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视野下“运用”的内涵与实施

2015-02-05祝芳余立峰

体育教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方法运用运用

祝芳 余立峰

摘 要: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有必要对三个概念的内涵及相关关系做进一步探讨。本文从一般课程论的目标角度,借鉴语文学科的思路,分析“运用”的内涵与价值、“运用”的分类与实施。提出“运用”应包括“动作的运用、技(战)术的运用、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其中,“动作的运用”主要在小学阶段实施,“技(战)术的运用”主要在水平三以上阶段实施,包括“技术在同一项目中的运用、技(战)术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迁移运用、技(战)术在生活技能中的运用”。“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练习方法与锻炼方法的运用”,以期对“教什么”做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关键词:运用;动作运用;技(战)术运用;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35-03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1]开创性地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观点,力图拓宽教学视野,改变“唯技术”的弊端,实现“用教材教”。“技术、体能(发展体能的方法)、运用”便是用教材要教的三类主要教学内容。本文重点探讨“运用”的涵义与价值、分类与实施等问题,以期对教什么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一 、“运用”的含义与价值

“运用”一词,在一般课程论与教学论中的目标体系中频频出现。如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其中,“应用”指“对学习的法则、概念、原理的运用”,而且强调此处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的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显然,更高级的目标,如“分析-综合-评价”对“知识的运用”有更高的要求。施良方等则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系中使用“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的层级动词[3]。其中,“掌握”特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上述观点虽然涉及的主要是“认知领域”,但由此反观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领域”,对“运用”的追求也理应成为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水平四中提出了“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但是,本文认为,《课标》(2011年版)仅在水平四提出“运用”目标,其内涵还较为狭窄。正如有语文学科的学者提出[4]“语言文字本身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是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解读它,发掘它在哪一方面的运用价值”,继而强调“识字、学词、读文,是语言文字运用,而且是最基础的运用;理解文意、学习阅读与思维的方法,是语言文字运用;说话、写话、习作,是语言文字运用……”显然,语文学科里提到的这些运用有一定的层级性,并在每个水平段有不同体现。“加强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的研究,不是语文教学的新发现,而是体现其价值的应有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以各种运动动作、技术动作为主要学习对象与学习载体”的学科,众多的动作本身究竟存在着哪些运用价值呢?——这是期望改变“教教材”现象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而且,“学以致用”“能用、会用、乐用”等应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旨意所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用”不应仅限于水平四,而应在每个学习水平均有所体现与指向。“运用”的内涵也不仅仅只是“运动技术的运用”,而应包括“动作运用、技(战)术运用、方法运用”三个方面。

二、运用的分类与实施

1.动作的运用

“动作的运用”指在各种体育游戏等活动场景中,根据任务的需要择取不同的动作模式以达成既定的活动目标。

根据《课标》(2011年版)精神,《省纲要》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多种形式的身体基本活动动作、有一定难度的身体基本活动动作(主要指向田径体操类教材)”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方法(主要指向球类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旨在丰富儿童的身体感知,建立多样的动作图式,为日后的技能学习夯实运动基础,提高学练兴趣。其中,“多种形式”强调从动作的七要素以及器械、场地、人数等方面加以设计,“有一定难度”强调从各种动作的组合为主进行设计,并针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特征,要求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展开学习。

比如,投掷类的基本活动动作包括肩上投、下手抛、反手投、侧手挥等上肢不同运动轨迹的动作模式,还包括同侧投掷、异侧投掷、助跑后投掷以及单双手投掷等动作模式。在学习某动作模式的初期,需要从“技术(动作)”的角度探寻如何让儿童更快更好地掌握较完美的动作模式,比如,侧向投掷时应重点掌握蹬转与挥臂的协调配合,这也是传统教学中最为强调的方面。但仅仅“会做”某动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会用”的角度,引导儿童探索“在什么样的环境与任务下,适合选择什么样的动作模式以达成既定目标”。2013年在海盐举行的“省疑难问题”研讨活动中,“运用”视角下设计的二年级投掷课例,其用意已初见端倪。面对“轻物投远、呼啦圈投准、飞镖投准、篮球投准”等一连串的站点式任务时,儿童纷纷使用“单手侧向投掷、双手反手抛掷、单臂同侧投掷、双手下手抛掷”等动作模式,并通过教师的诱导,开展一定的探究与创造性活动。

