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如何“荐贤贤于贤”
2015-02-06□刘超
□ 刘 超
组工干部如何“荐贤贤于贤”
□ 刘 超
《韩诗外传》中记载:子贡与师孔子论历史名臣,孔子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不解:“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解释道:“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可见孔子十分推崇“鲍叔”“子皮”这种具备“荐贤之能”的人才。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选贤、为国举才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组工干部更要俯身甘为“鲍叔”“子皮”,不断提高自身选人用人能力,努力为党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干部。
组工干部要具备发现人才的火眼金睛,提高知人识人的能力。首先,若要“荐贤”必先“知人”,组织干部要练就一双“眼观六路”的火眼金睛。知人是用贤的基础,组织部门选人用人,一方面,需深入了解后备人才干部的每一“点”,对现有的每一名后备人才干部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对其家庭情况、工作表现、能力特长了然于胸,另一方面,要主动拓宽党政机关人才选拔的“面”,实现目光向广大的基层拓展,由身边干部向广大基层干部甚至群众身边的延伸,努力促使各种人才不因地域偏远而被忽视,不因岗位“边缘”而被遗漏,更不能因默默奉献于基层而被埋没。其次,组工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的眼光,练就一双“伯乐式”的火眼金睛。组工干部分清良莠,明辨是非,将更多目光投向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杜绝“带病提拔”。同时,组工干部要立足长远,具备善于发现“潜力股”的能力,做到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除了能够识别人才干部基本的知识能力、业务能力,还能够犀利地辨识出德、才、品、绩等综合能力。
组工干部服务人才时要勇于奉献,甘为人梯,具备虚怀若谷的“荐贤之量”。公孙枝让位百里奚助秦穆公称霸天下,萧何带病荐曹参促“文景之治”……从古至今,每一名真正的贤士必能做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心怀“海纳百川”的至公之心、荐贤之量,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为更优秀的人才铺路让贤。首先,组工干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奉献心,克服心浮气躁,发扬甘为人梯、甘作“嫁衣”的奉献精神,耐住寂寞,不事张扬,甘于奉献,以组工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带动一批贤能奋发有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次,组工干部在勇于奉献的同时,还要摒弃私心私利,杜绝主观臆断,不能掺杂个人好恶,要有宽阔的胸襟,一切以党的事业和工作大局为重,乐于看到优秀干部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始终保持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尤其要尊重干部人才的多样性,甚至要包容个性鲜明甚至有争议的干部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需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名领导干部,当好党员、干部、人才的“铺路石”。
组工干部提拔人才时要具备担当意识,以强大的魄力练就“护才之胆”。组织部门的岗位特殊性,决定了组织工作既是“特殊工种”,又是“高危职业”,个别地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党的干部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败坏了党的作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一方面,组工干部要敢讲原则,敢说真话,严守纪律,勇于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敢于同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拉票贿选作坚决斗争,关键时刻要敢于“站起来”说话,不怕得罪人,不见风使舵,做到“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另一方面,组工干部对自己要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不跑风漏气、泄露机密,不信谣传谣、随意谈论,做到慎言慎行、慎始慎终,做一名忠于职守、纪律严明的有担当的组工干部。
组工干部使用人才时要因时因地因岗制宜,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形成人才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组工干部选贤用才之道,既要遵循一般规定、一般规律,又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不拘一格用人才。干部调配要将最优、最强、最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配到最关键的岗位、最需要的地方和最能发挥各自特点的舞台,避免出现优才劣用、高才低用、专才杂用现象,真正使大量的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愿、用其所长,打造富有生机活力、激发创先争优、努力干事兴业的用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组工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为国举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珍宝,推荐人才不拘一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树立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选人用人导向,将群众认可度高、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挖掘出来,起用起来,既要让自己“贤”起来,更要让提拔的干部人才“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