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激励关爱机制 加强“两新”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2015-02-06徐汇区社会工作党委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2期
关键词:两新书记党组织

“两新”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其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干劲如何,直接影响着“两新”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徐汇区社工委坚持从“两新”党建实际出发,突出抓好“两新”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推动“两新”党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实践证明,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和书记提供服务和支撑,是抓好“两新”党建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两新”党建;“两新”书记;激励关爱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两新”党建的要求,找准工作瓶颈,提出破解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上海市徐汇区社会工作党委就健全“两新”书记激励关爱机制开展调研,通过梳理分析现有做法,召开座谈会,并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基层意见建议,对如何健全完善“两新”书记激励关爱机制形成一些意见建议。

一、“四个注重”,探索“两新”书记激励关爱机制

(一)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区、街镇两级培训制度,提升“两新”书记能力素质。区委组织部每年专门举办“两新”书记专题培训班,近年来共完成近600名“两新”书记的轮训。同时,发挥区域党建促进会平台优势,推进落实“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项目,先后确定土山湾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新徐汇创意园区等开放点,制定组织生活项目安排表,供“两新”书记等区域内各类党员选择参加。各基层单位也都结合自身工作,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据统计,每年举行1次培训的占43.75%,2到3次培训的占31.25%,4到6次培训的占25%。总体上看,各单位的教育培训大多能够做到坚持需求导向,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结合紧密,注重实际效果,推动工作效果明显。同时,各基层单位还注重结合工作例会,组织“两新”书记进行学习交流,做到以会代训。调研发现,93.75%的单位每2到3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二)注重加大经费投入,为“两新”书记开展工作提供资源保障,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区委组织部在2007年《关于建立和完善徐汇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2011年会同区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规范、调整社区党建经费财政预算的通知》,每年投入“两新”党建经费、支部活动经费、书记岗位补贴等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调研发现,各基层单位大多采用经费下拨和项目化运作相结合的形式,在普遍提高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向资源比较贫乏的党组织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党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工作亮点。

(三)注重加强日常服务,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提高“两新”书记的工作动力。针对“两新”书记工作较为繁忙、工作压力较大等现实情况,各基层单位注意通过以体检、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日常关心服务,增强书记对党的工作的认同感,保持持续的工作激情和热情。调查显示,有68.75%的单位组织“两新”书记进行体检,87.5%的单位已建立“两新”书记定期谈心谈话制度,93.75%的单位能够做到对于生活出现重大变故、职业发生重要变动的“两新”书记百分百必访。同时,对于因客观原因造成“两新”书记离职的,62.5%的单位能主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等帮助。此外,各基层单位通过举办读书修身、文化体育等活动,有效地帮助“两新”书记拓宽了社会交际面,丰富了精神生活。

(四)注重提供工作帮助,减轻“两新”书记工作压力,优化党建工作环境。一是加强业主教育引导,建立上级党组织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去年区社会工作党委下发了《徐汇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联系点221个,占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总数的70.6%。13个街镇全部建立定期走访和定期座谈制度,8家建立联谊会,7家建立业主沙龙。此外,有的单位还注重发挥“两新”书记桥梁纽带作用,以书记的有为赢得有位。比如,区民营科技党委每月2到3次将相关信息发送到书记邮箱,做到政策变动书记先知道,有力地提高了书记在企业的地位。二是搭建党政沟通平台,支持“两新”书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在街镇层面全面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各社区综合党委又指导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党政双向沟通机制或党政工三方协调机制。比如,斜土社区恰尔斯公司党总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管理层协商达成一致,与区业余大学签订协议,开展农民工大专学历教育,努力将农民工培养成知识型的技术骨干。虹梅社区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公司工会、行政多次协商,达成共识,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先后就世博志愿活动、职工增资、文体活动等进行了多次协商沟通,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德国管理层的重视。三是坚持“公转带自转”,努力为“两新”书记减负。各基层单位主动搭台,推进大型活动项目,引导基层支部参与,并安排专职党群工作者协助书记开展工作,减轻了书记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比如,徐家汇社区针对白领党员身心需求,充分利用午间一小时的休息时间,举办《美丽时空,定格七彩》白领文化club系列活动,涵盖中医养生、传统文化、公益体验等多种元素,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支部活动内容,又减轻了“两新”书记的工作负担。

