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运用
2015-02-06颜燕
颜燕
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课堂为基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趣味盎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巧设情境,让数学充满趣味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故事引入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的模仿、练习和记忆。因此,教材选用了合适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和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也让数学走近了学生,因此,教师要巧用书上的教学情境,结合多媒体技术,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以幽默的故事入题,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在讲《倍数和因数》的时候,笔者出示了一艘船,说上面坐了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学生猜出是祖孙三人的时候,出示他们的名字:韩韩,小韩,大韩。“韩韩是小韩的儿子,小韩是大韩的儿子”,学生们在说这三人关系时绕口令式的回答令人捧腹大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
幽默小故事开启学生心智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儿童在课堂上很容易疲劳,更何况是数学课堂,因此适时来点幽默,就犹如给儿童注射一剂“兴奋剂”,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而且也可以使教学内容趣味化,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因此在课堂中,适时的幽默是必要的,比如在讲《素数和合数》的时候,笔者找到了20以内的素数,还特意把20以内的几个偶数打乱了,让学生们说是素数还是合数,正当学生说合数说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出现了2,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合数”,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我说,原来偶数里有个素数数在“潜伏”啊,2原来是素数的阵营,同学们可不能被它骗了。学生们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也明白了2为什么是素数。
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渗透在整套教材中,在数学课中我总会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比的时候,笔者介绍黄金分割,就结合了学生们常见的芭蕾舞剧照,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也能如此优美。
数学教学的艺术性
数学语言大多抽象、无形、干涩,笔者在保持数学逻辑严密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们尽量换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语言。
提问幽默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总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心脏。而一个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钥匙,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如果能用幽默的语言润色一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思考不积极了,笔者会叹口气说:“老师迷路了,你们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吗?”这样一个简单的话语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都难住了,我们思考出来说明比老师想到的还多,立马就有精神了。
表扬批评的幽默艺术 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的评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对其进行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表扬也不能浮于形式,“不错”,“好”这些学生听多了也就腻了,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要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确,真是肯动脑筋,看你动脑筋就能解决问题,就别让它歇着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教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激励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课堂总结的妙招 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在课堂总结时也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抓住学生,除了总结一节课的收获之外还可以巧用成语总结,如在《商不变规律》的练习题中,学生对于被除数变,除数不变,商如何变化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商如何变化的规律总是搞不明白,笔者用两个词来形容:“共同进退”和“敌退我进”,通过20÷4=5来共同体会上面绕口令似的问题。学生充满了兴趣,看看怎么进退的,两个成语让这节课“柳暗花明又一村”。
创设生动幽默数学课
数学课除了老师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案外,还要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活动的时候不是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向东向西,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幽默的语言就像一针催化剂,和风细雨般吹暖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被吸引,使学生在开心幸福中学到了知识,从而使得数学课变得丰富有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