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秘密花园三部曲

2015-02-06南方

中华手工 2014年7期
关键词:花草涂鸦家园

手绘涂鸦、栽花种草、布艺装扮,王莹莹用三部曲,打造属于她的秘密花园。

每一个走进王莹莹家的朋友,第一眼看到的必然是涂鸦:一片生机盎然的“热带森林”,茂盛的枝叶舒展开来,诡异的花草明艳肥硕,一头猩猩站在枝头好奇打量着众人,还有两只躲在树后……这是卢梭的《丛林》。“喜欢丛林又不能去生活,就画出来满足自己热爱大自然的心愿。”王莹莹说,“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到山林里生活。”

事实上,这个家也很“丛林”,吊兰从二层平台翩然垂落,工作台上铁线蕨飘逸婆娑,一枝枝一片片一层层,似乎想要把主人工作的线头们通通藏起来,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花草,静静送绿、幽幽独芳……

涂鸦,你所能想到的一切

原本普通的旧家具,经巧手涂鸦,立刻变得洋气起来。餐桌刷成极为鲜嫩的绿色,配上同色的餐凳,再摆上一个旧式暖水瓶,却不盛水,插上三支干枯的莲蓬充作花器……坐在这里吃饭,给人身在大自然的错觉。

“涂你所能想到的一切。”这是王莹莹涂鸦的口号。房间里的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都不曾“幸免”:墙上的相框涂成各种颜色,时光的定格也变得多彩;黑色的扶梯和栏杆太单调,改成了红色立马变得鲜亮;原木的楼梯刷成黑色和原木色交叉,暖融融的金属感立刻呈现……

除了丛林,其余涂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看当时的心情。”情绪到了,便给花器来上个色;心情不错,就为凳子添上一笔。

家里这么多涂鸦,可会担心颜色凌乱?“色彩就是一个魔术师,能把居室装点得更加缤纷亮丽,只要在使用颜色时注意配色技巧,就不用担心显得乱或者突兀。”她说涂鸦最重要的是那份心情,自己的家,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如果这个颜色不喜欢,可以重新调配,直到刷到满意为止。”不过,她还是建议新手可以先画一些简单的图案,或者临摹一些作品,会比较保险。

花草,贴近自然和生命

王莹莹对于花草的选择很随意,有些是散步时在路边随手摘取的,有些是设计作品需要的植物样本,还有些是突发奇想跑到花草市场买回来的。“家里是不能缺少花草的,我喜欢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树木是有灵气的,花草的生长每天都会有一些变化,花红了,草绿了,叶黄了,让居室更有生命感。”

不过,她并不是很擅长打理,只能养一些易活品种。若是花草干枯了,她就换个地方重新摆放,尽量发挥它“枯萎的美感”。

好花还要配好器。为此,她把旅行途中收藏的那些瓶瓶罐罐都用了起来。窗台下,许多不同造型的陶瓷,或插着鲜花,或柳枝,或枯草,陶器和花草互相映衬,有种静谧的美。

这些陶器大多是黑色釉面,造型古朴。王莹莹说,这些有的是几百年前的盐罐或茶杯,有的是别人不要的花盆,都不是古董,但都经历了几百年的光影,流转在不同人的手里和生活中,反而能感受到时光沉淀下来的沧桑和美丽。

除了陶器花器,家里还有一款别致的实木花器,这是王莹莹的先生设计并制作的。简单的器形,自然的纹理,带着生命的痕迹。

贴近自然和生命是他们想要的生活状态,所以他们的家居用品大都源自自然:草编、竹制、棉麻。“透过所用之物,能呈现出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素净态度。”

布艺,得心应手源自专业

作为纹样设计师,王莹莹接触最多的无疑是布,家居装饰上,她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也是布料。单薄如纱、柔软如丝、厚密如毯……布料各有特色,她对颜色和图案都有着敏锐的直觉,装饰之前各种图案早已刻画在她脑海,整个居室都成为她的一件作品。

客厅主打撞色:沙发上罩着一块黄底黑花的布艺作品,带有强烈装饰味道的黑色花边在棉布中心形成圆形图案,散发着优雅别致的韵味;罩在电视上的棉布闪烁着传统的红色,紧邻旁边的一块蓝色棉布,红与蓝形成强烈冲突的撞色,有种不协调的美。

