相互配合,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而有序的课堂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律动”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围绕《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让她们在课下练习,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节拍特点创编带有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律动。”为什么安排学生课下练习呢?因为这个律动的创编有较高的要求——要带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需要学生在课下探讨、练习相关的舞蹈动作。她们通过研究、练习 ,不仅体会了歌曲的节拍特点,而且感受了这首歌曲特有的维吾尔族舞曲的韵律。实践证明,学生分组展示的律动既简单易行又具有维吾尔族舞蹈元素,成为课堂一个亮点。
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唱、听、看、表演、创编,调动全身心去感知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演唱和创编歌曲。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而且能较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她们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不断发现、体验、创新,享受声乐学习的快乐,提升各种音乐能力。
三、利用外在力量,刺激内部学习动机
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都可能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条件,这种外在力量可刺激并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1. 及时做出教学评价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信心等。声乐教学中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受到评价之后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声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外在动机向个体内在需要的转化。
下面是我在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小组合作创编、表演儿歌设计的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自评 互评 师评
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创编合理、有创新
小组成员配合默契,表演完整、流畅
唱、演协调,有艺术感染力
2. 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其学习的结果及不足,利用反馈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在声乐教学中,每隔两周要进行一次回课或阶段性测验,并在学生回课时对其进行指导及打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3. 开展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舞台声乐实践。
竞赛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胜动机,发挥最高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声乐教学中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艺术歌曲演唱或儿歌表演唱比赛,学生互评互学,分享他组成果,反思本组优缺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比如,在第三学期艺术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学唱中,当学生已唱熟歌曲、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学生自由组合的编排和演唱的比赛。比赛第一名是四位同学的组合表演:由两位同学演唱歌曲,其中一位扮演歌曲中的姑娘,另外一位扮演那位倾慕姑娘的小伙子,第三位用“a”音轻声伴唱,衬托歌曲抒情浪漫的气氛,第四位用打击乐器三角铁为演唱伴奏。她们的设计新颖有趣,配合自然默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学生们在这项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积极踊跃,其他组的表演也各具特色、各有亮点。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比赛的热烈氛围中各显其能,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台声乐实践活动,如各级各类声乐比赛、声乐类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声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声乐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学生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
而声乐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地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她们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成为声乐学习的主体,体验声乐学习的快乐,掌握声乐演唱的技能,为她们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第3版.卢强主编.北京出版社,2010.11.
〔2〕金虹.学习动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初探.理论界,2005.05.
〔3〕王玲.试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黄河之声,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