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2015-02-03王卫东
王卫东
摘要:目前在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着容易被忽视或混淆的三个问题,即音乐的教育时期、音感的重要性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区。本文针对这三个问题,详细分析每一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建议。音乐教育的时期问题分为何时施教及相应教育内容应当因人而异来讨论;在音感的重要性方面,分述了学习绝对音感的三类不同情况并对不同情况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在教师教学中的误区方面,建议摒除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创新与革新,给音乐教育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音乐教学 问题 误区 音乐教育时期 绝对音感 音乐教学方法
迄今为止,在音乐教育领域,无论专业与非专业,其中都存在着三个容易忽视的问题,这就是音乐教育的时期、音感的重要性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区。
一、音乐教育时期
早期的音乐教育,就像训练游泳运动员那样——“从婴幼儿时期就泡在水里”,把他尽早地投入音乐中去。这的确不是一件坏事,其他的教育也是同样的。每个人在接受某种教育的时期和年龄上都不尽相同,个体的差异,特别是先天个人的才能也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期。
对艺术的那种深入理解的感性,且经过长时间无数的勤学苦练,通过演奏来表现抽象世界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在整齐划一的早期教育的体系中,这种差异也还是掩盖不了的。
因施肥的方法和气候等条件不适合而枯萎了的花朵(有音乐才能)是常有的,生下来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也是有的。如果违背孩子的意愿硬逼着孩子去学,对孩子来说是极其苦的磨练。
现在施行的早期教育,就像是统一在秧池里撒下了种子一样,有出芽的,也有不出芽的;有长大的,也有枯萎的。总是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性,挪移到适合它们生长田里去,在那里开花、结果茁壮成长。
所以,在这一时期里,无论是老师和学校,乐器和乐曲,还是伙伴和竞争者,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需要的。但一定要认清,这些都不过是帮助他们成长的肥料而已,只有具备了不同的、适合于各领域特点的资质才是必要的。在进行专门技术的训练之前就必须要充分给予他们基本的音乐基础训练,也就是说先经过音乐的基础训练之后再进行各种专门技巧的训练也为时未晚。
对于器乐技术的训练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尽早学为妙,不过这也要等到身体条件允许,能够胜任演奏这种乐器的条件后才行。
在许多国家的管弦乐乐队成员和吉普赛乐队提琴手中,有很多是属于“大器晚成”的。尽管他们是在音乐中长大的,但到二十岁前后才正式专门学习乐器的人也为数不少。
早期教育大约是从幼儿时期到孩子十岁左右为宜,可以起到兴趣的培养、诱发聪明的效果,可以作为来日专攻音乐的引导,十岁左右的年龄是学习技术的最重要的时期。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发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音乐教育上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如果早期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那就已经绰绰有余了,但如果是为了成为一个专业音乐家,完成一个质的飞跃,则还必须经过下面的阶段,飞跃能否成功也取决于这个阶段。在幼儿期,接受了音感教育,掌握了绝对音感和相对音感,无论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如果你的理想是专业音乐家,那么在青少年时期必须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
二、音感的重要性
基本的相对音感和基本的节奏感大多数人通过训练是能够掌握的。但是绝对音感,那就有三种不同情况发生:1.自然就能学会的;2.经过训练才能学会的;3.怎么也学不会的。下面再分述这三种人:
第一种:“庙前的小和尚会念经”
这种人好像生来就具有灵敏的音感,在婴幼儿时通过短短的音乐熏陶,就可以轻松地掌握绝对音感,当然标准音高和纯律的纠葛除外。这种人好像外出的旅客,走到哪里总是能清楚地辨别出东、西、南、北,好像在大洋中或在沙漠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第二种:“功夫到了自然成”
这是确实需要音感教育的人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老师说:“让多唱”,于是学生就拼命地练习唱,但很遗憾,音感不是这样简单地练出来的。如游泳、滑雪、骑自行车等等,技术的修炼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一步一步增加熟练程度的。因此音乐也和其它技艺一样,必须经过长期耐心的反复训练。要经得起磨练,首先就要克服这个磨练的阶段。
第三种:“等待也有个限度”
有的人一生中有许多次与音乐结缘的机会,在幼儿时期受父母的督促,做音乐训练;后来到学校又受老师的教育,但却怎么也引不起兴趣。从教育的立场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学好固然是教育家的义务,但从音乐家的立场来说,“等待也有个限度”。分不清音高的人,至少是不应专攻音乐的。
三、音乐教学方式
在教儿童或年轻人学习音乐时,教师的责任是培养他们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尊重在音乐作品中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但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正确”表演,教师常常忘记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即他们所教的艺术中包含着共同创造,它是无所不在的。教师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有效果的演出有两方面的前提:音乐作品所捕捉的时间和演奏者所处的时间。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会以稍有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反映和解释艺术作品,而经历过一条新历史道路、获得新历史经验的一代人,往往会在以往创作的作品中看到从未被人注意或发现过的东西。跟所有重大过程一样,没有革新,解释艺术就不能进步。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就是一个教条主义,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照搬老的他认为正确的表演,很多新的构思被无情的剥夺,学生们的冲劲也荡然无存,挫折了他们寻求按自己的理解来解决艺术问题的愿望,阻碍了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的理念:就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一个“卫道者”,而是一位创造者,他源于传统也发展传统,在每次演出中都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有时竟会呈现全新的演绎。
学校必须让学生掌握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学生的创作个性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是从生活和知识中吸取营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也是经常被老师们所忽略的。老师们做的事主要是去影响学生的感情(这当然很重要),并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直觉上,而不去或没有能力用必要的知识去武装他们的学生。
教学生在解释音乐时“不管不顾”,以为这样可以引导或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是没有意义和有害的。教师必须教学生去创造并认识创造已被解释的形象的规律。伟大的艺术家从来就不是规律的奴隶,但他们有责任知道约束艺术的那些规律。
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青年艺术家的火把可能会因为老师的感情火焰而一下子着起火来,但如果火把没有油的话,马上就会熄灭。这个油就是知识和文化。知识可能是教条的,它可以扼杀创造力,但也有一种活的知识,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艰苦努力得到,而不是在学究式的死水中获取。
总而言之,我们教导儿童和成人、专业和业余人员演奏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们用心灵触摸作曲家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乐曲的阐释,可以表现出演奏者、演唱者和指挥者或宽广或狭隘的心胸;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努力掌握演奏技巧,以便他们能够以最高的水平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初学者或业余演奏者来说是朴实的,而对于专业演奏者来说就丰富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