卧室则显得柔软:床上铺着英式花卉图案的被子,繁茂的花叶重重叠叠,烘托出花开不尽的感觉;床头墙壁上挂着一幅白底黑纹布艺,大象图案首位相连,与大树一起形成一个个圆形,层层包围,简单的图案透露出浓浓的异域风情;床前地板上铺着一块棉布毯,柔和的蓝、黄条相间的图案起着平衡、过渡卧室色彩的作用……

为了寻找最佳的面料,王莹莹经常游走于各地,南方的面料工厂、北京的木樨园,都是她淘宝的胜地。音乐、中医、阴阳八卦等传统的中国文化也都是她的灵感来源。“手作的创作,就是让自己享受这里面的慢,我是一个慢手,一套茶席一般是做很久的,从最初选择何种布料开始,到设计草图、剪裁,最后一针一线的缝制,如果是赶着做的话,可能只需要三四天,但是,为什么要赶呢?”

家何尝不是如此,或是涂一张凳子,或是买回一盆花草,或是找到一块新布,一点一滴,缓缓成型。

1.家居用布分几类,有的只是装饰用,有的是贴身的床品面料。不管怎么用,家里的都该是天然材质,比如棉麻丝。

2.做窗帘未必要去窗帘市场,布艺市场一样可以淘到很好的布料,做出来的窗帘,可能带来出乎意料的美。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独到的审美。

3.无意间寻到一块相当美貌的布,搭沙发太费、做窗帘不足显示它的美,可以钉住四个脚,直接挂在墙上,赤裸裸地呈现它的美,比任何一幅市场上买的装饰画都好看。

4.家是最私人的空间,每个人的喜好偏爱都有不同,所有搭配和应用都根据自己喜欢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① 美貌的布匹,被王莹莹拿来当作画直接挂在墙上,很是别致。

② 嫩绿的餐桌,彩色的相框,都是涂鸦带来的效果。

③ 干枯的花草,寻一个合适的花器,自有一种“枯萎的美丽”。

④ 已经不能用的老家具,摆在那里,也是一道风景线。

⑤ 养花种草,将通透的空间打扮得更为灵动。

在青岛崂山西九水村的半山腰,两座古朴的小院儿藏身于一片樱桃林中。一座小院是青年艺术家唐冠华的“实验室”,另一座是他与妻子邢振的住所。自2011年起,两个80后年轻人开始在这里实践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迄今已3年有余。

自给自足生活实验

走近掩映在樱桃林里的白房子,可以看见用树枝搭建的门廊前挂着一块手刻“自给自足实验室”的木牌。房子里摆放着一些“实验品”,都是唐冠华自制的一些生活用具,比如:用自行车改造的发电机、脚踏自动抽水的淋浴器、用竹竿制作的简易洗衣机……

二楼四面墙都围着芦苇秆,地面铺着小石子和竹席,唐冠华和邢振喜欢在此饮茶、读书、瑜伽。房外还有个用竹子和芦苇秆搭建的生态厕所,那个“尿粪分离”马桶正是唐冠华研制的得意之作。

建造这个房子花了两年多时间,唐冠华并无建筑背景,一切从读书、上网查资料开始。最初的设想是采用三合土或使用天然建筑原料夯打出坚实的土墙。但一个一个试,全部宣告失败。后来有来访者提出建议,改成以沙子和石灰为原料,三七配比,果然成功。

房子看似普通,其实它的墙体中填充了1.5万个矿泉水瓶。唐冠华建造自给自足实验室的原则是:让自然的能量流经人再回到自然,所以他选择了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来开发低成本的可拆卸生态建筑。当然,光是搜集这些瓶子就耗费了不少时日,最后通过发帖,动员四面八方的网友捐赠才得以集齐。

距离白房子几十米远的一处农家院落,是夫妻俩居住的地方。屋内稍显简陋,但生活气息浓厚。陈旧的家具上分门别类地堆放着一些生活物品,穿的皮鞋、布衣,吃的酱油、海盐、辣酱,用的筷子、勺子、茶杯……这些物品都是邢振手工自制的。

