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均衡状况分析

2015-02-03吴新丽乜蓉峰董静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补偿机制

吴新丽 乜蓉峰 董静芳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针对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在农业信息服务发展中存在着部分人群信息鸿沟加大,信息贫困加剧的现象,提出了建立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的补偿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  补偿机制  不均衡发展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研究也成为了理论研究的热点。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可以发现农业信息服务并没有呈现均衡式的发展。受信息服务机构的价值选择、用户自身信息素质和行为习惯等诸多条件影响,在省域经济范围内或者是行业之中,存在一些信息弱势群体。

2 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均衡状况

为了了解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的均衡状况,我们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1 调查情况 根据河北省地形地貌及社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西部太行山区、中部平原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部冀东地区抽取了四个样本乡村。通过电话、实地走访、邮寄、电子邮件的形式共发放了297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71份,有效问卷242份,问卷的有效率89%。

2.2 参与调查农户情况分析 在参与调查242户农户中,平均年龄为43.6岁。在受教育程度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7.7%,高中及职高文化程度占33.9%,初中文化程度45.1%,小学及以下占13.3%。平均受教育年限8.9年。户均的年收入为4.3万元,户均农业年收入7537元。在农业产业中,主要从事大田耕作粮食生产的有174户,从事果树及其他经济类苗木生产的有39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有17户,从事畜牧业养殖的有12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征收等形式基本脱离农业生产的有10户。

2.3 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信息源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不同农户对于农业信息服务权威性的认知程度,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三组,以得出不同年龄对于信息来源权威性的认可程度,其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  不同年龄段首选获取农业信息服务信息源的偏重程度

三个年龄段首选的信息源都是农资经营门市,并随着年龄段的升高,比例逐渐提升。农资经营门市作为首选,普及率高、信赖度和口碑通过长期经营能够得到保证。农技站等农业信息服务的推广部门近些年来,收到的支持程度有所提升,特别是在18-35岁之间拥有更大的空间。专业合作社的比率比较稳定,还有更大的推广空间。专业科研院所距离普通农户的信息需求还有较远的距离感。而农业经济人已经成为农业信息服务中的稳定的力量。农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作为较晚出现的信息服务来源,在年轻人当中存在着更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来源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表二)而随着受教育水平的降低,农民则更加倾向于农资经营门市、农技站这种依赖于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本进行传播的信息源。这种受教育水平对于信息源偏重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同一村落、同一地区之中,也体现在同一年龄段之中。

可见,随着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农民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个性化趋势更加的明显。

表二  不同受教育水平首选获取农业信息服务信息源的偏重程度

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与农业信息服务的信息来源呈现对照关系。(表三、表四)即在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经济产业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农业信息服务的信息源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表三  不同地区首选获取农业信息服务信息源的偏重程度

表四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首选获取农业信息服务信息源的偏重程度

2.4 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的渠道分析 农户获取信息资源,满足信息需求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渠道来实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发展来看,电视、广播近年来覆盖率大幅提升,报刊、杂志作为纸质媒介有所萎缩,网络和农信通(电信)方式实现了扩越式的发展,科技讲座培训和社会资本仍保持着相当的比重。特别是依赖于社会资本信息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年龄和特定学历的农户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五、表六)

表五  不同年龄段获取农业信息服务的渠道

表六  不同受教育程度获取农业信息服务的渠道

而农户依赖于电视、广播、社会资本等传统信息传播手段的比率越高,网络、农信通(电信)的传播方式比例越低。这说明农业信息服务的用户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农业信息服务的整体发展呈现繁荣向上的趋势。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带来了信息总量和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的红利并未普及,信息贫困人群的信息渠道反而是随着传统信息传播手段日渐萎缩。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之中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悖论,致力于消除信息鸿沟,提升农村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反而加大了部分农户陷入了更深的信息贫困的风险之中。

3 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不均衡发展的成因

3.1 造成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不均衡发展的现实因

素 发生在中国农村的信息化革命并不完全是农村社会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而内在引发的。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农村社会城镇化、产业化的深刻变化,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实条件更加复杂。[2]河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自然也是如此。

3.1.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不到位。近年来随着河北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信息服务设施在硬件上得到了极大改善。无论从农业信息传播的场所,还是农业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总量上来讲,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上,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其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①对于农业信息服务用户的信息需求挖掘不够。②农业信息资源的加工程度不高。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的市场巨大,刚性的需求十足,但受困于信息服务的质量不高的现状,农户普遍存在着获取信息不及时、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

3.1.2 信息传播手段缺乏针对性。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户,并不能总结出一以贯之的有效地信息传播方式。新旧结合的信息传播手段都在农业信息服务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存在着重视高新信息技术,忽视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的现象。

3.1.3 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商业化导向。农业信息服务从服务机构的角度分析存在着两种主体,一种是商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另一种是非商业化的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服务机构。不同信息素质的群体,共同享有公共信息服务的权利。但由于商业化的导向,在农业信息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产生的价值偏差,使得更多的资源流向了更能产生价值的用户人群,而将其他信息服务用户和信息服务内容被排斥在服务范围之外。

3.2 制度因素 目前在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有关制衡农业信息服务不均衡发展的制度建设。

有关河北农业信息服务的考核标准、评级体系之中,对于能够促进信息化发展速度的指标过于重视,而不能够在整体上衡量地区农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所造成的结果是当出现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时,没有制度对于信息贫困的弱势群体进行保障。

4 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不均衡发展的对策

农业信息服务从服务机构的角度分析存在着两种主体,一种是商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另一种非商业化的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服务机构。而农业信息服务补偿的目标用户是由于信息素质的差别使得信息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的群体,所以农业信息服务补偿天然的属于公共信息服务范畴,是对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最直接、有力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农业信息服务补偿机制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只能是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政府部门。

在运行方式上首先要进行的是以下两个转变:①农业信息服务考核方式转变。农业信息服务考核方式的转变,体现的是社会发展观的变化,是对于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优化组合。首要变化应当是政府职能和政府服务方式变化,也是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重构和完善。②对于农业信息技术认识的转变。农民作为农业社会结构中的核心,长期存在着由于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等所导致的信息贫困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成因很多,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必须借助于有效地信息传播手段。

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传统的、非常规的信息传播有段,更体现出了它们在针对特定的用户目标人群时的有效性。在建立农业信息服务补偿机制时,应当尊重这一客观的规律。

5 结语

在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状况之中,存在着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一些由于地区、人口等状况差异所导致的信息贫困人群存在着长期被忽视,信息鸿沟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要改变这一现状,建立起有效地农业信息服务补偿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张瑶.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7(4):79-84.

[2]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王志诚.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项目(项目编号: 201401710)。

猜你喜欢

补偿机制
农村转移人口农村权益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
中国地区间跨界污染治理的两阶段多边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