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镇网格的WCDMA网农村覆盖规划浅析
2015-02-06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10)
1 引言
在宽带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各运营商不惜余力在乡镇及以上场景建设精品网络。随着乡镇及以上场景完善网络覆盖后,郊区人口主要聚集的行政村必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覆盖重点。与城镇相比,郊区人口基数大,但经济相对欠发达;从投资效益考虑,郊区移动网络建设必须控制投资节奏,精准定位市场。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详细阐述基于乡镇网格的规划和分析思路,作为农村移动网规划的一种辅助方法。
2 乡镇网格分档意义
网格化方法起源于城市管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统计是网格划分的基础。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网络用户95%的时间在150km范围内,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好坏与这个范围内的人口、经济、网络技术、站址规模、营销渠道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乡镇行政区划作为网格单元,一方面因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集中在乡镇及其所辖行政村之间,例如办事、购物、赶集;另一方面,乡镇人口和经济数据可以从区县年鉴中获取,是网络规划中可统计的最小且完整的单位。
对每个乡镇网格,首先依据人口、经济、业务收入等维度进行叠加分析,通过数字进行量化,进行科学分档,找出高价值网格、潜力网格和落后网格;其次根据每个网格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最后,根据乡镇所辖行政村人口及分布特点,初步完成建设优先级分析和配套预规划,形成目标网规划方案。
3 乡镇网格分档方法
主要分为数据搜集和数据处理这2个步骤。
3.1 数据搜集
数据内容及来源如下:
(1)区县年鉴或行政部门:行政区划、乡镇人口、行政村人口、经济数据。
(2)运营商:2G/3G基站信息、2G/3G月度业务数据、业务量单价。
(3)Mapinfo地图:乡镇边界区划图层、行政村图层、建筑物分布图层、等高线图层。
3.2 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处理流程:二维处理-均值对比-四象限分类。
(1)维度一(X轴)业务收入
总业务收入:2G/3G日均话务量和数据量×语音和数据单价,体现规模效应。单站业务收入:业务收入/物理站址,体现单站收益高低。话务量、数据量单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对比法转换成相对系数,变成无单位量纲,再求和。
(2)维度二(Y轴)人口经济
人口:乡镇常住人口。经济:农村人均纯收入。因为人口、经济单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对比法转换成相对系数,变成无单位量纲,再求和。维度处理结果表(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维度处理结果表(示例)
图1 四象限分档标准及处理结果(示例)
(3)四象限分类
因为维度一和维度二各取2个参数,所以象限中心点通常取定为(2,2),实际可以调整,各象限分档之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再细分,以拉开档次。如图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乡镇网格分档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提升,需要动态分析,至少在每次规划前都应重新分析一次。
4 建设策略及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好坏与覆盖人口、经济、网络技术、站址规模、营销渠道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不同类型的乡镇网格,要多角度分析它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策略,下文给出总体建设策略和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供参考。
4.1 总体建设策略
A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高,人口经济高):高效益网格,应加快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优先采用U2100。
B+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高,人口经济低):市场经营好、潜力小,根据效益分析继续建设,可适当采用U900。
B-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低,人口经济高):人口经济基础好,市场经营较差,应找准问题,针对解决。
C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低,人口经济低):低效益区,适合U900以降低覆盖成本。
4.2 举例
不同档类乡镇维度统计(示例)如表2所示。
(1)“A”类乡镇——砚峡乡
砚峡乡概况:丘陵地形,素有“煤乡”之称,人口偏少,仅为平均值的25%,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高,高于平均值159%;主要人口集中在3个村、3个社区和3个煤矿。从单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0%;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6个G网基站,联通仅3个U2100站点,现网覆盖乡政府和2个煤矿。
建设策略建议:经济好,单站效益好,建议增加基站数量;鉴于村民多在煤矿工作,应首先加强煤矿和居民点覆盖,其次加强连接生活区与工作区的道路覆盖。
(2)“C”类乡镇——余湾乡(有一定基础)
余湾乡概况:山区丘陵,人口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人口经济基础较差;但从单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6%;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4个G网基站,联通仅1个U2100站点,仅覆盖乡政府,孤岛站。
建设策略建议:在农村,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主要因素中排名前3的分别是网络覆盖好、资费便宜、网速快,其中网络覆盖好占比约为40%左右。本例中,单站效益好,但仅1个站,属于孤岛站,未形成规模效应。建议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行政村补点形成局部覆盖成片;另外人均收入水平低,建议优先采用U900覆盖;如可能,建议将现网U2100改造成U900扩大覆盖。
(3)“C”类乡镇——深沟乡(无基础)
深沟乡:山区地形,人口、农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平均值,人口经济基础差;从单站收入看,亦偏低。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5个基站,联通仅3个。移动G900的规模效应和山顶广覆盖是优势所在;而联通前期无G网基站,该乡镇无营销网络,无用户基础,品牌缺乏认可度。W网去年刚开始建设,且由于采用的是U2100技术,覆盖范围小,3个站等同于3个孤岛,覆盖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市场发展缓慢。
建设策略建议: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且无G网,应优先采用U900覆盖;建议将现网U2100改造成U900扩大单站覆盖人口,提高单站效益。
表2 不同档类乡镇维度统计(示例)
图2 站址规模分析(示例)
4.3 站址规模分析
市场发展需要规模效应,规模效应高低可参考2个匹配数据:人口/站址、乡镇所辖W站址数。
(1)统计结果
西北某地市95个乡镇网格,W站址达到约900个,上述2个指标统计如图2所示。
(2)分析结论
人口/W站址:45个乡镇该值>4000,存在明显站址资源与人口匹配不合理现象。
乡镇辖W站址:37个乡镇W站址<4个,且有6个乡镇站址数为1,W站址规模不足,不利于市场发展。
4.4 建设聚焦建议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相对分散,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控制投资节奏,聚焦投资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建议一,根据中国联通“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在用户需求旺盛区域缩小与其它运营商的站址差异。在A类乡镇网格,应加强站址规模和覆盖对比,如W站址vs移动G网、W站址vs移动TDSCDMA,保持覆盖和网速双领先的竞争优势。
建议二,从投资聚焦增长考虑,优先参考单站收入情况,对单站收入高的网格进行投资倾斜,加强效益好的乡镇整体覆盖,巩固优势;另外,可对比不同年份或月份业务增长情况,对增势好的乡镇进行投资倾斜。
建议三,从扩大人口覆盖考虑,通过调查行政村人口和行政村点覆盖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口多的乡镇网格内行政村的覆盖,提升效益人口覆盖率。可分析各乡镇网格的人口/W站址匹配数据和W站址规模,快速查找并适当加强站址规模不足的乡镇的覆盖。
建议四,考虑到LTE FDD试验网牌照的发放,后续WCDMA建设投资必然会被压缩,要想快速、低成本改善W网覆盖,U900是较好选择。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联通某地市的具体分析案例,对乡镇网格的量化分档、效益区域定位和建设策略进行了阐述,对于无线网络规划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 林煦峰,周江卫,张剑涛,等. 基于网格化的网络规划分析方法[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3(1): 79-82.
[2] 任洪彬,吴晓乐. 基于微网格及业务密度基站建设合理性分析[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12): 43-45.
[3] 王宏军. 基于网格化方法的电信网络规划模型的设计与实现[Z]. 2014.
[4] 程敏. 农村地区900MHzWCDMA系统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 2011(16).
[5] 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 WCDMA规划设计手册[Z].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