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径
2015-02-03王蓉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新媒体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它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实现了互动传播。本文就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并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党员教育 管理 高职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网络新媒体使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无不刻上新媒体时代印记。因此,在当前新媒时代大环境下,作为基层的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为我们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拓宽了新路径。新媒体的运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课题,我们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新媒体技术去开展和组织活动,结合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探寻新媒体时代思想引导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1 新媒体的内涵和时代特点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而言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利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卫星、无线电通信等科技手段,以手机、电视、电脑等为终端,向受众提供交互式信息或娱乐服务,并以此获得经济利益。从传播内容上来看,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信息,也可以传播图像、声音和视频;从传播过程来看,新媒体既可以通过线性方式即流媒体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等非线性和方式传播,极大地拓宽了传播途径,提高了传播效率。
伴随着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不断更替和发展,媒体传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三个阶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所展现的形式和体验是越来越注重个体的信息获得体验和表达,其中以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最为典型。
当前,新媒体传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媒体作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一种中介方式,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而新媒体则作为一个互动中介,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式传播,媒体与受众可以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同时在交流时,受众不仅可以与媒体交流,还可以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
二是便利的即时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下传播的时空性,受众可以按照其实际需求获取所需信息。信息的不充分性和不对称性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以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便携性终端已成为现代青年人即时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
三是无限的信息量。在互联网载体上,新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迅速传递至传播终端,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足够的、更有针对性的信息。
在享受这些便利性的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尤其是对于辨别能力不足的青年与青少年。借助网络等新媒体,一些媒体利用失实、夸张的报道来博得眼球,职业道德底线沦陷。同时,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青年人好冲动等特点,企图对青年学生煽动对党和国家的不满。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已经凸显出功利化倾向、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易被蛊惑,煽动等特点。这给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诉求
根据201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公报数据,截止2013年底,在校学生党员人数已经超过260万,每年学生党员发展人数约占全国党员发展人数的四成。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党员队伍,他们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质量,符合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党员的教育内容要紧贴实际,实事求是,正确引导。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工作相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因此,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提升党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当前实际,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时效性和实际性。不但要建有党员教育学习的新媒体平台,还应当着力打造这个平台,使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党员教育内容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新颖实在,避免重复性。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如QQ、微信、微博等关注时事动态,及时获取党员教育信息,提升其思想觉悟。
第二,教育形式要丰富多样,改变方式,提高效率。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为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存储功能,同时还具有低成本、即时性、平面性、共享性等特点,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往往以课堂集中学习,简单的机械背记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相对枯燥,难以让学生真正领会和理解。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教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更容易让青年人接受和理解。
第三,沟通方式要充分发挥互动性,采用平等包容的方式展开互动交流,提高沟通质量。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教育实效,就必须打破原有教育管理界限,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增进学生党员间的互动交流,积极提升其思想觉悟,有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是一种灌输式教育,过分强调党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四,努力培育教育主体的沟通素养。新媒体时代的沟通是一种交融式沟通,在沟通时,各沟通主体可以根据其沟通的具体需要展开平等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更有利于其沟通目的的实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应更加关注法律、政策的舆论研判和平等对话的方式,要善于用简明、通俗的语言说明问题的本质,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新媒体沟通;对于党务工作者而言,应注重及时掌握新媒体舆情动态和组织议题,在深刻把握新媒体沟通特征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升舆情敏锐性和鉴别力,专业化地组织和引导新媒体舆论;对于学生党员个体而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媒体沟通能力,体现出一名党员应具有的先进性。
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并不是对传统媒体时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和发展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想逐步提升其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学生党员队伍,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思路,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从实际出发,提高其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强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新媒体素养。在入党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在党员日常教育中适当加入一些新媒体素养内容,逐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党员积极运用现代媒体传播手段进行表达。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党员的新媒体运用能力,逐步提升其新媒体实践操作技能;二是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平台,定期更新教育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党员广泛参与其中,积极建言献策,以推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建立教育平台,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有利于其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积极探索新媒体会议补充方式,实现学生党员得出实时交流。党内会议一直都是沟通党员感情,商讨党内事务的重要方式。而新媒体会议补充方式可以起到更好的补充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会议质量,从而为学生党员的交流与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 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
沿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维路径,在具体方法上,利用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新媒体影响力进行设计,从而将“交流”、“互动”、“创新”、“梦想”、“榜样”、“奋斗”、“优秀”、“竞争”等关键词无形中融入其行为和思想。
第一,以博客、微博、人人网等形式建立网上红色阵地,相互学习,增加互动,进行正能量传递。通过以上几种形式促进交流、提供服务、增强舆论引导、加强思想教育,掌握青年的所需、所想、所求,抓住青年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把博客等建成青年聚集度高且有一定组织化结构的网络平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适当进行点评,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是非辨别能力,学校内各支部以及与其他校外组织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二,树立先进,开展类似于“身边榜样”、“党员先锋”活动,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意识。通过周围平凡人中的不平凡事迹来传递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他们追求先进,成为榜样,从而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达成梦想。
第三,建立一支积极的青年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如今,网络上各种言论泛滥,还有谩骂、质疑等不和谐声音,其根本原因是未建立起辩证评价事物的舆论氛围。利用大学生群体信息接受快、积极性高等优点,建立一支积极的青年网络评论员队伍。要正确批评,更要尊重事实;要评价,但是要注意分寸;这不仅有利于引导网络环境的健康,也能增强党员的思辨能力。用积极的姿态和行为,来引导更多的人去实际解决周围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引入多元化动态评价机制。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一根软肋。高职院校对学生入党后的考察和教育活动缺乏强有力的评价和衡量机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对学生党员难以按照常规办法一一考核。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引入群众评价机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补充。引入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元化动态考核机制,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党员的自我要求和表现。党员不能单单是自我优秀,需要影响、引导周围更多的同学优秀,这不仅仅是知识学习,还有思想进步和行为践行等。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也能帮助党员自身不断修炼与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建柱.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J].党建,2011(2):11-
22.
[2]肖光荣,喻娇.3G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41-44.
[3]李秋夫,张立红.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的特点与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4]赵媛媛,陆佩华.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党员教育的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2(6).
[5]毛近菲.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02).
[6]张立青,罗小松,杨铖.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7]何佳.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3).
本文项目批次为: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2012SJD710034。
作者简介:
王蓉(1985-),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组织干事,研究方向:学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