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记者型主持人如何把握典型报道的方式方法

2015-03-11高敏陈媛媛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5年2期
关键词:安福邮路典型人物

■文/高敏 陈媛媛

浅谈记者型主持人如何把握典型报道的方式方法

■文/高敏 陈媛媛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自主和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在典型人物报道中该如何继续有效发挥正面引导作用?通过回顾以往典型人物采访报道的实践过程以及分析成功的典型人物报道作品,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当前的典型报道应转变视角,理性认识典型人物宣传的目的

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典型人物报道只有入脑入心,才能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

在传统报道中,对典型人物的了解往往先入为主,带着论点找论据,不能用平等的视角去看待报道对象。例如,很多媒体对“中国最美乡村医生”安福久的报道就过于片面和肤浅。安福久,4岁时跟随父母迁移到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生活,近30岁时当上乡村医生,在沙漠行医30年。翻开关于他的报道,几乎所有媒体都集中在通过沙漠里的交通不便给他的行医造成的困难,来体现安福久坚守大漠的执着和责任。殊不知,真正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犹如世外桃源,有人类生存的范围都是水源丰富、绿洲成片,羊群、驼群彰显着生活的兴旺和祥和。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的确是安福久行医最大的困难,但这也是每一个生活在沙漠腹地的人都存在的困难。可见各媒体在报道时,缺乏对所报道的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忽略了一些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立体丰满的要点和素材。比如,安福久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人,在这种困难条件下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所表现出的坚毅品格;安福久无惧急难险重的病情,及时得当进行治疗的医术;安福久一年四季坚持巡诊到户的医德,等等。这些都是安福久有别于沙漠里其他人的特征和他身上所特有的标签。媒体先入为主的视角和缺乏客观的认知,导致报道仅仅是简单地告诉受众,安福久在恶劣的沙漠环境里守护牧民平安健康30年。这样的报道因为缺少真实、感人的细节,产生的宣传效果也差强人意。

二、转变话语体系,去技巧化,满怀诚意进行表达

当下,形象生动、老百姓一听就懂且乐意听下去的“实在话”,正在冲刷受众难以心领的“官话、套话”。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照本宣科,还是指手画脚的强加于人,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不理想的核心就是不能够吸引人们去了解和接受,也就是不能入眼入耳,更不用谈入脑入心。我们知道,任何的新闻或事件最终都会是一个或一群人的故事和命运。穆青曾说过,新闻是一种叙事文,按照叙事学理论,新闻话语(新闻文本)是形式化、符号化的有限新闻结构。这是新闻与叙事学天然的契合。叙事学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故事——什么人碰到什么事?叙述——故事怎样被讲出来?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话语体系的转变策略,其实就是要寻找故事,要讲好故事。通过故事化的手法,更好地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提炼出主题思想,更好地丰满人物形象。

以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作品《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递员王顺友》这篇成功的先进典型报道为例。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用故事化的形式描述了王顺友在险峻的马班邮路上坚持了20年,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报道通过对王顺友的家庭情况、他的多次流泪以及在马班邮路上的孤独、害怕和对家人的牵挂等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形象,引起了受众的共鸣。作品是具有人情味的典型宣传,在突出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兢兢业业20年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用大量的篇幅来表现王顺友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从母子情、夫妻情、儿女情等多方位展现人物的人性美,用人性美升华他的奉献精神。作品的语言生动、平实,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魅力,紧扣读者心弦。“如果说马班邮路是高原上的彩虹,他就是绘织成这彩虹的索玛”等语句真挚、朴实,并未刻意使用技巧却深入人心。

三、创新报道形式和渠道,合理开展组合式报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渠道传播

记者型主持人以自己独特的主体身份和主观视角,引导受众深入探寻事实真相,在典型报道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的典型宣传多是快餐式报道,短时间内完成采编工作,由于时间上的限制,无法对典型人物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很多宣传效果上的弊端。组合式报道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报道方式,但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有着非同凡响的能量。根据一定逻辑将多形式的报道关联地融为一体,类似于网络报道的链接,有自身独特的灵活性、延展性,也完全适用于典型人物报道。在“时代楷模”苏和的报道中,我们尝试了大兵团作战,采用多角度、立体式的报道,通过系列报道、专题、访谈、宣传插件等多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补充,还原真实立体的典型人物形象。虽然整体上还不够成熟,但初探组合式的报道形式已然给未来的宣传报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2012年7月以来,新华社创新“走转改”报道形式,全媒体宣传基层典型人物,开创了以微直播、微相册、在线访谈、网络专题、视频专题、微电影、手机电视等多维度、立体式的报道形式,大大拓宽了传播范围。这种贴近性强的多渠道分发模式在网上网下广受关注、深入人心,为典型报道的全媒体时代打开了全新的一扇门。

我们这里所说的充分利用新媒体,主要是指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自主性、广泛性,拥有自媒体的受众通过网络,可以更直接和自主选择心目中的典型去了解和学习,同时可以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平台上转发和扩散。典型报道一旦赢得受众的关注,通过自媒体转发将会以几何形式递增,形成良好的网络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影响的典型人物更能代表民意,可信度也更高,随之一种自然形成的主流舆论影响力便产生了。2014年4月底,“时代楷模”——退休干部苏和在祖国边疆、大漠深处默默植树治沙的事迹一经报道,便被推送到微信平台,并被大量转发,使得一部分只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获取咨讯的受众在短短几天的时间,了解了这位典型人物的故事,纷纷为他点赞。这种通过自媒体扩散取得巨大影响力的报道,在12月底重审的“呼格吉勒图”案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期间刷新微信共享平台,几乎一半以上被“呼格”案的相关报道所占据。从大量转发的信息中了解到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大量的轰炸式信息也可以使部分受众被动接收,更好地达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目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安福邮路典型人物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廖安福:业务“排头兵” 人社“知识通”
安福槭物候特征及播种育苗试验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安福寺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安福屋的闯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