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沿海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2015-02-06吴用耕
吴用耕
福州沿海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吴用耕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散去70年了,但这段悲壮的历史依旧令中国人民包括福州地区的人民刻骨铭心。日本侵略军于1941年4月及1944年9月两次侵略福州地区。在中共福建省委和闽南(闽中)特委的领导下,福州沿海地区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地展开了反侵略的武装斗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巨大贡献。
日军两次侵占福州沿海地区的经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南的侵略活动。同年10月26日,日军占领金门,揭开了福建抗战序幕。1938年12月24日,日机第一次空袭福州。5月,厦门失守。是年冬,福建省府内迁永安。1939年6月27日,日军侵占连江琯头川石岛,闽海战局日趋危急。
日军进犯福州沿海地区是早有预谋的。1938年至1940年底,日军出动飞机1852架(次),对福建城乡进行轰炸。1939年6月和9月先后侵犯连江县熨斗岛(现粗芦岛)、晓澳和筱埕等沿海乡镇,当地守军和壮丁队奋起抵抗,打死打伤日军四五十人,击毁击伤大小舰艇多艘。1940年后,福州成了美英援华物资的输送港口之一。因而,日本侵略者更加急于封锁美英援华的通道和海口,逼迫国民党政府屈膝投降。
1941年4月中旬,日军在川石岛海面集结航空母舰2艘、舰船30余艘、帆船100余只、飞机40余架,做好入侵准备。4月18日,日军2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福州、连江、长乐等地,用重炮击毁长门要塞等国民党守军工事。次日,日军以48师团为主力,第18师团的佗美少将指挥的4个步兵大队和近卫师团多贺大队,张逸舟伪“和平救国军”为配合,协同日海军第2分遣支舰队,总兵力达12000余人(其中伪军3000余人),分两路从连江的道澳、晓澳、筱埕、东岱,长乐的漳港、首祉塞下滩等处登陆,分兵数路包围福州。21日,日军占领福州。同年9月3日,在沿海地区军民的反击下,日军从闽海撤退,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福清、平潭遂告光复。
1944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剧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在望。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开始轰炸日本本土。美军尼米兹将军多次发表声明,要在中国大陆与日决战。为阻挠美军在福建沿海的登陆,日军大本营决定先发制人,再次占领福州。1944年9月27日,日军第62独立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队4000余人,在长岭少将的指挥下,从厦门乘舰艇,先占领闽江口的川石、壶江等岛屿,而后从连江的晓澳、浦口、东岱等地登陆。28日,日军侵占连江县城和琯头。10月1日,日军千余人向潘渡汤岭、福州大北岭进犯,另一联队侵占闽安镇、马尾。10月4日,福州城区和长乐、福清、平潭等县再次沦陷。直至1945年5月18日,日军见大势已去,才沿着连江、罗源、宁德、福鼎一线向浙江撤退,闽海地区再次光复。
日军两次侵占闽海地区,除上述战略目的外,闽海丰富的产盐区也是日军觊觎的目标之一。
福州第一次沦陷期间的抗日武装斗争
日军第48师团侵占福州沿海后,各地群众不甘忍受日军的践踏蹂躏,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抵抗。中共福建(地下)省委毅然肩负起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重任。
