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相博陵第”瓷初探

2015-02-03律海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1期
关键词:五彩青花器物

律海明

现珍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一对“至正型”元青花象耳瓶,瓶高63.6厘米,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对称两侧各附一象首耳。器物胎质致密洁白,釉色透明,白中闪青,进口青花料色泽亮丽浓艳。瓶口至足共绘八层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水波涛、缠枝牡丹以及杂宝莲瓣等。瓶颈部蕉叶纹之间有纪年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大多数的人只是赞叹这对象耳瓶的高超工艺,而很少去注意、研究张文进其人。但近几年在中国各地陆续发现的“古相博陵第”款的瓷器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研究张文进其人。发现“古相博陵第”款瓷器的范围很广,目前包括安徽、福建、云南、广东、广西、四川、内蒙等地,瓷器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件。从目前现世的“古相博陵第”瓷器的器形种类看,几乎看不到完全一样的,分门别类,品种繁多,器形有瓶、罐、香炉、觚、壶、盘、碗、盏等,并且大都是大型的精品器件。装饰图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元戏曲故事、云龙图、海水龙图、莲花鸳鸯图、富贵牡丹图、绶带锦鸡图、凤凰穿花图、杂宝狮兽图、瓜藤草虫图、岁寒三友松竹梅图、缠枝莲花图、缠枝菊花图等。在色彩上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红绿彩、宝石蓝、宝石红、白釉、黑釉、黄釉,还有刻瓷、雕瓷等。有落款的和无款的,落款形式有底款:古相博陵第、博陵第,上款:大元国至正(至顺)某年制等。绘画手法多采用兼工带写的画法,有平涂留白边,造型准确,生动自然。常采用多层次繁密构图,主题明确、突出,元代绘画特征十分明显。

“古相博陵第”系列瓷器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传世品,发现的全部是窖藏。而在所有发现“古相博陵第”瓷器的窖藏中,都有一块记录有某些文字内容的瓷板,我们称之为谨记牌或谨记暗碑。从已经发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窖藏中谨记牌的内容都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有前面的姓氏、后面的瓷器数量和日期。也有少量写在器身上。到目前为止,这个谨记牌究竟是真是假?是谁写的?内容为何基本一样?起什么作用?还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目前所发现的“古相博陵第”瓷器的底足中央,绝大多数有一个牌记款识。牌记款识大概有五种:

1.瓷器底部凸印长方形戳记“古相、博陵第”阴文款。上端覆盖荷叶,下端承托开放的莲花。框边左右两侧印回形纹,气韵古朴,形态优美。

2.瓷器底部凸印长方形戳记“古相博陵第”阴文款,四方边沿为凸凹直线纹,方正端庄,形似玉牌。

3.瓷器底部凸印如意灵芝形戳记“博陵第”阴文款,沿边绘凸凹曲线纹。形态高雅,喻意吉祥。

4.瓷器底部凸印葫芦形戳记“博陵第”阴文款,造型典雅,喻意幽深。

5.瓷器底部凸印双鞭形戳记“博陵第”阴文款,沿边为凸凹直线纹。珙形相结,百年好合。

牌记款识的字体均为正书稍带隶书韵味,字迹清晰,苍劲之中有秀逸之气。

这些出现在瓷器底部的款识,既不是写上去的也不是刻上去的,而是以一个小牌匾的形式贴上去的。“古相博陵第”款瓷器的出现,在中国的瓷器收藏市场上犹如一重磅炸弹。真与假、是与非之争犹然未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假如这些瓷器是地道的真品,那将是瓷器史上的惊世发现,意味着中国元代以后的瓷器发展史将要重新编写!如果说这些瓷器是假的,是仿品或臆造品,但又都没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其工艺水准和时代特征。因此,四五年过去了,“古相博陵第”瓷器就像一个血脉不明的私生子,成为了难解之谜。其争论焦点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张文进的有无,二是瓷器的真假。那么到底如何呢?

