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如何变为资本——以《资本论》为基点

2015-02-06陈丁丁

法制博览 2015年28期
关键词:资本论转化货币

浅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如何变为资本

——以《资本论》为基点

陈丁丁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资本是社会的血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流通愈加便利,而资本流通更是庞大经济体的血液循环。结合《资本论》中资本流通的过程,得知马克思对流通过程中的货币形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找到价值增值的源泉。从马克思的视域理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研究当时资本流通的形式变化,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时至今日,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资本理论的影响依然重大。

关键词:资本流通;货币;资本;转化

中图分类号:F032.1;F820

作者简介:陈丁丁(1989-),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一、资本的含义

资本的神秘色彩仿佛是与生俱来,那么什么是资本呢?“马克思曾风趣的说,你必须超越物理学的界限,去接触那只’下金蛋的母鸡’”。①“资本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反映出了每个社会的发展态势及该社会普遍的社会关系”。②资本一词最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沿用了中世纪拉丁文中指家畜等物质存在,另一个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潜能。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杜尔阁把资本定义为“可动的财富”以及它们被货币所转化并表现出来的“多余的价值”亚当·斯密从分工和交换出发在《国富论》里,将资本定义为一定量的积累起来的和贮蓄起来的劳动。《国富论》的法译者热尔门·加尔涅认为,资产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盈利的时候,才叫作资本。根据现今主流宏观经济学观点,资本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皮卡蒂认为资本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人力资本无论何时都不能被另一个人所有,不能在市场中永久交易。”③这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结果。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拥有奴隶,当时的人力资本是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中,必须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来看马克思对资本的解释,马克思从两个重要视域对资本作了追源溯流的深刻解读: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在《资本论》中,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④“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⑤在这里,马克思并没有给出资本的确切含义。只是顺承货币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上流通而转化成为资本,接着在流通形式上来将两者进行区别。在商品流通公式W—G—W中G—W的过程,第二个W是货币购买的商品,此时G已经是担负了资本的使命。

二、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中形式的区别

简单的G—W—G—W公式,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过程。实则不然,这是两个流通领域承接的过程。但是,每一个过程从始至终都是有区别的。正如,马克思举的例子“假如我用100磅买进2000磅的棉花,然后又把这2000磅的棉花按110磅卖出,结果我就是用100磅交换 110磅,用货币交换货币”⑥

(一)共同点

1.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无论是商品流通还是货币流通都是在买卖的对立中产生的。单独的一个买和单独的一个卖都无法称为流通,如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农民种粮为了吃和缴税。没有物质客体的换回。

(二)不同点

1.流通顺序不同。运动起点、中介、终点不同。商品流通以W开始卖了换为G,中介是货币终点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G开始买进W,中介是商品终点是货币。

2.货币的作用不同。商品流通中货币最终转化成商品使用价值。而在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中出现了辩证的换位思考,货币G在开始时是买者的货币,换回商品时支出了。为的却是他自己作为同一商品的卖者时能够换回的货币。

3.货币的置换关系不同。商品流通,是A人卖了面包得了a货币,又拿a货币买了B人的水。同一块货币的两次置换。最后,商品在A人的手里获得使用价值,即面包的使用价值换为水的使用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是A人买了用b货币买了面包,又将面包卖了c货币。同一件商品的两次置换。最后,货币在A人手里获得价值,即b价值交换为c的价值。在这里G是预付价值额,所以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G’=G+△G。△G 为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有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⑦

4.商品的价值作用不同。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立,商品的价值在商品流通中只是商品交换的中介,随着交换结束而结束。在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个处在自行运动中的实体,商品和货币是这一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货币的方式一般存在,以商品的方式流通,在这个运动中永不消失。

5.最后的经济形式不同。商品流通W—G—W中最后

的经济形式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G—W—G最后的经济形式是货币转化成资本。

三、从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中分析转化

(一)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含义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⑧就是说资本总公式内部不存在矛盾,矛盾在于与之前的价值规律相矛盾。前面分析所得,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形成的,商品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而在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价值形式转化和价值增殖,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虽然李嘉图因未能完成从价值规律解释资本增殖事实的理论任务而破产。但在马克思以后的分析中将会进一步表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增殖,不仅与价值规律没有矛盾,而恰好是以价值规律为前提的。可见,马克思将价值规律融入资本增殖的经济事实,是在为资本增殖找理论来源。

把握刑事、民事界限是处理涉“套路贷”犯罪案件的关键,在涉“套路贷”犯罪案件中,“讨债”环节会涉及大量的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甚至暴力殴打行为,在被害人求助公安机关时,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大多数情况下公安机关对案件会以民间经济纠纷予以认定,这无形中助长了“套路贷”犯罪分子的气焰。进入“民事诉讼”阶段时,在刑事、民事的界定上,法院也存在不够严谨的问题,往往过于看重“证据”而忽视案件背后的真实情况,只考虑民事纠纷的部分,忽视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情况,一方面,司法机关没有同公安机关及时沟通,没有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另一方面,借款人往往仅做出口头申辩而无法提供书面证据予以举证,这就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二)深入分析资本总公式矛盾

第一,在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下就是单纯的商品交换。当然这样分析的条件是,抛开供求关系和暴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前面我们过商品交换的简单形式就是:A卖商品a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b,B卖商品b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a。其本质就是等价物的交换,因此产生不出剩余价值。第二,在不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中,故意加价和减价都是暂时的。或者“商品的货币名称即价格上涨了,但商品间的价值比例仍然不变”⑨第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符合货币性质,“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⑩

四、结论

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时说“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整个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中介,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进行,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可见,资本转化为流通的必要条件是流通领域中产生,而充分条件是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找到剩余价值的必经之路,也是马克思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之源。

[注释]

①<新时代哲学探索>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1.原载于张雄<中国哲学年鉴2012>.

②[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47.

③[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48.

④《资本论》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1.

⑤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1.

⑥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2.

⑦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6.

⑧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2.

⑨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7.

⑩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1.

猜你喜欢

资本论转化货币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