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研究

2015-02-06侯莹莹

法制博览 2015年35期
关键词:阜新市子女养老

侯莹莹 陶 涛 张 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研究

侯莹莹陶涛张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动和老龄化的发展,农村留守老人数量激增,养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家庭支持功能弱化、精神慰藉缺失、养老机构不完善的局面,本文就出现问题的部分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

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规模日益庞大,据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农村留守老人达5000万人,且仍在逐年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的特点主要有年龄大、身体健康状况差、收入来源单一、社会关系单一等问题。从理论上说,留守老人的年龄因素与体力、健康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了留守老人的边际生产率,进而影响劳动收入。[1]伴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随之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还面临着身体状况不佳等问题,所以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国内外一些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陈芳(2014)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对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供养体系进行研究,卢海洋(2014)从劳动参与、子女经济支持等因素入手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上所述学界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问题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转型具有深刻意义。论文选取辽宁省阜新市为研究地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进行了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9%。

一、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现状

2013年,阜新市老年人口总数由31.3万人增加到32.58万人,老龄化程度加深。其中留守老人数量达10.7万人,占老年人口比重的32.84%。目前,全市共有家庭635206户,家庭户人口为1774190个人,平均每户家庭人数为2,79个人,说明每个家庭不足三人口,依靠传统家庭养老已经不足以支撑留守老人供养体系。

二、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养老能力不足

1.身体健康状况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老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的10.5%,健康的34.5%,一般的占43.5%,不健康的占10.5%,很不健康的占1.0%。实际上老年人由于年岁问题身体状况比预想更加糟糕,老年人发病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等特点。

2.经济收入来源低。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土地收入,种植的土地又容易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收入来源并不稳定。调查显示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收入微薄,其中,年收入500元以下的占13.5%,500-1000元占25%,1000-1500元占24.5%,2000元以上占37%。在阜新市,农村人均消费水平持续上升,人均年消费支出达5500.4元,显然农村留守老人入不敷出,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在我国由于广大的农村虽然城乡社会保险已经全覆盖,但是补偿水平过低,老人还是无法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二)家庭养老支持匮乏。

1.传统家庭类型变化、家庭功能弱化。我国长期以来,家庭供养是我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但是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衰退。与此同时家庭规模逐渐减少,家庭类型由原来的联合家庭向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转变,因此目前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养老支持主要来源于晚辈子女。由于距离空间的问题,老人与子女之间聚少离多,于是晚辈的养老形式主要表现为经济资助,即回家给父母些钱。换言之,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比经济支持更为需要的是精神慰藉。

2.子女经济供养不足。在阜新市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大的方向经济发展有限,即便是子女外出打工整体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会很好,在面临抚养下一代和老人的经济压力之下,子女能给予老人的经济物质条件是有限的,所以在农村子女经济供养不足也是情理之中的。

3.精神慰藉缺失。在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现实的农村养老往往重物质轻精神,而老年人对于精神的需求是普遍强烈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角色需要,是老年人自身养老的需要,是老人健康的需要。[2]目前,留守老人日常闲暇活动,一般除了看电视聊天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消遣方式了。

(三)社会养老支持欠缺。

1.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我国虽然社会保险法律的条款在逐渐完善,但是涉及到留守老人的具体法律政策仍有不健全的地方,对于相关的监管也不严格。

2.专项资金缺少。在阜新市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政来源数额有限、本地政府经济发展又不乐观和阜新地域发展受到限制等原因使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社会供养情况不容乐观,专项资金几乎起不到作用。

3.社会化养老机构不完善。在阜新,公共养老机构数量不足,连省级的标准都达不到且收容条件有限制,农村留守老人很难进入。而且由于政府对待私人养老院机构优惠政策不完善,很多企业不愿意开设养老机构,另外相关配套制度管理不严格,也是很多人对待养老机构有不公正看法的来源。

三、阜新市农村留守老人社会供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水平下行,使得留守老人家庭养老能力差

阜新市作为一所资源枯竭型城市,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调整经济发展格局,改变以煤炭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但是经济发展缓慢,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财政用处多,所以政府给予的农村留守老人支持有限,相应的福利待遇少,给予相关的财政支持也有限。

(二)政府失灵,导致社会养老支持力度不够

阜新市由于经济原因完全依赖于市场,留守老人完全依赖市场已经不足够,这时就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但是政府也存在缺位的现象。政府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欠缺的地方,政府对于私人或企业开设养老机构政策优惠少。

(三)个人观念影响留守老人养老模式选择

在我国广大农村,家庭养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养老机构有排斥心理。我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有45%的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不能时常见到亲人,想念亲人,有26.7%的老人表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有10%表示不愿适应集体生活,有18.3%的人认为对自身经济状况担忧怕负担不起养老机构费用。

四、提高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的对策

(一)发展经济,减少留守老人的数量

在阜新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留守老人,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不发达,所以子女主外出打工。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刺激经济发展来减少劳动力流动,改变现在这种“离土又离乡”的局面,实现家庭养老和经济收入的兼顾。

(二)重视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

子女外出打工后,留守老人精神上孤独。建立农村社区可以给留守老人提供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使他们重新找到归属感。[3]构建农村村落社区是一大解决办法,农村村落社区是老人家庭以外的家,是家庭养老的自然延伸,它的地理优势使得村落在老人的精神慰藉方面具备“方便”优势。[4]强化养老环境建设和养老条件的完善,可以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通过这些娱乐场所的建设,可以使农村老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减少留守老人的负面情绪。

(三)完善社会养老支持制度

政府可以加强对制度的完善,特别是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待遇标准。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福利待遇。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督促养老机构的建立,可以完善社会养老支持体系,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9(05).

[2]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2003(01).

[3]李振堂.农村社区解决留守老人问题方略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04).

作者简介:侯莹莹(1997-),女,辽宁铁岭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301-02

猜你喜欢

阜新市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
推进阜新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