如上所述,小学阶段(尤其是水平一、二)主要是以“基本动作学习而非专门技术学习”为主,强调的是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动作的运用”主要定位在小学阶段。应根据课标精神,设计多样的游戏活动,在环境与任务的变化中,引导儿童大量运用已学、已会动作,甚至诱导出儿童潜能中本已会的但未表现出来的动作模式,充分挖掘身体的潜能,使儿童对不同动作的特征、价值有个初步的感知与认识。更有意义的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发展儿童的探究、想象、创造等能力,让儿童在充满想象与挑战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2.技(战)术的运用

“技(战)术的运用”指在各种组合技术、战术、比赛等运动场景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动作或战术完成既定的技能发展目标。endprint

“运动技能”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最核心的学习内容,探讨运动技能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与发展,是本学科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也是《省纲要》着墨最多的环节。“会技术但不会比赛”“懂战术但不会运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传统技能教学中频频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对“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术,学好运动技能为什么”等本质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认为,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既是学习掌握前人所积累的运动经验【如技(战)术方法】以达体验运动魅力、传承运动文化之目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并努力适应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运动环境)的过程。意即,学习运动技能是为了“人”与“文化”,而不能围困在“技术或项目”上。“学会、会学、会用”[5]的观点也由此被众多一线教师所认可。

需要明确的是,《省纲要》所力图体现的“技(战)术运用”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在同一运动项目中的运用;二是技(战)术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迁移运用;三是技(战)术在生活技能中的迁移运用[6]。

(1)技术在同一运动项目中的运用

《省纲要》有水平三的内容标准以“技术动作的组合”为主要学习内容[7],如篮球中的“运球+传球”“运球+投篮”“接球+投篮”“移动+接球”等,并辅以“表现标准”细化说明。如“运球+传球”的技能目标描述为:“能运用左右手交替运球、折返换手运球等多种运球动作,停步后持球,至少在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双手传反弹球、单手肩上传球等传球动作中,选择2~3种传球方法将球传给同伴或是传准目标。在无防守状态下的组合游戏或竞赛中表现出运球、持球、传球动作的连贯、准确,展示出单个动作的多样性与熟练性。”如“运(接)球+投篮”的技能目标描述为:“在无障碍、有障碍(有干扰)等难度不断增加的环境中,能运用所学的运球动作,停步后持球,采用双手胸前投篮动作将球投向空中、墙上、篮筐等目标;通过走动、跑动等动作接住来球后能运用双手胸前投篮动作将球投向目标;能运用碰板技术提高投篮命中率;在组合练习中展示单个动作的质量与组合动作的连贯。”从教学内容安排的层次看,前面已学、已会的动作被要求在后续更高要求的组合中加以运用,以达到不断刺激、强化、巩固、提高的目的。在水平三的“篮球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本阶段主要强调在各种组合练习与综合活动中,提高、巩固单个动作的质量,建立多种‘组块式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开放性运动技能的篮球项目特征。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的学练质量,并注意创设不同难度的环境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发现,避免说教式、机械式的教学方式。”

同样以篮球为例,水平四篮球的“内容标准”以“某某技术及运用”的方式表述,如“运球技术及运用”,表现标准为:(1)认知目标:能简要描述多种不同的运球技术特点以及在比赛中的运用价值。(2)技能目标:在组合练习、面对障碍、面对防守、比赛等难度不断递增的环境中,能根据自己与障碍物、防守人、同伴、区域的时间、空间关系,合理选择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等至少3种以上运球技术取得突破,并能根据需要衔接下一个动作,懂得用眼睛余光观察周围环境并利用异侧臂及身体姿势有效护住球。(3)情感目标(略)。该水平段的“篮球教学建议”也指出:“本阶段要注重篮球技术与简单战术的实际运用,教学中不必太纠结于单个动作的技术细节,而应创设不同难度的环境与任务,让学生体验到在对抗等多变环境下各种技术与简单战术的运用时机、运用效果以及运用价值,并在运用中检验、提高单个技术与组合技术的动作质量,检验与提高篮球意识,建立‘人-球-人关系的感知。”