屋内墙壁上贴着很多照片,记录着两个人自给自足生活实验的点点滴滴。搬石头砌墙的冠华、裁剪皮革制作鞋子的邢振,骑自行车发电的冠华、摘樱桃酿造果酒的邢振……忙碌的身影,愉快的神情,他们吃苦耐劳、乐在其中。

屋外的空地被夫妻俩开垦出来做了菜园。因为坚持不施化肥的有机耕种,蔬菜的长势虽不及当地农民菜地,但基本能满足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每天早上,夫妻俩起床先给菜地浇水、喂家禽、吃早饭,然后再各自开始一种新的自给自足实验。

建设理想的家园

几年前,唐冠华还是个背名牌包、戴名牌表、开设计公司的“有为青年”。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身边人都在为物质竞争而疲于奔命,离自己的本真越来越远。“离开城市,向大自然讨生活”的向往在他的心中逐渐清晰强烈。在与朋友的几番头脑风暴之下,唐冠华将这种行动定义为“家园计划”。

什么是家园计划?在他建立的个人网站上,有一段这样的解释:“家园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省,是对如何延续人类文明的探讨。家园并不是苦行僧对人类自身极限的试炼,而是研究如何让人类生活得更加舒适健康。家园不是反城市化,而是让人可以在城市与家园之间自由选择。家园不反对科技,而是探讨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从2009年开始,唐冠华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他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都想了一遍,从建筑、能源到日用品。2011年5月,他在崂山深处辟了几块地,租了一个小院儿,建立了“自给自足实验室”,正式实践自己的家园计划。第二年春天,邢振辞去证券分析师的工作,也来到山上陪他一起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两人说不上男耕女织,但分工各有侧重,唐冠华做机械装置类的物件,邢振则手工做肥皂、鞋子、衣服、纸张……没有任何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看书、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再慢慢实验,也会走出去跟一些手艺人学习交流。前不久,唐冠华就跟一个老铁匠学习了打铁,而邢振则去了上海一家工艺馆学习了古老的纺织技艺。

两人除了自己享受这种自给自足生活的充实与快乐,也将每天的生活在博客里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唐冠华还将一些成熟的手作经验拍成照片,再用“连帧动画”的方式做成视频,分享给感兴趣的人。

3年来,家园计划陆续吸引了上千人的关注、参与和支持,既有学生志愿者,也有从事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所有来过这里的人都会用“乌托邦”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冠华说他并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乌托邦是一个虚幻的空想,而他们是实实在在在建设理想的家园。

从小家到大家

作为实验中的两只“小白鼠”,夫妻俩对自给自足生活的理解其实是有所不同的。邢振说:“我一直是思维简单的人,山中生活的两年,常常与植物打交道,阅读自然,试图通过双手和头脑获得生活的必需。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朴实与轻松。”

而唐冠华认为自给自足并不单纯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独立精神。他说:“做实验的起因是:只有独立的生存才有独立的思考。”他探求的是生活的功能与形式,科学与艺术,事实与价值,人与自然的统一。他提倡人道主义,反对社会化对人性的肢解,试图通过自给自足实验反映人的本性和需要。

在唐冠华的心中,家园计划里的“家”不仅仅只是他和邢振两个人的小家。随着计划慢慢推进,这个小家会推广成很多人参与的大家,即“共识社区”。他对家园计划做了详细的规划:第一步通过实践编撰一本《自给自足生活指南》;第二步与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共识社区”;第三步是推动各地共识社区间以及城市与共识社区间的合作与互补。

唐冠华进一步解释:“我们以自身作为实验品,亲身体验生活必需品究竟有哪些,再进一步学习如何制造和解决生存问题,将经验记录、编著和分享。一是为希望踏上自食其力的可持续生活道路的人提供一个参考。二是在未来形成的群居社区以此‘指南来消解人们的技术特权(例如专利、专家)等。”

要实现如此宏伟的理想,需要的肯定不只是三两年时间,但唐冠华已经抱定了为此奋斗终身的决心。在他的书桌上,放着很多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已经实践过或将要实践的项目:自制风力发电机、重力水循环电池设计、酵素培养、天然染料……

猜你喜欢

花草涂鸦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创意涂鸦
爱护花草
创意涂鸦
勿摘花草
花草春夏
绿家园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