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

2015-02-03王倩杨克江倪平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创新

王倩 杨克江 倪平

摘 要:自2010年起我国颁布并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创新融合了现代审计方法,并实现了审计理论的创新,为促进审计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基于经济责任审计下,在优化领导监督机制的基础上,为支撑廉政建设并确保社会经济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建设进程。本文在阐述经济责任审计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推行的现状,并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理论;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标志着国内审计工作得到了发展与完善,基于经济责任审计下,其不仅能够为进一步推进审计理论创新的进程,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落实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管的同时,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为确保社会经济安全稳健的发展、优化经济政治发展环境提供了保障。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的创新进行研究,能够为不断优化完善审计制度与审计理论体系指明方向。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综述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审计组织在接受审计委托的基础上,以相应的法律与制度为依据,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中的党员干部在职期间相应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通过检查、评审与监督等工作的落实来验证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对所应履行的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进而为确保社会经济财产的安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基础。

2.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下:第一,委托性。这一审计的本质是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实现对各部门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审查监管,通过这一宏观管理来约束党员干部的经济行为,确保其能够做到清正廉洁,以在净化社会风气的同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实现党全新全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特殊性。这一特点主要是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以及整个审计环节所呈现出的与其他审计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来确保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与作用。第三,指令性。这一审计方式会受到审计类别的影响,相应审计主体会随之发生变化,能够按照委托指令来实现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与监管。第四,风险性。指的是在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其所针对的是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检查,而这一审计的结构则关系到了干部的任免,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评价的过程中,相应的审计结构需要以客观、真实且公正为基础来实现对这一风险的规避。

二、当前年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现状

自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在具备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相应审计对象的级别随之提升,且审计程序逐步确立,这些都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行与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在审计对象的范围上,呈现出窄小的问题。对于党政机关以及国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而言,其所处的级别越高,则相应的权利也就越大,而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也随之加大,所以相应风险系数也就越大,这就意味着需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拓展,实现对高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但是,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较小,主要局限在县级以及以下领导干部上,难以实现对高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有效审计。第二,相应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基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复杂,且审计工作有呈现出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传统审计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需求,相应流程模式有待规范与完善。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的创新

1.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

(1)实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审计工作作为管理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对我国党政机关以及国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来落实审计工作,是政府实现宏观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确保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经济安全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保障。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方面,从推行至今实现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而为了更好的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促进我国审计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就需要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将其与现代审计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指导。

(2)实现审计关系人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从我国审计工作开展的现状看,在关系上存在三种人物关系形式,而人物彼此间存在着关联性,这一关系可通过如下三方面进行体现:投资以及直接或间接实施设计。而从经济责任审计看,与盈利性审计委托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审计的对象是针对国家公务人员中领导干部而言的,而并非是投资方,基于这一特殊性,需要实现审计关系人理论的创新,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委托人,以实现对该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3)实现类型的创新

从审计分类的现状看,从执行主体性质、审计内容等不同角度能够将审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并没有相应的分类方法,之所以会存在这一问题,原因在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10年颁布实施的,因而实践时间短。因此,这就需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相应分类方法的制定,以完善相应工作类型,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并协调好其与其他类型审计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2.审计理论的创新

(1)实现理论结构体系的创新

当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审计理论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从该理论结构角度看,因相应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相应理论结构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态,但是,在这一结构中,并没有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空间的搭建,因此,使得二者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联系。所以,这就需要实现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创新,为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稳健发展与不断完善奠定基础。

(2)实现发展目标与机制体系的创新

第一,在发展目标上。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理论体系的内容,需要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以确保在创新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对相应目标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联系,对审计理论的核心目标与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能够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第二,在机制体系上。在实际运行这一工作机制体系的过程中,因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需要实现相应机制体系的进一步创新与完善,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落实,并实现对这一工作的有效监管。

(3)理论框架与审计方法、报告的创新

第一,在理论框架上。基于审计理论结构本身所具备的复杂性特点,因相应的构成要素较多,理论体系也就呈现出了复杂化的特征,因此,在构建整个审计理论框架结构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来实现相应结构模式的创新,在实现相应审计体系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相应主体的创新,以相应的结构模式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实现有效的监管与约束,并实现以德制权监管理论体系的搭建。第二,在审计方法与报告上。为了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并起到应有的作用,需要实现对审计模式的创新,进而通过相应审计方法的完善,并实现对证据资料的有效搜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规避风险奠定基础,以全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全新审计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凸显出了在监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行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并确保社会经济安全上的作用与价值,因其颁布实施时间尚短,为了进一步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则需要在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进行创新与完善,以促进审计理论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更新,许富荣.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基本理论的四大创新[J].会计之友,2012,10:17-19.

[2]王水平,徐立敏,赵永刚.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43.

[3]高青,唐丽茹.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4:10-11.

[4]牛润青.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263-266.

[5]单珺.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的创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3,18:22.

[6]孙志娟.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03:266-270.

作者简介:王倩(1990.7- ),女,内蒙古,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杨克江,男,山西,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训练基地,本科;倪平,男,江苏,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本科;指导老师:李士情,男,山东,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本科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创新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