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文艺创作初探
2015-02-06山丹张籍元
■文/山丹 张籍元
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文艺创作初探
■文/山丹 张籍元
伴随着网络媒体对百姓生活渗透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以及进行商业交易。在此背景下,广播媒体也在开始加快进军新媒体的步伐,陆续将台网互动、台网共建、开发移动广播传媒等纳入战略规划。作为传统广播媒体优势节目的广播文艺编创,也凸显出在新媒体语境下融合、创新、发展的特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与盟市台合作,积极探索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文艺创作新路,录制视频小说,开发适应新媒体新技术的新型广播产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一、取长补短,立体发展。新媒体意味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传统广播的传播模式有线性和载体单一的局限,也是广播节目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瓶颈。广播节目,尤其是文艺类节目要想有所突破,就一定要借助新媒体,变单一模式为多元化模式,把自己的线性平面扩展为一个非线性的立体传播的媒介大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媒体也意味着新机遇、新融合和新发展。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几乎清一色是由播音员或者演播家播讲长篇小说,由广播电台文艺编辑分段录制而成。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受众的需求,在录制合成方面有所突破,加入了音乐和部分简单的音响效果,最后合成播出。新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长书演播制作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受众日新月异的需求,改变势在必行。
随着高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的网络传输手段和广泛应用的智能手机,使新媒体概念渐入人心。广大听众和网民对全媒体的多元化收听收视形式和效果需求愈加强烈,已经不再满足只是收听单一的音频节目,而是希望“看”到广播节目。由此,我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长篇小说的录制编创模式——广播视频小说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应运而生。
2013年夏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文艺制作中心编创制作了10集蒙古语视频小说《青骏马》,这是建台65年来广播文艺编创的首部视频小说,也是自治区广播媒体的首部视频小说,是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文艺创作新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青骏马》采用演播者机房录制视频呈现+外景视频呈现+故事情景模拟再现的形式,后期运用电脑制作手段合成,以传统广播播出+网络视频在线播出为主,宜听宜视,接收方式多元,打破了传统长篇广播小说只能通过收音机收听的局限,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视听呈现,满足了受众需求。
二、新故借力,多元竞合。2006年以来,伴随着众多视频网站的出现和成长,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以网络音视频、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网络电台、公共视听载体、移动多媒体等为代表的中国网络视听新业态风生水起,生机蓬勃,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故借力,多元竞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首先是与旗县合作,尝试广播文艺市场化。此次尝试广播视频小说《青骏马》的编创录制,采取的就是项目化运作模式。首先在选定书目环节上,广泛征求意见,大量阅读相关作品,最后选定了西乌旗本土作家朝高的蒙古语原创小说《青骏马》。这部作品不仅语言极具本土特色,且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在资金运作上,与西乌旗政协文史委员会合作,由当地投资合作摄录。因是项目运作,跨部门调配了优势人马。请有经验的文艺编辑改编原著、电视台的编创人员参与三维动画片头的制作、全区著名的长书演播家演播作品、作曲家制作主题音乐、网络视频制作人员摄录画面并进行后期编辑。这在传统的内部拨款机制下是不可能实行的。
其次是与网络媒体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此次广播视频小说的主创人员有一半是网络视频技术人员,他们从作品的策划初期开始介入,全程参与。不仅实地拍摄实景,还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进行后期编辑,制作成适于网络平台播放的视听作品,充分利用画面、解说、字幕、动画等手段,立体展现作品内容。
三、精做内容,融合创新。广播视频小说《青骏马》是广播文艺编创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打破了传统广播小说只能听、不能看的限制,更适于新媒体传播。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和启示。
首先是内容的融合。从本质上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都是靠内容吸引受众眼球的,新媒体强调的也是“内容为王”。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凭借原有的自身优势,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造产品形态,使丰富的内容资源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能够多次发布、复合使用,实现内容的增值服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不同形态媒体的相互作用。
其次是渠道的融合。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更多地体现在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上。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表达平台、参与平台和交流平台,这些都是新媒体生命力的所在,但绝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传统媒体同样可能建立这些平台,从而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展现新的生命力。
最后是市场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既是一个“推”的过程,即将内容放置于不同媒体形态和渠道中,更是一个“拉”的过程,即寻找激发满足受众新需求,拉动整条媒体产业链的拓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过程。
但是,无论借助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依靠什么样的发布平台,都不能忘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优秀的草原文化。也就是说,要融合创新发展,坚持内容为王。
一直以来,蒙古语原创小说的传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广播文艺中蒙古语广播小说的收听受蒙古语限制,且听众年龄层偏大。此次广播视频小说的尝试,拓展了收听面,也新增了很多年轻的网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年龄的局限性,使优秀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传统长书听众不仅没有明显流失,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上又增加了一些受众。这说明,新媒体的兴起并没有完全抢走传统广播的听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各取所需。从传播的角度讲,我们又多了一块阵地和平台,这也为新媒体语境下广播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由于以上“新广播”的变化,广播媒体的生产流程也需要随时更新,采编源头、传播渠道、受众联系、推广服务都需要融合。这些和新媒体的融合,将是全方位的。我们也将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内容,研究多渠道发布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作为传统媒体中的广播文艺创作,当务之急应该是在新媒体的围剿中调整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优势,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