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
2015-02-06汤凡凡
汤凡凡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给予高度重视。作为培养应对突发事件人才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现在的培养体系已经不适应现代预防医学要求,需要进行改革。从而为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培养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预防医学专业教育需要对现有的培养进行改革,有计划地加强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与本学科有关的应急知识和技术;增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预防医学生;应急;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严重性,往往给人群健康和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处理不当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预防医学毕业生的应急知识要求
1.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是应急必备的重要知识之一。当问及作为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在突发事件应急中需具备的知识时,大家都认为“首先要求对流行病学的熟知”。发生突发事件时,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没有扎实的流行病学知识基础是不可能顺利完成任务的。
2. 卫生学知识。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涉及面广。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应急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广泛深入扎实的卫生学知识基础是突发事件预防所必备的,也是突发事件早期预警所必须的。几乎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都认为卫生学知识是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处理突发事件需要理论知识丰富,知识面广”。比如在处理化学性突发事件时,化学毒物的基本性状、毒物吸收途径、中毒机制等,都是处理突发事件必不可少的知识;而在处理传染病爆发疫情时,则需要传染病的临床医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和预防控制知识等;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时,更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及时提出可能的病因假设,从而采取积极正确的控制措施。
3.传染病学知识。我国预防医学生来自高中毕业生,疾病预防控制人才的培养与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相分离,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与临床的相对隔离。现有从事公共卫生人员中,临床知识与技能相对较少,缺乏有关疾病的救治能力。对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说,处理得最多的突发事件就是传染病疫情。因此传染病学相关的知识是预防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4. 相关社会科学知识。法律是控制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采取隔离措施控制疫情、追究事件的有关责任等都要依法办事。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滞后于专业知识教育,因而医学毕业生对卫生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由于缺乏突发事件有关法律知识,导致工作人员危机意识薄弱,应急能力不足。
二、预防医学毕业生的应急能力要求
1. 现场调查能力。突发事件应急的首要任务是对已知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如果对突发事件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要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不可能的,有专业技术人员提到,“其实在疾控中心工作用得最多的就是现场流行病学。”因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应急技能。
2. 组织协调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因此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是预防医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教育基本要求》提出:要求学生具备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有效沟通和互动的基本技能。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都提到组织协调能力是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包括单位内部的协调,单位间的协调,甚至是部门间的协调等。
3. 宣传教育能力。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危害的严重性,往往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的防范知识和技能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不愿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从而影响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某专业技术人员说:“很多突发事件,往往开始并没得那么严重,往往就是由于宣传不及时造成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宣传教育能力和应急技术一样重要。
三、目前对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的应急是一项社会性的复杂工程,需要具备综合的知识和能力。预防医学生的公共课相对较少,使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突发事件由于其突然性和严重性,往往带来负面心理反应。事件发生后,减少人群的恐惧感,增加安全感是首先要强调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作为卫生工作者,不仅需要有卫生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咨询教育的能力,但目前医学教育中心理学相关知识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大多数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未安排心理学相关课程。
四、加强对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对策
毕业实习是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实现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环节。应重视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加强预防医学生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延长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的时间,大多数学校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和课题实习是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可通过缩短毕业生最后一次寒假时间,将这一部分时间用于实习,这样就可以延长实习时间。
另外还可将专业实习与专题实习相结合。在进行专业实习和专题实习时,仅用少量时间,将专题实习技巧教给学生,将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在专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公共卫生机构实习的时间,增加接触突发事件的机会,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毕业专题实习的课题。
五、结语
目前的我国卫生专业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相对较差,作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后备军,首先应具备较强的应急意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结合公共卫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调整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平常预防医学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学军,李冬梅,王莉等. 从SARS流行反思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3]:10-11.
[2] 孟庆普. 相对数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公卫应急人才培养面临双重挑战[R]. 健康报,2006 .
[3] 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M]. 杭州:预防医学教学研讨会资料,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