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心理 创设良好环境
2015-02-04薛标
薛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的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集体已成为目前教育的聚焦之点。下面拟就创设良好心理发展环境的实施策略谈一些看法。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要解放学生,必须先解放教师。彻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改革学校的管理模式,改变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彻底改变以考分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把教师从“为考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只抓“终端评价”的单一做法,强化“过程控制”,着重抓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几个环节,重在评价工作态度,奖励先进。对考试结果的评价,重在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帮助改进,不比不压。教师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环境宽松了,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个好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说,为了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必须丰富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疏导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的自觉性。
尊重信任学生,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前提,施教者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不仅要有心理准备,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技巧。教师的扎实育人基本功,还表现在深入学生的过程中,能做到心中有人,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形成家校共教合力,创设和谐的生活环境
环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它能使人奋发上进,也能使人颓废。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的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宣传橱窗里一期期生动的内容,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享受到美好的心理体验,愉悦中受到教育,形成积极向上,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的良好心态。除此,更重要的是必须营造关爱、和谐的心理氛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友善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里中都感到愉快、享受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同学因我而快乐,集体为我而骄傲”的心理体验。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养育态度都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提高其科学育儿的水平。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修养,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
四、着意提供实践体验,创设有利成长的锻炼环境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要能立足于社会,必须有适应复杂环境的心理准备。达尔文曾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当今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普遍存在于社会中,当然也存在于学校,班级和同学之间。我们要让学生适应竞争,参与竞争,并能在竞争中胜不骄败不馁。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度的进取心,促进学生顽强拼搏,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承受和应对竞争中遭到的挫折和困难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支持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吃点苦,走点弯路,碰碰壁,受些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长大,在一次次的委屈中成熟,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发展才更健全。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感受、体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教育联络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