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价值理论研究中愈见明晰的经济价值观

2015-02-03张静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物价值

张静波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城市建设中跃进的同时,愈加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沉淀身心。文物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外,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文章通过回顾文物价值理论研究的主要脉络,论证了文物经济价值观建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愈见明晰的文物经济价值观必将指导人们在市场环境下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新实践。

【关键词】文物   价值   经济价值度

“‘文物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由于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因此这种价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1]文物种类众多,本文讨论的文物仅指部分可移动文物。

有关文物价值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持续,从不得不将文物纳入价值范畴,到正视文物的经济价值;从对文物市场上文物经济价值的承认,到讨论博物馆藏品经济价值评估的必要性。[2]人们在市场大潮中,一面努力守护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不被市场规律侵蚀,一面又不得不以资本社会的价值法则为这片精神家园寻找安置之所。文物经济价值观是伴随着社会市场化、资本化的成熟逐步建立的,其间的挣扎与讨论,求索与争鸣是这一代人保护和传承文物的必经之路。

一、80年代,文物价值理论开始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对文物价值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讨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宽松社会环境以及物质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达到了空前的活跃。80年代,一些文博学者相继开始了对文物价值的理论探索。从文物的功能出发,将文物引入价值范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探讨[3]。这些观点大致有如下两类:

一类观点侧重文物传统价值观点的讨论和延伸,认为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产生的社会效益使文物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另一类观点在传统的三大文物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发掘了文物的其他价值,甚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藏品价值评估制,同时要包括藏品的商业价值。

两种观点的产生都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前者对文物的经济价值避而不谈甚至持否定态度,后者积极的探索更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文物价值。虽然文物经济价值的探索刚刚起步并不成熟,但这无疑是文物价值探讨历程中的一大进步。

二、90年代,文物价值理论探讨进入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复杂的国情,在经济上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并存。为了适应多种状况,表现在文博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博物馆为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实现自身功能,很多新思想充实进了博物馆理论。文物商店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重新定位了自身的职能。文物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讨论由此深入,许多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1.文物价值理论在文物主要价值的划分方式上有了新的拓展

一种观点从文物价值的实质内涵出发,认为文物具有历史、现实、将来三方面的价值,无论是文物三大基本价值,还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认识到的其他价值都能在这种划分方式下全部而充分地实现[4]。另一种观点认为文物价值有内涵价值和外延价值之分,内涵价值是文物本身固有的价值,外延价值是文物在流传过程中添加的新价值 [5]。

2.文物价值理论在文物价值的主要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

文物价值的内容在理论上开始涉及有关物质与经济的概念。

一种观点认为:文物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具有双重价值,即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6]。物质价值指入藏博物馆的藏品的物质构成,这种物质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逐步缩小。文化构成是历史发展中特定时空内文明基因的历史沉淀,体现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另一种观点将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引入文物价值理论:“文物是一种价值物。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价值。按文物的性质来区分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我们在工作中把他们统称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7]经济效益本来就是社会效益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机构,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也不可偏颇地认为实现文化遗存的社会效益就要无视博物馆的现实状况“无偿服务”。过分地夸大经济效益与完全不提经济效益都是错误的。“博物馆搞经营是不改变博物馆工作性质的经营。”[8]这也是馆藏文物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值得肯定的是,关于文物经济价值的讨论加入到了文物价值讨论的行列中,用经济学分析文物经济价值理论,不仅扩大了两大学科的视野,也由此为文物经济价值的分析提供了科学的途径。“虽然文物价值是依靠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制定的,但文物价值在市场上是一个复合因素,还要受供求关系制约。”[9]

三、21世纪初,文物价值理论的研究更贴近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此期间,我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更取得了超常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文物市场广泛形成,文物商店不再是唯一的文物交易场所,很多新的市场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文物艺术品交易多以拍卖形式达到文物艺术品的流通,文物艺术品市场成为了可以与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相提并论的第三大投资市场。人们的收藏观念也逐渐更新,为了扩大馆藏,博物馆也常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在这种情况下,文物的经济价值问题凸显出来。

我国文物出国展览随着国家的外交活动和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逐渐频繁起来。文物的出国展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但从1979年开始,在进行文物出国展览的谈判时,也逐渐注意到了经济效益。这些通过出国展览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文物藏品经济价值的实现。最初很多情况下,合理地确定文物的保险价方法是由对方提出一个保险金额,我们的博物馆负责人觉得“不亏”就拍脑袋定了。但发展到今天,出国文物展览管理的规范要求,必须是我们提出一个估价,然后和对方进行谈判。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改变方方面面,更好地实现博物馆及其藏品的社会效益,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人们的实践。人们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人从实际工作出发,考虑作为博物馆的固定资产该怎样记录文物藏品的账目[10];或从文物市场现象入手,分析文物经济价值规律[11];有人在考虑博物馆新经济情况下的价值取向时,关注文物价值,认为包含藏品在内的博物馆陈列是一种文化消费的“产品”[12],也就在文化消费的同时,藏品实现经济价值。还有人指出:“使用博物馆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出售它是不同的性质;博物馆之间通过市场取得的平等的价格而交换、转让藏品,但这不是出售藏品,兑现其经济价值而谋利。”[13]更有学者提出了文物的资产性及资本性,深入探讨文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4]。而文物价值的不确定性也让其在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多了更多值得拓展与探索的空间。

从80年代初对文物经济价值的初步认识,到如今的深入探讨;从对文物价值的哲学探讨,到对它的经济学讨论;从对文物经济价值实现过程的误解,到区分文物经济价值的实现与利用文物经济价值的谋利行为……现在,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文物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甚至开始讨论构建文物资产评估体系和创建文物价值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些见解开辟了新的思路,为文物经济价值观的建立做了铺垫。而建立更清晰和鲜明的文物经济价值观,并以此在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人们敢想敢做,在实践中检验真知。

注释:

[1]李晓东.文物价值[A].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596-597.

[2]侯静波.试论博物馆藏品经济价值评估[J].北方文物,2012(2):108-111.

[3]谢辰生.文物有哪些价值和作用[J].文物天地,1984(3):44-45.

[4]彭捷.论文物在社会中的价值特点[J].中国博物馆,1994(1):6-9.

[5]阮家新.文物的特性与价值[J].中国博物馆,1994(4):31-33.

[6]凌波.论文化遗存的双重属性与藏品的双重价值[J].中国博物馆,1991(3):59-64.

[7]彭捷.论文化教育价值的生成和实现过程[J].中国博物馆,1992(2):82-84.

[8]刘朴.经济效益本来就是社会效益的组成部分[J].中国博物馆通讯,1993(6):3.

[9]马尔昌.文物的价格与价值[N].中国文化报,1995-4-15.

[10]侯波良.谈博物馆文物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博物馆,2003(3):76-77.

[11]杨俊贤,胡晓光.论价格因素对地域文物的影响[J].博物馆研究,2003(3):71-72.

[12]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性质与价值取向[J].中国博物馆,2005(2):52-56.

[13]苏东海.博物馆物论[J].中国博物馆,2005(2):3-11.

[14]刘维奇.文物的经济功能与经济价值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31-35.2页.

猜你喜欢

文物价值
Museum Honors History and Culture of Lin’an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文物失窃
一块石头的价值
文物掉包案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