首先是张文进其人是否存在。肯定一方的根据是大英博物馆藏的带“张文进”名号的象耳瓶,还有一些可查到的一些片言资料。张文进,原名张文登,生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祖籍河北青河,现属于黄山区龙门乡的轮渡村。死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终年四十九岁。元朝时景德镇地区烧制瓷器的名人,是“古相博陵第”的主要发明者和创造者。张文进是他用来烧制瓷器的别名。“博陵第”是他的堂号。否定一方则认为中国同名情况多,彼张文进未必是此张文进。肯定一方的关于张文进的记录未见官方记载,不足为据。

其次是器物的真假,否定一方的理由是:

1.为什么在2004年之前几乎没有听人说起过,也几乎没见到什么出土瓷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2005年以后,几乎一夜之间就发现了诸多的“古相博陵第”瓷器,数量要以几十来计了。而进入到2006年后则更甚,“古相博陵第”瓷器已经要以几百上千来计了。

2.为什么“古相博陵第”窖藏的谨记牌匾除了姓氏和瓷器件数不一样,其他内容均基本一样?尤其是“自幼丧父少年亡母,孤身浮梁当学徒”“七年艺满放佛”“蒙天垂爱暮年得子”,这样一些关系到个人身世的特定文字,为什么也都一样呢?如果说是一种统一的礼制文字格式,也没有必要写上这些特定的身世字句呀?

3.为什么会在谨记中写上“日后若遇困境,将故居古相博陵第东厢房丙墙拆五斗过三,取泥磁砚废之半块,……”且不说不同的姓氏子孙怎么会有同一个博陵第故居,就说这块牌匾也是埋于窖藏之中的阴碑,不挖开窖藏根本不会给后人看到,这样的谨记又有什么意义或者实际作用呢?

4.为什么博陵第的谨记暗碑上都没有具体的制作人(作者)落款呢?只有一个年月日,后代会知道这是谁留给他们的呢?如果窖藏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福荫,那么,为何不留姓名?

5.为什么2006年之前发现的牌匾都是青花的?2006后年不仅“古相博陵第”瓷器出现了大小不同的青花器、釉里红,连五彩、珐华、描金的元代瓷器都有了,而且谨记牌匾的五彩器也出现了。落款也由至顺年发展到了至正年。难道“古相博陵第”瓷在地下也在与时俱进?

6.为什么元代的出口瓷器中从没见到过五彩、珐华器,而“古相博陵第”瓷器中却屡见不鲜,难道博陵第的工艺水平、装饰水平会超过景德镇官窑(浮梁磁局)?或者说元代出口瓷就不生产五彩器?即便出口瓷不生产五彩器,那么越南、柬埔寨这些当年的元朝属地应该会出现这类五彩器吧?为什么也从未见到?

7.为什么“古相博陵第”款式的瓷器上有的还会有张文进造的落款?“博陵第”与张文进又是什么关系?该如何解释?

肯定一方的理由是:

1.如果是假,究其器物来说,无论画工、釉色、器形、雕工都相当有水准。即使它不用“古相博陵第”款,一样可以进入至正型的高端领域,这样画蛇添足、编造一个闻所未闻的“古相博陵第”款对造假者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必要?

2.如果是假,其底部的火石红锈色、入骨土沁绝对难以仿造。尤其是这些锈色、土沁的形状、色彩、类型各不相同,需要多大的精力来仿造?

3.如果是假,没有必要增加更多让人怀疑的疑点。而许多“古相博陵第”瓷器造型怪异、前所未有、装饰复杂(许多瓶罐上面都雕塑有形状复杂的壁虎)。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制造难度,另一方面也无端地增加了人们怀疑的程度。

4.如果是假,其他的方面已经可以仿到如此高的程度。再添加一个谨记牌匾有必要吗?即使要仿一个谨记牌匾,也会仿得各不相同,何必使用相同的内容,让人产生这么严重的怀疑呢?

5.如果是假,其目的是什么?按道理应该是牟取暴利。可是这批制作如此精良、工艺如此复杂的高仿品,市场价格并不高,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能收到一个,这比景德镇的元青花高仿品价格低得太多了。如果造假者不这样泛制,而是只高仿几十个标准的至正型元青花,其价值会超出现在的几十倍、几百倍。那他为什么要造这么多呢?除非造假者的本意并不是谋取经济利益,而是要哗众取宠,与中国瓷器收藏界开一个国际玩笑。

6.如果是假,已经这么多年了,不可能找不到赝品制作窑口。全国发现此类的省市很多,作假窑场通过这么多的渠道对外销售,不可能做到绝对保密。在“古相博陵第”瓷已经在收藏界炒得沸沸扬扬的今天,还能不露庐山真面目也是不可思议的。