1941年4月下旬,当省委得知日寇将进犯福州沿海的消息后,即把省委机关从江西上饶禹溪乡迁回福建邵武二都乡大王山,并发出《准备和实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以打击侵略者。5月,省委又指出:“日本打来后统一战线政策应以联合为主,即使过去曾一度反共的,只要愿意与我合作都要联合抗日。”便派遣黄国璋担任闽中军事特派员,负责对福州及闽中地区沿海抗日游击斗争的指导。8月,省委派出军委会副主席王助率一支主力武装南下,途经顺昌、建阳交界的东坑头时突遭土匪伏击,王助不幸牺牲,被迫撤回闽北。
5月中旬,黄国璋在闽中莆永边召开特委机关主要干部紧急会议,决定:1、在日寇占领区的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等县的党组织,从隐藏斗争转变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抗击日寇,号召父老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致抗日;要特别注意利用抗日团体的合法地位,开展抗日活动,但党的组织不能公开;党要掌握和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据点,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国民党统治区,要继续贯彻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但要利用一切抗日合法组织为掩护,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配合沦陷区的抗日武装斗争。2、派特委委员蔡文焕等到长乐等地传达省委的指示,与我党秘密党员刘润世取得联系,使福清、长乐两支抗日队伍汇合起来。3、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抗日据点,伺机打击盘踞沿海岛屿的日伪军。4、在永泰凤洛举办短训班,培训抗日骨干30多人,结业后回各地开展抗日工作。
4月间,中共连江临时县委根据省委的决策在丹阳山区开辟抗日活动据点,在新洋村组建“闽海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中队长陈凯斌,指导员林广,50多人枪。4月20日,闽海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在下洋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中队长梁仁钦,指导员邱惠,中队副队长陈金春,副指导员陈玉光。游击队还与国民党下洋乡乡长陈乃敏合作抗日。此外,东湖、敖江凤尾村、琯头等地也建立了几支小规模的抗日游击队。
4月下旬,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把隐蔽在海匪郑德明处的海上抗日游击队调回长乐和福清,以他们为骨干,发动长乐南阳、梨洞、首祉和福清海口、龙田、高山一带群众,组织起一支15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陈亨源任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陈亨光中队在长乐的南阳、梨洞、七社一带进行整训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俞昌黎、陈行隆两中队在福清海口、龙高一带活动。
5月,根据省委的指示和中共闽南(闽中)特委的决定,陈亨源率“长乐队”100多人与刘润世的游击总队会合,成立了由共产党直接指挥的“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对外仍保持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给的番号。总队长刘润世,原国民党兵团督练员林宝荣任副总队长,陈亨源任参谋长,下设两个大队。
6月,省委委员陈金来(原福清中心县委书记)将1940年底隐蔽在伪军陈良超部的武装人员与闽侯郭仕春等队伍联合组建一支50多人的抗日队伍,队长陈金来,副队长陈和仁(后叛变),参谋长郭仕春,以阳下的玉岭和洋头为据点,在福清北区、闽侯兰圃、长乐玉田等地开展抗日活动。陈金来与福(清)、平(潭)沿海游击队指挥官、平潭县县长罗仲若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队伍改编为“福平沿游击队”(习惯称“福清队”)。林斌也在闽侯芝圃、南屿一带组织一支50多人的游击队(习惯称“飞南队”)。平潭县周裕藩、林慕增组织了“大富民众自卫团”,共60多人,在海面与伪“和平救国军”开展斗争。1942年6月又在“自卫团”基础上组建了“沿海突击队”。7月,何胥陶在福清江镜、江阴一带组织起一支100余人的“福清江镜抗日游击队”,何胥陶任大队长,下编三个中队,于当年冬打入白犬岛伪军林震部,开展策反工作。
