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世荣举家抗战

2015-02-05

新长征 2015年8期
关键词:抗日战士

柴世荣举家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楷模,为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家园,他们不仅自己英勇抗日,血洒疆场,有的甚至一家数口人都扛起钢枪,共同抗敌,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共同抗日的光辉战歌。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柴世荣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在1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战斗足迹遍及黑龙江、吉林两省广大地区。他为抗日救国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他的妻儿也同他一道,英勇抗争在杀敌救国的战场上。

柴世荣原名柴兆升,1894年生于山东省胶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柴世荣家境贫寒,5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和龙县六道沟,他12岁开始学打猎,逐渐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12年,柴世荣父亲病故,家境急转直下,柴世荣因此辍学。不久,柴世荣到朝鲜当劳工修建铁路,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压榨和迫害,而且他自己也曾挨过日本侵略者的皮鞭,因此在心底深深埋下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1928年归国后,时值和龙县招用警察,柴世荣前往投考,顺利被录用。他没有旧警察的恶习,从不欺压良善百姓,还常接济穷苦百姓,因而深得民心。有一次,一只为害多时的恶豹窜到龙井村,柴世荣挺身而出,只身打死了恶豹,为民除了害,在当地群众的心目中,他成了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年37岁的柴世荣不愿做亡国奴,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并对妻子说:“你跟不跟我走?”妻子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道:“到哪里去?家怎么办?”柴世荣说:“没有国,还有什么家?日本鬼子来了脑袋都得搬家。只要有人就行了!”柴世荣的妻子虽然不愿丢弃这苦心经营的小家庭,但是她相信自己的丈夫,知道他一定是要做一件大事。于是,她就毅然带着三个孩子,拿了些简单的随身用品,上了柴世荣预先准备好的牛车。就这样,柴世荣为抗日救国,“要国不要家”,带领全家参加了抗日队伍。

当时,活动在中东铁路东段一线的救国军影响较大,总司令是王德林。柴

世荣参加了王德林的部队,被任命为救国军第4旅旅长。柴世荣能征惯战,不断攻城陷地,令日寇闻之胆寒,“柴旅”也成为救国军中的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力量。时隔不久,由于日寇强大的军事进攻,很多抗日武装陆续失败了,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大部分也相继撤往国外或关内。1933年秋,担任救国军代理司令的吴义成,再次提出放弃抗日、撤往国外的主张,柴世荣坚决反对,力主在东北土地上坚持斗争。他说:“为了抗战到底,就是把白骨埋在长白山、镜泊湖畔,也心甘情愿!”由于柴世荣等的坚决斗争和共产党员胡泽民、周保中等人的支持,“救国军”的残部继续坚持了下来。1934年初,救国军部分上层领导人又对抗日前途发生动摇,导致救国军的分化。在这关键时刻,柴世荣毅然率领其所属的一个旅,参加了由共产党员周保中等创立的绥宁反日同盟军。当时,在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中,柴世荣旅是武器较齐全、战斗力较强的一支部队。柴世荣旅参加反日同盟军,为抗日联军第5军的建立和壮大,增添了新的力量。从此,柴世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活动,逐步从一个领导群众抗日武装的旧军人,成长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指挥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6年,东北反日联军第5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柴世荣仍任副军长。他在吉林东部的三道通建立了临时游击根据地,在当地农民群众中组织“反日会”,并建立了筹办部队给养的机构。在深山密林里,为了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解决部队后勤供给的问题,他与战士们一起建立了密营,还组织建设了医院等,在各方面做好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同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准备。2月,柴世荣率5军教导队和部分2军的同志共300余人,在宁安县卧龙屯一带伏击了伪森林警察的运粮队,缴获了全部粮食和马匹,并生擒了警察队的队长。6月,他们在三道河子同敌军展开激战,大获全胜,缴获了很多武器和物资,使我军的战备武器得到很大充实。后又在庆城(今庆安)、铁力、依兰、勃利、桦川等地对日伪发动攻击,屡战屡胜。

柴世荣有勇有谋,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指挥员。1937年2月下旬,柴世荣通过可靠消息得知,驻扎在后刁翎地区的日本守备队和伪军打算向林口转移,柴世荣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判断后得出结论,敌人是要运输军事物资。于是,他想好了伏击敌人的策略,他把部队埋伏在敌军的必经之路,诱使日伪军的爬犁队全部钻入伏击圈,全歼了敌人,还活捉了几十名伪军及小鬼子,敌军全部武器和辎重都被抗联战士们截获了。柴世荣又乘胜追击,消灭了盘踞在前刁翎的敌伪军。对于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伪军,柴世荣很重视对他们的分化瓦解工作,争取劝他们倒戈抗日。1937年,经过不懈努力和工作,他成功地策动了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的武装起义,随后,依兰县伪38团和29团也被带动起来,走上了起义抗日的道路,抗日力量得到充实,伪军的军心被深深动摇。

柴世荣在战场上同战士们并肩作战,在生活中也从来不搞特殊,而且对战士们甚为关怀。不管谁有了困难,一旦被他知道了,一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一次,一位小战士腿受了伤,柴世荣知道后,坚持要把自己仅有的皮裤筒子送给这位小战士。当时正值隆冬,小战士知道柴军长腿部也受过伤,坚持不收,柴世荣便亲切地对他说:“抗战还没有胜利,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青年人,你保住了腿,就等于我柴世荣年轻了20岁。”行军的队伍有时候会路过战士们的家,柴世荣便常常去探望,有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给战士的家属留下一些生活必需品。时间久了,战士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柴妈妈”。

1938年,不幸丧妻的柴世荣与抗联女战士胡真一结为伉俪。胡真一是沈阳人,1937年,怀着对鬼子的仇恨,年仅17岁的她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的胡真一经常随身带着两把枪,一把长枪端在手里,一把短枪别在腰间,曾多次参加与日本关东军的正面战斗,面对日本关东军的疯狂进攻,勇敢地端起枪狠狠回击。

除携妻子共同打击日寇外,柴世荣还十分严格地要求子女,平时,他经常教育他们要抗战到底,并且从小就训练他们学骑马、射击,随时做好让子女们一道上战场的准备。当时,柴世荣年仅15岁的儿子被他编入了战斗部队,去战场上与小鬼子厮杀,柴世荣有意识地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中使自己的儿子得到锻炼与考验。后来,党组织决定派柴世荣的子女去苏联学习,他一再叮嘱他们:“东北老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东北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都处在艰苦时期,你们不要忘记他们,要好好学习。学不好,对不起党,也不要回来见我。”后来,柴世荣的这3个孩子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大儿子柴国栋同志1938年回国后,就奔赴抗日战争的最前线,第二年,在晋察冀战场上英勇牺牲。

柴世荣为了民族大义舍小家、顾大家,举家抗战,他及他的家人这种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坚持抗日斗争的决心,也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猜你喜欢

抗日战士
朱彦夫:永远的战士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战士的思念
抗日英雄万全策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抗日英烈马威龙
无名战士有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