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2015-02-06马丽
马丽
摘 要:面对难以回避的新世纪的挑战、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竞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首先要确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对此,本文针对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音乐;困境;对策分析
培养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使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成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困境进行分析。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困境的原因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教师教育应处于优先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奠基工程。没有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没有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就不可能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的高素质、高质量建设人才的目标,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严肃的政治任务就不可能落实。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给广大中学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但也产生了新的压力和困惑。
面对全新的音乐课程理念,系统、具体但有一定实施难度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新颖、开放,充满审美情趣和活力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一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常常难以适应,如忽视新课程目标的多重性以及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自之间的整合性和渐近性,用传统的。双基”目标掩盖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教学视角拘泥于所选择的音乐教科书,简单地认为只是教学内容程度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变换,忽视相关观念的转变和重建,不能正确处理好《音乐课程标准》的统一性和教学资源丰富性之间的关系等。认真审视音乐课程改革产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发现。许多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基于音乐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不足,音乐技能不够娴熟,相反,它暴露了我国长期以来音乐教师教育理念在构建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当然,不可否认高中音乐课程结构的变化对音乐教师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六个模块的开设,音乐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如戏剧表演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诸多技能同语文教学所授的各种技能——读、写、说、听——密切相关。音乐教师必须对于学生从事戏剧的活动有所助益,他必须具有批判性、分析性地阅读脚本的能力;必须具有阅读、理解表现了种种文化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群的能力;必须具有对于积极的、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作出对应、讨论、解释、分析、概括的能力;必须分辨说话者与写作者的意图,明白为使读者与听众感动而采用的技术手法。在演奏模块中,一些音乐教师通过组织合唱队、管弦乐队,不问其对象如何,开发了演奏技能的优秀教学法。不过,这些教师也一定感到,要达到关于音乐之历史、样式、理论、批评的知识的一定成果是相当困难的。要指导学生使得他们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准,同时还能深刻地、专心地品味自己演奏的作品的构成与历史背景,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1. 加强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音乐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存在方式虽然是隐性的、非逻辑的,但其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影响却是深远和持久的。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基于对音乐教育活动的体验和反思,对音乐教育本质的探究和对审美教育价值的理解,即,“育人而不是育才”。“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是音乐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理想信念(教师职业理想)和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观)。并且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教授者变为参与者。
2. 音乐教师要深入的学习、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3.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从专业音乐师范院校或社会音乐组织中聘请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音乐教师
学校音乐新课程的设置,选修课的开设都能如愿进行,而且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形成艺术特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即使学校有能力聘请兼职教师,但大量聘请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更多音乐教师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丰富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他们的课程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另外,学校更要注意公平竞争机制与激励、制约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对青年音乐教师的选课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尽量为青年教师提供出头露面的机会,如音乐教学大赛、公开课等。
4.坚持以校为本
以校为本的高中音乐课程研究,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由于音乐课程本身的感性特点,在以往的高中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师都忽视了理性思考,认为研究是科学学科的专利。而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的设置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音乐教研,在重视音乐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三、结语
积极立即和挖掘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是当前做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对此,转变思维观念、加强人性化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何茜,载于《中国音乐 教育》2006年7期.
[2]《在音乐学习中学习舞蹈》谭桂琴,载于‘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5期.
[3]《浅谈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评价》孟延军,载于《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