7月,福平沿海游击第八中队、闽侯游击队及“大富民众自卫团”编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使总队常备兵力达300余人。同时,以乡为单位建立了不脱产的后备队,以乡命名,总队常备与后备兵力合计达千余人。
此外,1942年初,奉命从福州回到罗源开展抗日活动的欧阳友沁,在乾元乡积极发展青年抗日先锋队组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支有70多人枪的抗日游击队。同年夏,这支游击队编入连江临时县委领导下的闽海人民抗日游击队可门大队,欧阳友沁任大队长,活跃在罗源湾一带抗击日伪的骚扰。
1941年4月19日,日军进犯连江、长乐,长乐松下村鹿山阻击战和连江西门外莲湖头阻击战打响了闽海人民陆上抗战的第一枪。这一天,当一股日军从长乐首祉塞下滩登陆,经松下进犯福清县时,长乐国民兵团分队长、松祉乡副乡长兼乡抗日自卫队队长陈俊盛率领抗日自卫队、水警队及壮丁百余人凭借鹿山的险要地势阻击敌人。日军调来飞机、大炮狂轰滥炸,陈俊盛血战至终,以身殉国,9名水警队员和20名自卫队员同时罹难。同日上午,驻守连江的国民党75师某团在西门外莲湖鲤鱼朝天峰阻敌,消灭日军20多名。
日军侵占福州后,第48师团司令部设在马江,并在连江、长乐、福清等县城各驻一个加强大队(营)。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运动中相机消灭敌人。
4月下旬,驻福清县城的数十名日军下乡“扫荡”,路经玉岭时,被游击队击毙一人,余敌拖着尸体仓惶逃窜。4月29日,4名日军窜到福清首溪、岩兜、五龙抢掠,五龙村农民怒不可遏,手持锄头、犁耙与之搏斗,日军悉数被歼。
5月初,当日军侦知我游击队在犁洞、七社大山中集训,便令汉奸王克带伪“和平救国军”70余人进山“追剿”。游击队在陈亨源指挥下,预先设伏,打死打伤伪军3人。在伪军反扑时,我游击队一面在岭寺截击敌人,一面发动江田千余群众参战,杀得伪军四外逃窜。这场战斗共毙伪军30多人,活捉参谋长等5人。第二天,游击队在石门村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胜利,公审并处决了邱玉霖等5名汉奸。
5月上旬,在王克伪军遭我游击队痛击后,百余名日军到长乐三溪乡“扫荡”。当日军在三溪小学吃午饭时,陈亨源率游击队趁敌不备,突袭成功。敌死伤3人,急撤回城。
6月,日军出动200余名,对我游击队活动地三溪、江田进行第二次“扫荡”。游击总队在三溪后山阻击来犯之敌,毙敌7名。游击队挑选50名精干队员组成突击队,设伏于南山村玄帝庙截击日军。在各乡后备队的支援下,日军仓惶逃回县城。壶井等地的汉奸伪军慑于我军声威,被迫向长乐游击总队投降。
6月底,我福清游击总队转战闽侯荆溪,在荆溪山头包抄日军一支40余人的马队,毙敌10多人,缴获战马1匹。同时,平潭大富民众自卫团在苏澳海面截击伪军船只,打死伪军头目郑祯道后,又乘胜直捣王代明匪部,拔掉伪“和平救国军”在大富的据点。
7月20日,驻在长乐六平山的日军8人,到岭南村搜刮财物,奸淫妇女,枪杀群众50余人,村民愤起抗暴,当场打死日兵6人。
日伪军“扫荡”失败后,便在长乐坑田至福清作坊的要道上挖壕沟、拉铁丝网,妄图以此封锁和防范游击队袭击。8月4日,日军驻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田中岛中佐亲自带领100多名日军,分乘两艘汽艇从营前到玉田蕉岭视察工事。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林宝荣得悉后,立即与陈亨源、陈金来研究制定伏击方案,精选队员,配足武器,埋伏在琅尾港小冬浦的桔林中,傍晚,敌汽艇驶进伏击圈内,我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几十颗手榴弹投向敌艇爆炸,艇身旋即下沉。是役,击毙日酋司令田中岛、分队长林野等官兵42人,游击队无一伤亡,是闽海地区抗日游击战中战果最大的一次伏击战,参战人员受到中共华中局的表扬和中共福建省委的奖励,国民党报刊也广为宣传。8月中旬,日军即将撤离长乐县城,游击总队分兵两路由陈亨源、林宝荣带领,从东、南方向率先入城,全部抓获伪维持会汉奸,光复了长乐。
