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才艺展示
2015-02-05林岩
林岩
满清王朝统一中国期间,为了表示对明朝遗民从生理到心理的绝对征服,推行了野蛮的“剃发令”,即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代官方史料《东华录》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这个血淋淋的“杀”字,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头落地。
早在后金时期,努尔哈赤集团就对统治区内的汉民族及投降的明军进行了强制剃发。1622年春,清军攻破辽阳城后,恐城内的贫民作乱,采取“见穷人就捕,捕后即屠”的野蛮政策。后二年,又担心富人聚众图谋不轨,自此开始不论贵贱,尽皆杀之。比较人性化一点的是:有四种人可以免死,一是皮匠,可以留下来制作军鞋;二是木匠,满族先民游猎,夏天住“撮罗子”(汉语窝棚之意),冬天住半穴式的“地窨子”,会造房子的人才缺乏;三是裁缝,能够缝制裘帽者;四是优人,就是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清人孙静庵在《栖霞阁野乘》中记载了与此相关的一件事:顺治年间,祖籍辽阳的杨某总督松江(今属上海),偶然一次与无锡进士刘果远相聚喝酒听戏。酒至半酣,杨某忽然拍案大喊:“停停停停停,这段音节不对,唱跑调了!”台上唱戏的伴奏的骤然停下,个个一脸茫然。刘果远很惊奇:“老哥你竟然精通音律?”杨总督不无得意地说:“俺这条命就是靠这一点得以保全的。”于是同刘果远回忆了当年在老家辽阳的遭遇。
清兵攻破辽阳,大肆屠杀,其中读书人最惨。清初的统治者认为秀才什么活儿都不干,而且还聚在一起瞎议论。当时的杨某也属于读书人,当他遭到逮捕后,清兵问他:“你小子是不是秀才?”杨某很机灵:“俺不是秀才,俺是个卖艺的优人。”清兵不信:“既然是优人,那得会唱两口儿啊,你唱一段儿给老子听听!”杨某不慌不忙唱了一段当时的流行音乐——《四平腔》,清兵听后将其释放。杨某回忆至此,不禁感慨大发,亲自操起伴奏的板子,狂吼了一段《四平腔》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