(2)技(战)术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迁移运用

许多运动项目之间具有共性特征,准确把握共性,从更广阔的视界把握各类运动项目之间的互通性,合理安排学习的序列性、逻辑性、相关性,以提高教学的效益、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比如,投掷项目中的蹬转技术,在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发球技术中同样存在;投掷中的鞭打技术,在排球扣球、足球掷界外球、篮球头上传球等技术中同样存在;比如羽毛球的移动与排球的移动具有共性,并且都需要在“判断”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移动动作。在组织以上内容的教学时,应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已知已会处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例如,《省纲要》在水平四“跳跃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8]:跳跃类动作广泛存在于各类运动项目与生存技能中,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发展跳跃能力的价值,并有意在篮球抢篮板、足球头顶球、排球扣球、羽毛球跳起扣杀、体操支撑跳跃、高处跳下、越过障碍等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技术迁移运用能力和欣赏水平。

同理,战术方法习得后,也应引导学生将战术意识迁移到具有共性的运动项目中,比如羽毛球初级战术中强调“打空当、连续攻后场”,其目的是增加对手判断、移动的难度,从而降低回球质量。如果学生形成了“增加对手判断、移动及回球的难度”这一基本战术意识,那么,将对其参与乒乓球、排球、网球等运动,具有积极的迁移运用价值。

(3)技(战)术在生活技能中的迁移运用

运动技能与许多生活技能具有共通性,比如,前滚翻动作的习得,有助于人们在面临意外跌倒、摔倒等突发情况下,做出合理的滚翻动作以做出自我保护;比如,投掷技术的习得,有助于人们在钓鱼活动中做出更有效的甩杆动作等。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拓宽视野,将技(战)术学习适时地介绍到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以及生活技能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认同感与价值感。

3.方法的运用

“方法的运用”指在各种身体锻炼的活动中,根据自身或他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展体能的方法、健身的方法,以达到既定的强健体魄的目的。

本概念的界定,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方法包括哪些?”二是“方法的学习”与“方法的运用”有何区别?

其一,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8],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方法”包括“技术方法(与技术同义)、练习方法、锻炼方法”三个方面,显然,此研究中“技术、体能、运用”中“方法的运用”仅仅是针对“体能、运用”领域提出“练习方法的运用与锻炼方法的运用”两层含义。“技术方法(即技术)的运用”在前文中已做了阐述。endprint

其二,“方法的学习”与“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可以视为学习的过程,即方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习得与掌握的,包括习得的是什么样的方法等;后者则可视为对方法学习的一种评价与检测,即判定是否学会了某方法,应该看个体是否能在一定的情境下运用某方法。

根据以上认识,“方法的运用”主要强调练习方法、锻炼方法在课内外身体锻炼中的运用。比如,《省纲要》对水平四“体操类”“内容标准”之“发展体能的方法”提出如下“表现标准”[9]:(1)认知目标:能描述发展力量、柔韧、平衡等体能素养的必要性与简要的锻炼方法。(2)技能目标:能在多种基本活动中,完成各种锻炼力量的方法,如: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车轮、两头起、背起、立卧撑、推小车、俯卧撑等,并展示一定的幅度、速度、次数、距离等。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发展柔韧、力量、平衡等体能素质的锻炼方案,包括锻炼的内容、次数、组数、时间等并乐于实施。上述表述中,既有对“学习什么样的方法”的要求,又有对“方法需要加以运用”的引导。

三、“技术、体能、运用”在不同水平段的内容把握

对“运用”的内涵与分类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有必要重新认识“技术、体能、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各个水平段的侧重点。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构建各个水平段的单元教学时,年级越低,“体能”的比重越高;年级越高,“技术”的分量也随之增加[10]。这也符合“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专门运动能力的发展”的技能形成规律。当把“运用”细化为“动作的运用、技(战)术的运用、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后,可以将小学阶段(尤其是水平一、二)中的“技术学习”理解为“动作学习”。何况,《课标》(2011年版),在小学阶段,也几乎没有出现“技术”方面的要求。由此,“技术、体能、运用”在不同水平段的学习内容,可以展开做如下定位(表1)。

参考文献:

[1][6][7][9]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初稿)[S].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2014.

[2]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DB/OL].

[3]施良方,崔允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余洪礼.语言文字的运用价值与教学内容的确定[J].小学语文教学,2013(7).

[5]赵超君.球类教学的三层境界[J].体育教学,2013(2).

[8]祝芳.以“方法”为内容进行教学的含义及策略分析[J].体育教学,2013(8).

[10]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6).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324000)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运用运用
激励性评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
浅析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研讨教学法的探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