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健身与中医养生的结合发展
2015-02-06叶丹
叶丹
摘 要:中医养生有保养身体、促进健康、延长生命、减轻或预防疾病的功效,强调知常达变、防微杜渐,主张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合理调整生活起居,以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具体方法涉及饮食、精神、环境、睡眠、运动、浴身等多种调理方式。中医学还综合运用众多的调治方法,使人体恢复“阴阳平和”状态,其中常用的疗法包括针灸推拿、食疗、太极拳、药浴等。而运动健身是众多中医养生方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主要论述运动健身与中医养生的结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展望。
关键词:中医养生;运动健身;结合发展
一、中医养生与运动健身
养生及其学说的产生、形成及发展,时间漫长,历史悠久,蕴含五千余年的华夏文明、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是中华民族历代的劳动人民、养生学家,医药学家为了生存、发展,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的奥秘,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维持自身和种族的生存与发展,在长期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实践中,不断淳化、发展,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系统完整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
养生源于自然,与自然变化休戚相关。它是人类依赖于生命竞争,自然选择和生物适应改进,在偶然和必然,遗传和变异,随机和非随机以及人体自身和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中,促进人体生命健康的活动。它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自觉的,并在一定养生理念支配下,运用相应的养生方法能动地改造自身生命的实践活动,同时又是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制约和影响,是社会的人按一定社会提供规定的条件和可能,按一定社会所特有的模式进行的实践活动。
二、运动健身与中医养生结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 理论基础研究
运动养生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释、儒、道、医家),哲学、医学背景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天人相应观等为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形神共养、动静结合等为理论指导原则。运动养生方法的历史演变由最原始的巫舞到导引行气、内丹术,到气功与现代的健身气功几个阶段。既有体动( 肢体运动),也有气动( 呼吸运动)、抚动(按摩运动) 与意动( 意念运动),其表现形式除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缓慢、柔和、轻盈典型运动特征的养生方式外,还有鸣天鼓、梳头、叩齿、明目、摩腹等杂糅于导引、按摩等领域的以局部运动为特征的诸多养生方式。
2. 文献整理研究
运动养生文献整理研究范围内,大多采取文献整理、数据挖掘、文献分析等方法,而且基本集中在中医经典医籍的文献整理方面。古籍的整理主要集中在《黄帝内经》、《引书》、《备急千金要》、《诸病源候论》、《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法》、导引却病歌诀》、《保生要录》、《云笈七签》、《圣济总录》、《寿世青编》、《杂病源流犀烛》、《养生四要》、《福寿丹书》、《养性延命录》等等医籍。
运动养生研究的内容较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某一书籍中的运动养生方法进行理论总结与分析,徐月英等对《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的阐释,刘峰对《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操作还原及其特点研究;其次,对古代医家的运动养生方法的分析与总结,如对葛洪、陶弘景、张仲景、巢元方、华佗、孙思邈、陈希夷、伍廷芳等的运动养生思想都有过分析;再次,对某一类疾病的导引术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如形若星从不同朝代的文献进行整理,对中风偏瘫的导引康复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对书籍的梳理探讨中医运动养生的历史源流,如王敬浩通过对书籍的整理分析了运动养生方法的演变过程。
三、运动健身与中医养生的结合发展
古希腊人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现出来,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也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生命在于养生,生命需要养生。养生生命是人生存的需要,养生生命是人一生的伴侣。中医养生和运动养生,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文化理念,可以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养生保健,以其方法简单,易操作,不受场地、年龄、性别限制,既可个人操作,亦可集体练习,而且运动量适宜,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休闲娱乐、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理想方式。历经五千余年的传承、完善和创新,以凝练内在生命的深度,充分调动自身体内潜存的生命力,体现中华人文心态内省力的高度发展;以“斋戒”、“安处”、“远酒色”、“无过不及”,使人体各器官机能不受伤害,体现了防止“物极必反”的传统的“中和”观念;以追求“忘志”、“神解”、“形神俱养”而“疾疹不生,寿年自求”,体现了人超脱生死人生哲理;以“浩然之气”“德比于上,物比于下”,“正其心,诚其志”,“身欲常小劳,流水不腐,运动故也”体现了然为上、心为主、体为基、终生求之的人生目标。鲜明的中国人文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世代繁衍的56个民族的心中。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现代人生活中追求的目标,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因运动不足和精神高度紧张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我国“亚健康”群体已近70%。现代文明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依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物化学及运动学原理为基础,将传统的“中医”和“运动”养生思想与方法和现代健身理念与手段相结合,把一些养生方法定量化,实施“养生处方”,为不同群体(年龄、性别、体质状况)设定相应的养生健身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和安全的运动模式,进一步丰富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体系,服务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成为与时俱进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功绩深远。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取决于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让每个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中国人,以现代的人文观念,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实现自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后代的优生优育奠定优良基础,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而身先力行。
参考文献:
[1]胡乐举等. 论我国古代养生运动思想构成及其特征[J]. 吉林运动学院学报,2005,23(1).
[2]洪蕾,冼华.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
[3]陈秋斌. 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的理论基础和独特风格[J]. 山东运动科技,2005,27(3).
[4]王策等. 亚健康状态中医治疗进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