笔者从2005年接触到“古相博陵第”款瓷器,当时确实感叹于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娴熟准确的绘画手法。就我所见到的“古相博陵第”款瓷来看,工艺繁复考究,用料上乘,制作都非常精细,纹饰绘画娴熟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我们可以通过几件具体的器物来看:

1.青花留白如意云龙纹宝珠钮带盖梅瓶

此器物通高48.1厘米,口径约5.5厘米,足径约12.5厘米。器形为八棱。杯形盖,宝珠钮,厚沿,八棱梯形口。盖内中间有一长钮,是为防止盖晃动之用。溜肩,腹部以下渐收至底足处稍外撇,足底露胎。通身底釉呈青白色,底釉上通身施青花釉,纹饰处留白。青花发色沉稳,艳丽纯正,有铁锈斑、锡光斑,斑中可见密集的星星点点的蓝黑色微小颗粒矿物斑点,抚摸纹饰深沉处有凸凹感。留白技术高超,纹饰生动形象。纹饰从盖顶至底部共五层纹饰。盖顶边沿部一周卷草纹,盖身是一周覆莲纹,莲瓣内为变形垂云纹,莲瓣间留白隔开。溜肩处对称覆云肩纹,云肩纹内绘花草、凤凰、鹿等。胫部为仰云肩纹,和肩部的云肩纹相对应,云间内绘花草。中间的主题纹饰,也就是在颈部和胫部的几组相对应的云肩纹之间,用青花留白手法绘出祥云纹。留白的地方和青花相互映衬,色彩对应,既有情趣,又相得益彰。云纹之上,同样用留白的手法,绘制龙纹。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云之中海之上,几条蛟龙腾舞。只见它们龙须倒立,张牙舞爪,摆动着巨大的龙躯,闪、转、腾、挪,相互追逐,霸气之风凛然。器物是用泥片拍成后镶接而成,其工艺难度非常大。器底露胎处可见胎为厚胎,胎质坚实,有火石红、釉斑。器底旋坯痕明显,刮削随意,削痕明显。在器底的左半部,有我们上面阐述的牌记款识;右半部从右到左竖排写“至正八年七月吉日张文进造”字样,字迹黑色,字体潇洒。

2.五彩鬼谷下山大罐

器物通高29.5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5厘米。直口,短颈,溜肩,腹部最大直径处以下渐收至底足处稍外撇。器物共有四层纹饰:口沿部绘海水江牙纹,颈肩结合处绘一周牡丹纹,胫部绘仰莲纹,仰莲纹内绘杂宝纹,中间主题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每层纹饰之间用青花线分隔,既显出层次感又和谐统一。此器底为接胎而成,外部光润,里面接胎明显,接痕粗糙,刮削痕迹豪放。器外部有手拉坯和旋坯、修坯痕迹,侧光看灿然,手摸胎体也可以明显感觉到。足底、足沿刀削痕迹随意自然,在足底留下很多孔窝、旋坯痕迹以及釉斑。露胎处有火石红和铁元素析出。在足底,左侧的两块釉斑之间有牌记款识;右半部从右到左竖排写“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张文进造”字样,字迹黑色,字体随意。胎体在显微镜下显得很油润,有矿物结晶以及自然老化痕迹。器身以五彩绘纹饰,五彩线勾勒手法娴熟。整个器身装饰图案,疏密有致,繁而不乱,主题纹饰突出,人物表情生动,线条曲线过渡自然,绘画笔路纤细,五彩用色准确,色彩对比鲜明,发色纯正。胎质细密,釉色光润,白中微泛青。器形周正,比例养眼。