二、多策并举,健全“两新”书记激励关爱机制

目前,对“两新”书记的激励关爱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日常关爱等方面,在提供工作支撑、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办法尚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来看,关爱还不够,在职业发展方面,党建工作经历对“两新”书记的职业发展作用不大;在工作支撑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工作机制。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良好政治导向,提高“两新”书记的社会地位,逐步使“两新”书记成为受人尊敬、人人向往的社会群体。一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为“两新”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重点要在区和街镇两个层级形成有效的工作抓手。在区级层面,要建立政治引领作用协同推进机制。目前,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总工会等部门直接联系掌握了一批“两新”组织代表人士,及时了解他们的活动、培训、会议、走访安排情况,加强与“两新”组织代表人士的直接交流,有效增强他们对“两新”党建的了解度、认可度、支持度。同时,相关部门在活动开展中,要在关心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企业党建工作推进情况。在街镇层面,要推广“三个一定”。目前,虹梅等社区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推广“三个一定”,即政府的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利好信息一定让企业党支部先知道,企业有困难通过党组织反映的一定尽快解决,上级领导到企业视察时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在场。要结合落实徐汇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党代表三联系工作制度,在全区面上推广“三个一定”,为“两新”书记作用的发挥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整合各类政策信息资源,让“两新”书记成为政企沟通的桥梁纽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建立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建议推广区民营科技党委定期向党组织书记发布政策信息的经验做法,整合区发改委(金融办)、区财政局、工商徐汇分局、税务徐汇分局等部门政策资源,及时将政策变动情况向“两新”书记发布,做到政策信息书记先知道,提高他们在企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行政联络图。通过上级党组织牵线搭桥,加强“两新”书记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经由书记向企业管理层传递政策信息,有利于提高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建议汇总区发改委(金融办)、区财政局、区商务委、区科委、工商徐汇分局、税务徐汇分局、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与相关部门的职能,明确联系人,制作服务宣传活页,并使“两新”书记成为政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探索扩大企业优惠政策覆盖面。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党在新兴领域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应当探索采取一些实际举措,给予优惠政策,以服务凝聚人心。建议参照现有企业优惠政策,对获得市、区级以上党内荣誉或连续三次获得上级党组织表彰的“两新”组织,探索实行税收减免、税收返还、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有效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是建立先进典型培养机制,积极发掘、培育、宣传具有标杆意义的典型人物。与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相比,“两新”党建工作开展时间短、工作领域新,很多工作往往没有固定模式可循,更加需要挖掘培育、宣传推广典型做法、典型人物。建议成立先进典型培养基金,对于获得区级以上荣誉或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的书记,在原有交通、通讯津贴基础上,以项目化形式,每年给予一定经费资助,打造党建精品。

(二)强化工作支撑,提高“两新”书记企业地位,拓宽他们的作用发挥空间。一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员业主、高管发展联合会,加强业主教育引导。在总结部分街镇党员业主沙龙、驿站的基础上,吸纳部分党建意识强、企业发展好的党员业主、高管,建立非公企业党员业主、高管发展联合会,共同研讨创新创业、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投融资等普遍关注的问题,促进“两新”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政策对接。加强“两新”组织与区域内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等区域单位资源共享、项目合作,逐步将该组织打造成徐汇区助推企业发展转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党建品牌,推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广泛建立党政双向沟通机制、党政工三方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书记与经营管理班子“双向交叉任职”、党政联席会议、双向列席会议等制度,为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提供广泛的平台、舞台。

二是推进党群活动一体化,拓宽“两新”书记的工作领域。考虑到“两新”党建、群建目标相同、对象相同、任务互补,加强与区总工会、团区委等群众组织的沟通联系,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做到组织联创、阵地联用、制度联建、工作联动。要尽量同步建立党工团的基层组织,共同开展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明确群众组织负责人原则上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工会主席为党员的,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班子成员;工会主席不是党员的,要加强教育培养,符合条件的积极发展入党。

三是加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为“两新”书记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支撑。规范和完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制度。按照每150-200家“两新”组织配备1名的比例,配齐配强专职党群工作者。各地区、系统可以根据“两新”党建发展需要,招录部分事业编制干部。同时,鼓励各地区、系统探索采用“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尤其是要抓紧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收入递增机制,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三)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发展空间,助推“两新”书记成长成才。一是形成贯穿体制内外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拓宽干部培养选拔视野,及时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党建意识强、业务能力出色的“两新”书记纳入组织视线,进行跟踪培养考察。开展体制内外干部双向挂职,在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的同时,选拔一批优秀“两新”书记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完善处科级干部竞争性选拔制度,逐步向“两新”组织人士开放,“两新”书记工作经历可作为优先录用标准之一。

二是将“两新”书记纳入人才工作体系。要完善有利于“两新”领域人士成长成才的体制机制,将“两新”书记作为重要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为他们申报“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提供便利条件,纳入项目资助、生活服务、住房保障等覆盖范围。同时,建立书记“职业援助机制”,如确实因为客观原因造成书记离职的,区人社局、街镇党(工)委及相关单位要及时主动关心,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切实维护好书记的合法权益,确保优秀党务人才不流失。

三是探索将书记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党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书记本人所从事的党建工作理应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目前,不少由业主、高管担任书记的企业,对党建工作已经形成一定认同,表达了将书记工作情况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的愿望。建议在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企业率先将书记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形成工作导向,逐步在全区推广。

(四)健全服务体系,让“两新”书记切实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度。一是推广“三个必访”制度。即“两新”书记生日必访、生病必访和职业发生重大变动必访,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工作导向。对书记反映的住房、就医、就学等实际困难,尽力提供帮助,努力做到书记个人生活得到普遍关心。

二是开展优秀“两新”书记疗休养活动。扩大区“两优一先”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疗休养范围,重点向“两新”组织倾斜,及时将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或工作实绩突出的书记纳入区级疗休养范围,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三是探索建立“两新”书记党内互助平台。设立区、街镇两级书记互助帮困基金,对于罹患重大疾病、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书记,及时提供必要的关心服务。同时,依托“两新”互动网建立网络互助平台,发动“两新”书记自助互助。

猜你喜欢

两新书记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读书记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集书记
“两新”党建工作要解决关键问题
灵活推进县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点燃“两新”组织红色引擎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