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02-06张晓敏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贫困人口总书记

□张晓敏

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晓敏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在扶贫领域的目标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为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规定了总体思路、基本方略、行动路线和保障措施,表明扶贫开发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有逾7亿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扶贫对人类减贫事业贡献巨大。但是,中国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而且,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随着这一节点的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冲刺期,确保当前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可谓任务艰巨,形势逼人。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到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次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四个切实”和“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这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新理念,为下一步的扶贫攻坚战作出了总部署、发出了动员令,为解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行动方案和具体要求。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直面以往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大水漫灌”等问题,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发展要求,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如习总书记所言,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这是精准扶贫的精要所在,也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就要摸清楚7000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哪、为何贫困、怎么帮扶,需要党和政府付出十分努力、承担艰辛工作。非严谨细致不足以求公平,非实事求是不足以树公信,只有切切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才能真正让全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而各级干部的领导、引导作用也十分重要。有些干部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做法,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寥寥。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把扶贫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实现扶贫方式的“精确滴灌”,需要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静下来、沉下去,真抓实干,认真查找“穷根”,不断提升发展经济、搞好经营的能力,实实在在地拿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各级干部真正成为了解基层情况、懂农村、懂经营、有公心的脱贫领路人。

扶贫工程,重在治理。扶贫工程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落实扶贫任务,实现脱贫致富,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当前,这样的“扶贫”同样迫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确保中央政策目标不落空,各类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改善治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政策落实不力的问题。

在五年多的时间内,要让几千万人摆脱贫困迈入小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伟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扶持,也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完成。我们坚信,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必将变成美丽中国的真切现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贫困人口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隐形贫困人口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