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骏的三次选择
2015-02-05
朱正
2014年9月4日的《南方周末》刊出了记者刘炎迅写的《白恩培举报者杨维骏:叫板省委书记的党外高官》一文,报道了“2014年8月29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白恩培落马。在大同小异的报道里,这位云南省政协前副主席成了‘凭借一己之力拉下大贪官的斗士。而老人只是淡淡地表示乐观其成,‘这才开始。”
这篇报道还说,这一位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坐着公家配备给他的奥迪汽车,为12名失去土地的上访农民代表开道,带他们到云南省政协反映问题。后来,省政协一名处长找到杨维骏说,你开着政府配车带农民上访,不太合适,杨维骏反问:“难道政府配车只能用于游山玩水,不能为民请命?”
他向中纪委实名举报白恩培这件事,中纪委的工作人员给他总结为三个“最”:在许多上访者之中年龄最大,职务最高,反映的问题不为自己而最为群众着想。我看了这篇报道,看了这一位正气凛然的人物,肃然起敬。他的作为,当然得到了社会的尊敬。
因为尊敬,我想要知道他更多的事迹,于是去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我就发现他以往的经历同样是可敬的。抗日战争期间,一些希望中国民主化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即后来的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的前身。民盟的政治态度,是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越来越采取和共产党合作的立场。到抗日战争胜利之时,民盟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成了国共两党之外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报告里提出的具体纲领中,有一项就是:“立即宣布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一个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无党无派分子的代表人物联合组成的临时的中央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67页)可见这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主同盟政治态度和能量的估计了。1945年,杨维骏这个云南大学政治系23岁的毕业生,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滇支部支委,表明了他的政治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民盟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56年9月-10月间。民盟中常委、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费孝通来到昆明,民盟云南省委派杨维骏和方仲伯(中共党员)两位常委负责接待。几个月之后,1957年6月8日反右派斗争开始,费孝通成了受到集中攻击的一人。他交代在昆明利用盟组织所进行的活动中说:
我以帮助云南盟省委进行知识分子工作的名义,在昆明进行了一系列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和我经常接触和商量的是省委秘书长杨维骏。
我找盟省委杨维骏和方仲伯帮助,写了一篇《对于昆明高等学校如何发挥高级知识分子潜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的意见》,作为我个人意见向各校和云南党省委提出。
我还建议云南盟省委继续在中小学活动,提出调查教学质量的计划,我从昆明回京后曾去信给杨维骏要他重视这项活动。(《揭露和批判章罗联盟的军师——费孝通》,中央民族学院整风办公室编印,1957年8月)
6月18日民盟中央常委会发出《为号召全盟展开反右派斗争并开始盟内整风的决定》,宣布:“本盟立即开始在盟内进行整风。对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等错误言论和行动的揭发批判,事实上已经是盟内整风的开始。”民盟云南省委常委于15日晚举行会议,决议在云南的民盟组织内立即开始整风,组成领导小组并成立整风办公室。杨维骏是领导小组的一员,并且担任整风办公室主任。
7月18日民盟云南省常委整风领导小组于举行扩大会议,揭露费孝通在云南的阴谋活动,杨维骏作了发言。他说:“去年费孝通以专家局局长的身份来调查大、中、小学及医务界、文艺界知识分子政策执行情况,要民盟省委进行协助。当时,由于我自己在思想观点上也有问题,只以为他是进步分子,是上级派来的领导同志,丧失警惕,被其利用。”接着他说了他所了解的费孝通在昆明活动的一些情况。尽管他把每一件事都尽量往坏处分析,往反党反社会主义方面分析,上纲上线了(见1957年7月21日《云南日报》第一版),可是还没有达到运动的要求。有关方面授意他揭发和交代费孝通如何和他策划于密室进行反党活动的。并且许诺他:这样做了,就可以不戴右派帽子。他拒绝了。拖到1958年11月,就把他划为右派分子了。留在机关监督改造。在做一个落井下石的小人还是做一个右派分子之间,他又一次作出了选择。
在他的右派问题解决之后,却是有一个有声有色的晚年。1979年10月他当选民盟第四届中央委员;1983年他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被安排为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成为一位副省级干部。这一年12月他又当选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1988年10月他又当选民盟第六届中央委员。1998年离职休养后,他又面对第三次选择:自己已经九十高龄,是像许多老人那样做一个养尊处优、不问世事、颐养天年,却又备受尊敬的离休老干呢,还是继续忠实履行诤友的职责,反对腐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最后的尽力?他选择了后者,做了前面说过的那些带领农民上访、举报白恩培那些事情。
我写过反右派斗争的历史,写的是这些人是这样被打成右派的。其实右派分子改正之后的作为,也是一个应该研究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