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读”东坡
2015-02-06董仲舒
董仲舒
潇洒“读”东坡
董仲舒
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在他的一生中,“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引以为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如此宠辱不惊,举重若轻,在几度浮沉的宦海中,或在病中,他也是一片笑容。在他的诗词里面,人们感受到的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正照亮着古代文学浩瀚的星空。
在苏东坡四岁的时候,他又有了一个弟弟,父亲给他起名为苏辙,字子由。后来兄弟俩一同入私塾接受张易简先生的教导。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于嘉祐二年,兄弟二人同科进士及第。在其后的仕途上,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苏东坡每每在中秋之际,前往子由家相聚。又一年的中秋来临了,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已分别七年,一直未能团聚畅饮,而自己壮志未酬,更是遗憾。月明酒醉之中,苏东坡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露着手足深情,原来人生的离合,正如明月的盈亏,是永远不能改变,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但是纵然千里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这正是人生乐观豁达的祝愿。
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在杭州任满,神宗皇帝下诏任命其为密州太守。当他听说国土沦丧时忧心忡忡,感受到必须武力强大,才能保国。于是苏东坡经常带领手下出去打猎,借此操练队伍,准备随时奔赴疆场,报效祖国。一次打猎归来,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首颇负盛名的豪放诗,突出地表现了苏东坡的耿耿报国之心,希望自己能被朝廷重用去守边疆,狠狠打击来犯的敌人。
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苏东坡到赤壁游览,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面对祖国山河,苏东坡发出了“江山如画”的由衷赞美。
苏东坡的人品正如他的文品一样,让人信服。他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具涵养、沉稳等特点,并且高风亮节、善良有爱心。一直以来,苏东坡认为王安石变法过于激进,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因此两人的政见不合,苏东坡写了很多批评变法的文章。面对苏东坡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东坡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被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东坡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东坡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能幸免。苏东坡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诏命苏东坡代拟敕书,苏东坡不计较个人恩怨,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从苏东坡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拨动,有喜悦的泪花,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我们在品读这位豪情诗人的诗作时,能够从他卓越的诗词中领悟到心灵深处感情的力量,能够从他重重磨难中感受到大无畏的精神斗志,并幻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勇气与动力,做到这些,我们的精神世界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生活的压力在阅读中得以释放,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东楚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