3.青花五彩宝珠钮葫芦瓶

立件瓷器,器物通高55厘米,口径5.5厘米,底足直径13厘米。根钮,子母口,直口,撇颈,溜肩。瓶身由两个球形腹组成,上球腹腹中部以下渐收,与下球腹镶接;下球腹饱满,腹部以下收敛,至底足处稍外撇。两个球形腹是拍片后又镶接而成,工艺极为高超。足底露胎,露胎处有火石红和铁元素析出。底足从中心向四周有放射形状的跳刀痕。在足底,左侧的两块釉斑之间有牌记款识;右半部从右到左竖排写“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张文进造”字样,字迹黑色,字体随意、娟秀。胎体在显微镜下有矿物结晶以及其他自然老化痕迹。器物通身施白釉,釉质凝腻。侧光看,拉坯痕、旋坯痕明显。五彩发色醇艳,色彩对比强烈。器物共有十层纹饰,纹饰之间青花线隔开。钮涂满五彩,钮根部是一周五彩。葫芦的上腹部绘祥云纹、瑞鸟、蕉叶,下腹部绘植物纹,以下覆莲纹,莲瓣内绘变形垂云纹。器物口沿绘一周回形纹,两个球形腹的颈肩部和胫部都是仰覆莲瓣纹对应。两个球形腹之间一周卷草纹。两组莲瓣纹之间是主题纹饰。上球形腹的主题纹饰是祥花瑞果,下球腹描绘的是花卉、螳螂和珍禽等。此器形制饱满端正,线条曲线流畅舒美。青花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五彩寓意多彩,并非必定用五种颜色,但画面中的红、绿、黄三种主要色彩是不可缺少的,加上青花后,更显不群之色。五彩使用多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素胎上或色地上绘制图案花纹,再入烘炉以低温烧制而成。而青花五彩则是先烧釉下青花,再填釉上彩料烧制。

葫芦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深刻的寓意。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的不少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有的还把葫芦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的传入和流传,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内涵,使葫芦成为一种“灵物”。

总之,通过对几件“古相博陵第”款瓷器的浅显分析和对大量的此类器物的细微观察,根据不完全归纳,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古相博陵第”款瓷器的胎体与工艺特征都是用传统拉胚制胎成型。器底除玉壶春瓶、执壶外,均为“沙底素胎”,见旋胎痕与刮胎痕。有的瓶罐底部有多少不一遗留的釉斑,有的有火石红或有一层淡泥浆色的包浆(黄衣子),圈足粘有铁黑色、深锈色斑点。瓶、罐底子略见随意,欠精细而有沙眼,底边处凸印牌记式款(也有无款的)。瓶、罐接胎均为泥接,多为外光滑内草率,内部有的上釉,有的为涩胎;盘类多为细沙底,火石红呈色浅淡带有一点油光,胎质细腻;执壶、玉壶春瓶、圆形梅瓶胎体相应较薄,手感较轻,胎釉结合处见火石红浓淡不一,圈足上有铁黑色斑点,圈足稍高。釉为纯净的透明釉,白中带点青,或是青中泛白,器身底釉坚实润透。其青花为进口钴料,发色沉着艳丽,色调靛蓝;青花浓中见淡、淡中见浓,有大小不等的铁锈斑,闪烁金属般的“锡光”,并见星罗棋布的黑蓝色小颗粒矿物结合体斑点形成的渗青,手触摸色调深沉处有微微的凸凹感。其彩料为矿物颜料,色彩鲜艳且老化痕迹比较明显。绘画手法上,娴熟精细。纹饰题材上,丰富多彩,绘画的风貌时代性极明显,除常见的龙、凤、花鸟、鱼禽、瑞兽等图饰外,更多更具代表性的是历史类人物故事、仙道故事、民俗故事、祭祀日月、天地的图饰……丰富多彩的图饰与规整大方、雄俊、古朴的造型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遐想。“古相博陵第”瓷的款式,用道教文化中的“变形八宝”与“名碑”形式为基础的造型,并用戳印“阴文”款的牌式贴附在瓷器底部一次性烧结而成。

笔者的结论是:“古相博陵第”瓷器可能是产于元代至顺年间、终于明代早期的优秀瓷器制品。其有元明之分,精粗之别。当然,还有古今之辩。张文进造“古相博陵第”瓷器,一旦其神秘面纱被揭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其震撼力将大大超过那对有“张文进”字样的象耳瓶!张文进真正地成为“不朽的瓷人”,为我们中华瓷史写上浓重的一笔!

以上为本人研究之浅见,不妥之处见谅,并欢迎同道共探之!

另注:以上论证所用样本均为厦门著名收藏家陈安辉先生多年收藏,对于陈安辉先生传承中华文化,对研究不吝支持,在此非常感谢!

猜你喜欢

五彩青花器物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青花志展览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器物之心
青花·木 产品设计
五彩森林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