连江沿海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斗争也十分活跃。1941年5月初,梁仁钦被国民党连江县长陈拱北(即叛徒陈之枢)杀害后,陈位郁接任下洋抗日游击队队长,活动范围扩展到浦口、东岱、东湖、敖江地区以及县城近郊沦陷区,连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连江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引起侵略者的极大恐慌。从8月1日起,日伪集中力量对丹阳、长龙、下洋等地进行“扫荡”。连续三天出动飞机轰炸下洋乡,炸毁民房8座、43间,炸死炸伤6人;又调遣200多名日伪军进入下洋地区,疯狂捕杀我游击队员和抗属。这伙强盗在返回县城途经山岗飞石时,遭到了下洋游击队和国民党75师一部的伏击,日军驻连江最高指挥官原田大佐等6名日军当场毙命,余部仓惶逃窜。8月中旬,驻扎在浦口一带的日伪军百余人企图再次对下洋进行“扫荡”,陈位郁带领百余名游击队员协同国民党107师一个连,在敌必经之路“千人饮”的左右两旁“皇帝帽”和“南爬岭”两个制高点设下埋伏,击毙日军16名。8月底,东湖游击队配合国民党107师一个连,全歼驻扎在东湖村的日军一个小队。
党领导的各县抗日武装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同时也推动了国民党军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日军轻取福州后,骄横无比。1941年5月下旬,以代号为“晋町”的日军分兵三路侵犯闽侯大湖;一路进驻大湖店,一路抄柯岭,一路上雪峰,企图侵占古田、南平,继而攻取战时省会永安。这时,驻守在南平的国民党第十三补训处装备团激于民族义愤,由补训处处长李良荣致电福建省主席兼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请缨阻击。5月下旬,李良荣指挥的装备团,在当地农民的支持配合下,在大湖阻击日军,三战三捷:首战秦洋,歼战180人;二战双髻峰,歼敌120余人;三战柯岭,歼敌300余人。大湖之战,共歼敌600余人,日军经此一败,不敢轻易深入福建腹地。6月,大湖战役的胜利品在永安、南平、沙县等地展出,鼓舞了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斗志。
6月14日,国民党第80师、107师等部联合作战,兵分四路包抄福州,一度杀过洪山桥,突入西门外,彻底破坏敌之防御工事后撤回。
7月18日,闽江左岸国民党守军冒雨袭击了驻扎连江城郊之日军,毙敌百余名,缴获一批粮食、弹药等。
8月19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驻防福建的第二十五集团军实施突击。9月1日,国民党80师李良荣部在占领桐口后,兵分两路:一路由上寮、下时、新店转至马尾、鼓岭、闽安;一路从洪山桥转至峡兜、同寮。驻守福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分数路向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反击,日军被迫于9月3日撤出。
日军撤出福州后,依然占领着沿海部分岛屿。国民党顽固派则在各地制造摩擦,阴谋收编,消灭地下党领导的各支抗日游击武装。闽南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隐蔽和撤退国统区党的力量的指示》,决定把武装力量分批撤到日伪占领的莆田等县沿海岛屿,组成隐蔽的闽中海上游击队,继续打击日军。1941年10月,盘踞川石岛的日军200多人,分乘三艘汽艇,进攻连江沿海重镇筱埕,遭到守城军民痛击,打死打伤20余人。
福州第二次沦陷期间的抗日武装斗争
1944年9月至1945年5月,日军第二次侵占福州沿海地区,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继续展开。9月6日,中共地下党福建省委发出《关于新形势与新的任务的指示》,提出“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制止反动派的进攻与准备抗日游击战争”。9月20日,省委发出《准备抗日游击战争政策指示》,10月15日,再次下达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根据目前形势特点,要求各地党组织放手发展人民抗日力量,组织我党领导的公开武装队伍,积极争取地主、绅士和一切愿意抗日、能与我接近的国民党分子,坚决打击汉奸和坚持反共政策的顽固分子。
