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覆盖对毛竹鞭笋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2015-02-03林少波郭小华毛达民吴礼栋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遂昌323300
林少波,郭小华,毛达民,吴礼栋(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林地覆盖对毛竹鞭笋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林少波,郭小华,毛达民*,吴礼栋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遂昌323300)
摘要:对连续覆盖2 a后的毛竹笋用林地下鞭丰产潜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笋小年竹林地覆盖能提高第2 a的鞭笋产量(增加159.22%)和第3 a的产量(增加174.34%),对地下竹鞭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总鞭长增加18.5%,平均鞭径粗度增加4.2%。表明在集约经营化程度高的毛竹笋用林里,应用覆盖栽培技术对鞭笋生长影响效果明显。关键词:毛竹;林地;覆盖;鞭笋;生长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竹鞭是毛竹林地下系统中的主要器官,竹林鞭系既是营养和水分的运输储存器官,同时还是竹林赖以更新发展的繁殖器官,是影响竹林生产力形成及竹林发展的重要因子[1]。毛竹鞭笋又称鞭梢,是鞭的先端部分,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据调查,5~9月是长鞭期,其中7月是长鞭高峰期。在长鞭期内,平均日生长量约3 cm,每年可延伸2~3 m,最长8 m。进行断鞭处理(即挖掘鞭笋)后,可发出3个岔鞭,鞭总长度为5.6 m,不进行挖掘鞭笋则无岔鞭发生,鞭总长度2 m,2者相比,挖掘鞭笋的竹鞭年生长长度为不挖掘鞭笋的2.8倍,鞭的粗度与不挖鞭笋的鞭相等,而且鞭段的地下空间分布均匀[2]。毛竹鞭笋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并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据分析,鞭笋中的总糖含量为1.9%~3.2%,粗蛋白含量为1.47%~2.33%,17种氨基酸总量为1.07%~2.1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其他元素[3]。为进一步探索地面覆盖后对竹鞭生长的影响,对覆盖林地的鞭笋产量、地下竹鞭总鞭长、平均鞭径分别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毛竹鞭笋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区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妙高街道和三仁畲族乡,北纬28°35'N,东经119°13'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温夏热,年平均温度适中,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最低气温-9.7℃,最高气温40.1℃,年平均降水量1 212.5 mm。毛竹林土壤属山地红壤,pH5.3~6.0,土壤全氮含量2.30 g/kg,全磷含量0.26 g/kg,速效钾含量2.85 mg/kg,有机质含量21.40 g/kg,土层深度在60 cm以上[4]。
在试验区内选择大小年明显、2010年为春笋小年的毛竹纯林以及在2010年、2012年连续2次对毛竹林进行覆盖的林地作为调查点。分别不同地点,调查有代表性的农户5户(其中妙高街道土名为:百年丘、外山、金安3户,三仁畲族乡土名为:顶阔、阳坞山2户),其概况见表1。
1.2调查设计
采用多年、多地点的调查方法。鞭笋产量:每个调查户,利用春笋早出覆盖的林地,从2010年(春笋小年) 11月开始,2014年10月结束,为期4 a(2个春笋大年),选在覆盖林地的中心地段设覆盖(A)、选择与覆盖地段竹林结构和立地条件相似的不覆盖的林地中心设对照(CK) 2种处理,对照林地与覆盖林地进行统一施肥,覆盖林地的覆盖物在冬笋采收时挖开,每个处理间保留10 m作为隔离带,样地为20 m×20 m的方形样地。挖掘鞭笋技术要求:在春笋生产期结束后即可开始挖掘鞭笋,一直延续到10月初,6~8月是鞭笋生产的高峰期。做到梅雨季节少挖鞭笋,以养鞭为主,对粗壮浅鞭及时深埋30
cm;伏天以挖鞭笋为主,养鞭为辅,并且做到挖除细小鞭的笋,留养粗壮鞭的笋,弱鞭强挖、壮鞭弱挖,每年都进行鞭笋采挖。对样地中每年鞭笋产量进行如实记录。其数据从林地覆盖后的第2 a开始采集,连续4 a。试验时间择春笋小年时覆盖,连续覆盖2个小年。
地下竹鞭:在每户调查点样地(A)与对照样地(CK)中,分别随机选择试验后2 a (1度竹)胸径在8~10 cm的且竹鞭去鞭方向1.5 m范围内主鞭上没有毛竹的母竹作为调查地下竹鞭的对象。调查范围:以母竹竹蒲头为中心,左右方向各100 cm,上下方向各50 cm,调查深度50 cm。将挖出来的竹鞭,进行逐条测量鞭径大小、竹鞭长度。量测距离和竹鞭长度,用长300 cm的钢卷尺量测竹鞭鞭径。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13~14日。
表1 调查点基本情况
1.3分析方法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成对二样本t值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鞭笋产量
为观测毛竹林地覆盖对鞭笋产量影响,将毛竹林地覆盖(春笋小年)后第2 a和第3 a样地(400 m2)中采收的鞭笋产量整理成表2。
由表2可见,鞭笋产量2011年<2012年,2012年>2013年,2013年<2014年,存在一年少,一年多的现象,说明毛竹春笋大小年的林地,其鞭笋产量也有大小年之分。从本次调查看: 2010年春笋小年,11月鞭笋生长结束时,开始覆盖,第2 a,2011年春笋大年,鞭笋产量少,覆盖后的第3 a,2012年春笋小年,鞭笋产量高,2013年与2014年也一样,即春笋大年,鞭笋是小年;春笋小年,鞭笋是大年。究其原因:可能是春笋大年,大量笋芽萌发,长成竹笋,
控制了鞭笋芽的萌发;另外,大量的鞭笋笋芽分化萌发,同样也会控制笋芽的萌发。所以,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地中,其鞭笋的产量也存在着一年多,一年少,循环交替的大小年现象。