1944年10月,省委在长乐南阳召开扩干会,专门讨论与部署抗日游击战争,决定将省委机关主力和闽中游击武装合并,统一组建抗日游击队,对外番号为“福建人民抗日闽南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南,参谋长刘润世,分三路开展抗日工作:一路由曾镜冰、左丰美、叶良运率主力部队70多人到闽侯县南屿进行公开宣传抗日,组织群众进行抗日示威游行,慰问抗属,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一路由陈亨源、何胥陶带领部分武装,到福清的龙田、高山一带活动,与江镜乡自卫队达成合作抗日协议,把自卫队编入我抗日游击队,在江镜竖起“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旗号,队伍发展到100多人;一路由林慕增、周裕藩率平潭“沿海突击队”百余人,从长乐东海岛转到长乐内陆和福州鼓山开展抗日活动。同时,黄国璋到犁洞与任国民党长乐县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的郑乃之(中共地下党员)接上关系,由省委书记曾镜冰指示郑乃之以公开合法身份组织一支抗日突击队,闽南特委派王其殊任队长。这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突击队拥有捷克式机枪一挺、步枪三四十支,在长乐上下珍和福清海口一带抗击日寇。
1944年10月,游击纵队由叶良运带领,埋伏在江口要道,伏击企图进犯南屿的日军;又在永泰赤壁江截击日军两艘运输船,缴获大量无线电零部件和部分枪支。11月,由周裕藩带领的“鼓山游击队”在闽江口海面拦截一艘日军运粮船,缴获一批粮食。1945年3月,隐蔽莆田乌丘岛内的我闽中海上游击队截击一艘日寇油轮,把几百桶汽油扔进海里,而后由群众打捞变卖,充实党的活动经费。
连江县再度沦陷后,党组织根据省委指示,决定重建闽海抗日游击队第一、二中队(即下洋游击队)。10月初,游击队派人打入南竿塘海匪内部,进行策反工作,中旬伪“和平救国军”张逸舟部排长祝中文率17名士兵携带武器投诚起义。11月10日,我游击队与国民党驻连江80师一部联合攻打日军盘踞的琯头镇,毙敌三四十人,击沉敌运载军火物资的汽艇一艘和缴获一批无线电台。1945年1月,下洋游击队在陈位郁带领下,配合国民党80师一个连攻打浦口镇日军据点,打死打伤日军10余名。
日军再次侵占福州后,福州救火会员丁300余人撤退到南港,成立抗敌指挥部,公推冯江高和救火会理事长江秀清、救火会联合会会长徐建禧等为指挥,组成四个队和一个特务队。10月7日晚,派人潜入福州市区,密约各救火会潜伏队为内应。8日凌晨,救火会员丁分成四路,从鳌头峰岭、程埔头、对湖石厝、上渡四面包括仓前山,向日军发起冲杀。此时,民众纷纷响应,市民刘太平、郑乌鼻手执扁担、木棍冲向敌方,中弹牺牲。14岁的小学生柯云柄与日兵搏斗,壮烈捐躯。各路救火会员丁冒着密集的弹雨与敌激战,杀死日酋1名、日兵8名,伤敌10余名,缴获三八式快枪两挺。敌占据烟台山及附近楼房顽抗,我方反击失利,由湾边撤回南港。是役救火会员丁和参战群众牺牲29人,受伤23人。
1944年10月至年底,撤退到福州外围的国民党李良荣部在大小北岭、五凤山、琯头等地多次袭击日军,共击毙日酋8名、日兵90余名,伤敌140余名,击沉敌舰两艘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1945年5月,侵华日军在全国军民英勇抗击下屡遭失败,驻福州一带日军残部共4000余人,开始从连江沿海向浙江溃退。北撤途中,日军遭尾追的国民党80师和我各路游击队的截击。5月18日,日军途经罗源飞銮岭时遭我闽海人民游击队可门大队伏击,当场被打死2人。5月下旬,李良荣率部在福安白马河追击日军,双方激战,打死日军300余人。日军为摆脱追击,沿途丢弃辎重物资,成了李良荣部的战利品,随之在福州北库巷展览。8月6日,我游击队配合国民党部队攻克连江壶江岛,全歼驻岛日军残部。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在连江县川石岛举行受降仪式,接受驻岛日军布川大尉以下200余名官兵投降。至此,福州沿海地区的抗日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2月到抗战胜利,福州沿海军民先后与日军作战近70次,共消灭日伪军2200多人,其中日军近1500人,福州沿海人民亦付出惨重的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把日本军国主义者永远钉于历史的耻辱柱上,深切缅怀死难的抗日志士,警醒后人弘扬与传承反侵略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作者:连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