表2 鞭笋产量统计
表2还显示,毛竹林地覆盖可以使鞭笋产量显著增加,覆盖的与不覆盖之间鞭笋的产量,2011年增加124.67%,2012年增加197.00%,2013年增加198.48%,2014年增加157.7%。采用t检验,经分析,结果见表3。
鞭笋每产量成对二样本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t值2011年的为6.973 9,2012年为4.227 6,2013年为5.126 9,2014年为9.440 4,均>t0.01(4) 3.746 9,存在极显著差异。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覆盖与不覆盖之间第2 a与第3 a的鞭笋产量变化,利用表3中数据整理成表4。
表3 鞭笋产量成对二样本t值分析
表4 第2 a与第3 a的鞭笋产量变化
由表4可见,在11月鞭笋生长结束时覆盖的与不覆盖的,其第2 a的鞭笋产量增加了159.2%,并对第3 a的鞭笋生长还有促进作用,鞭笋产量还可增加174.3%。这可能与采用地面覆盖既可保持地面温度,又能增加地面持水和保肥能力,提高第2 a的鞭笋产量,同时,覆盖材料经过第2 a腐烂分解,其有机质正好被第3 a生长发育的竹鞭利用和吸收所致。由此可见:在春笋小年的11月,对毛竹林地采用地面覆盖技术后,可极显著地提高第2 a和第3 a的鞭笋产量。
2.2地下鞭变化
单位面积竹鞭数量主要有鞭的长度和鞭径大小来决定的,有研究认为,采用覆盖技术后对林地的地下结构有影响,使地下竹鞭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鞭径有所下降[5]。因此,通过对覆盖林地的合理采挖鞭笋,可以进一步解决地下竹鞭总鞭长和鞭径下降的问题。根据5个调查点(2 m2)中地下竹鞭总鞭长和平均鞭径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见表5。
表5 地下竹鞭变化
由表5可见:毛竹林地采用覆盖技术并进行鞭笋的科学采挖,覆盖与不覆盖之间地下竹鞭总鞭长增加了18.5%,平均鞭径粗度增加4.2%。采用t检验,经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地下竹鞭变化量成对二样本t值分析
由表6可见: t值地下竹鞭总鞭长的为7.550 3>t0.01(4) 3.746 9,存在极显著差异,而t值平均鞭径粗度的为1.122 9<t0.01(4) 3.746 9,说明虽然有增加,但尚不达到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覆盖林地的覆盖物在冬笋采收时就挖开,覆盖45 ~60 d,时间不够长;覆盖期间又是处于鞭笋生长的结束期,不会对竹鞭正常生长带来大的影响。其次,有研究表明:采挖鞭笋时,将细鞭和弱鞭挖除,并对粗壮的浅鞭进行了深埋后,就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6]。由此可见,对覆盖的林地通过合理地采挖鞭笋,不仅能增加鞭笋的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解决采用覆盖技术后对毛竹林地的地下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鞭径下降问题。
3 结论
(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春笋小年的覆盖毛竹林地,其鞭笋产量第2 a增加159.22%、第3 a增加174.34%,可见毛竹林地覆盖技术也能极显著地提高鞭笋产量。在400 m2样地内,春笋大年鞭笋产量只有33~39 kg,而春笋小年,鞭笋产量为128~152 kg,表明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地中,其鞭笋的产量也存在着春笋大年,鞭笋小年;春笋小年,鞭笋大年,循环交替的大小年现象。
(2)对覆盖的林地通过及时挖除细小鞭的笋,留养和填埋粗壮鞭的笋,弱鞭强挖、壮鞭弱挖,每年都进行鞭笋采挖,不仅能解决采用覆盖技术促使春笋早发后林地的地下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鞭径下降问题。而且,还可以极显著地增加鞭笋产量、单位面积中地下竹鞭总鞭长以及促使竹鞭平均鞭径略有增粗。
(3)毛竹林地覆盖有利于地面保温和增加地面持水及保肥能力,覆盖材料本身腐烂分解的有机质也有利于竹鞭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5]。结合鞭笋采挖,既不会影响整个竹鞭鞭系生长,还能调控竹鞭生长,推动竹鞭总量生长。合理采挖毛竹鞭笋技术值得在毛竹林覆盖的地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本智,傅懋毅.粗放经营毛竹林鞭系和根系结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2) :217-221.
[2]连强牡,罗龙发,田晓萍.浅谈挖掘毛竹鞭笋的意义及提高鞭笋产量的技术措施[J].竹子研究汇刊,2000,1(19) :44-47.
[3]周文伟,何奇江,吕锦水,等.施肥对毛竹鞭笋营养成分含量影响的初步分析[J].竹子研究汇刊,2012,8(3) :34-37.
[4]马金德,陆媛媛,朱文强,等.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对毛竹林增产效应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2,10(1) :23-25.
[5]王波,汪奎宏,李琴.地面覆盖对毛竹林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2,10(1) :20-22.
[6]毛达民,陆媛媛,郑林水,等.鞭笋挖掘后毛竹竹鞭的生长规律[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5) :833-836.
通信作者:*毛达民(1969-),男,浙江遂昌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E-mail: scdm7358@126.com。
作者简介:林少波(1968-)男,浙江遂昌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E-mail: scxsfzsb@126.com。
收稿日期:2015-05-06;修回日期:2015-05-10
文章编号:1001-7380(2015) 03-0036-04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1-7380.2015.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