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普通话韵母偏误及纠正教学研究
2015-02-02王佳妮 陆颖 沈芯羽
王佳妮 陆颖 沈芯羽
【摘要】普通话即为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的推广,给我国各地人民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各地普通话都融入了方言因素,从而形成带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普通话,都是不标准的普通话,绍兴普通话便是其中的一支。本文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绍兴普通话的韵母发声特点,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绍兴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的迈进。
【关键词】绍普;韵母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绍兴是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中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大量移民的涌入以及城际间交流的频繁,普通话成为绍兴地区除当地话以外的重要交际语,由于受到绍兴方言影响,绍兴人说的普通话往往带有明显的绍兴口音,被当地人和外地人戏称为“绍普”。对于来自中国其他方言区尤其是非吴语区的人,这种带有绍兴口音的普通话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绍兴人与外来人员的交流,了解绍普韵母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同时,通过绍兴人学习普通话的情况来观察绍普话的特点,也可以窥探普通话如何影响绍兴话的演变和发展,是观察城市化进程中绍兴方言变异的一个窗口。
本节以绍兴普通话的韵母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一定数量的录音语料中,分析归纳“绍普”韵母的特征,便于绍兴人根据这些特征有的放矢地学习普通话。
二、研究概况
我们以越城区绍兴人为主要调查对象,首先采用小样本抽样调查法,根据绍兴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比照分析绍兴人学习普通话常见的语音偏误,提出一系列“绍普话”发音特点的合理猜想,确定调查项目,如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浊声母保留、鼻韵母鼻化、复元音单化等,并据此拟定数篇与绍兴文化相关、为绍兴人所熟知的短文进行调查录音。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中小学生、教师、教工、商人、公务员、医生、银行职员、个体户等等职业各种年龄段的人。观察地点有:绍兴文理学院及周边地区,解放路、府山西路、水沟营周边商店校区、美术馆、城市广场和国商大厦、华联商厦、润和购物中心等大型百货公司。调查对象59人,录音总时长680分钟。调查对象情况分布见表:
年龄 人数
25及以下 21
25~40 18
40~60 19
60及以上 1
三、韵母语音差异分析
根据后期录音分析,我们发现,因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绍普话的语音特点不尽相同。其中,年龄是影响绍普话语音的最大因素。
“绍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绍兴口音最浓重的普通话,说这种绍普话的人群年龄基本在40岁到60岁之间(60岁以上的人群有相当数量的人只听得懂普通话但不会说,故不列入研究对象),为行文方便,我们称这一类人为中老派,他们的普通话保留很多绍兴方言的语音特点,非本地人理解起来很是费力;
第二类是韵母语音上带有部分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这一类以25到40岁的青壮年为主,我们称这一类人为壮年派;
第三类是韵母基本不带口音的标准普通话,这一类主要是25岁以下的人群构成,我们称这一类人为青年派。
下面根据录音语料,分析三类绍兴普通话声母的特征及纠正方法。
(一)前后鼻音混淆
前后鼻音不分是江浙一带人说普通话时的普遍问题。绍兴方言中只有一套收[ŋ]尾的鼻韵母,不存在普通话[n]尾韵和[ŋ]尾韵的对立,因而无法区分前后鼻音。对他们来说,普通话中,金=晶,亲=青,跟=庚,绍兴人无论是中老派、壮年派还是青年派,说普通话时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分辨不出两者的区别。把前鼻音韵母字说成后鼻音韵母字,如“贫民”说成“平民”,或者把后鼻音韵母说成前鼻音韵母,如把“兴奋”说成“心奋”。或者在发前鼻韵尾[n]时的发音部位向后移,发后鼻韵尾[ŋ]时的发音部位向前移,前后鼻韵尾的两个发音点重合,形成一个发音部位介于[n]和[ŋ]之间的[ɲ]。
问题 41-60岁
(中老派) 26-40岁
(壮年派) 25岁以下
(青少派)
前后鼻音混淆(/人) 19 17 18
% 100 94.4 85.7
混淆的情况主要集中[in]和[iŋ]、[ən]和[əŋ]这两组的区分上。
问题 中老派 26-40岁
(壮年派) 25岁以下(青少派) 例字
[in]和[iŋ] 19 17 17 金、近;音、英;琴、情;民、明;
[ən]和[əŋ] 18 15 16 温、翁;跟、更;真、争;人、认;
灯、能
[an]和[ɑŋ] 2 0 0 王
其中少数中老派也存在[an]和[ɑŋ]混淆的情况,比如“王[uan]”,在四十岁以下的壮年派和青少派则基本不存在这一误读。
针对绍普前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易将两个韵尾发音点重合的问题。在发音时可借助产生共鸣部位的振感来帮助区分。可同时用手掌触摸前额和后脑,发前鼻音时,前额振动;发后鼻音时,后脑振动。根据手掌的不同振感,来帮助判断发音是否到位,以及时对舌位作出调整。也可进行对比练习,加强区分。如en-eng:本能、神圣、人证;in-ing:聘请、新兴、心灵;uen-ueng:温-翁、问-瓮。
针对因前后鼻音字的识辨不清,造成的混淆。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律来帮助记忆区分:
1.普通话声韵的配合关系。如:d、t、n、l只与eng、uan相拼,不与en、uang相拼(除“嫩、扽”外)。d、t、n只与ing相拼,不与in相拼(除“您”外)。
2.根据字形类推。如:韵母是[in]的:今—吟、琴、矜;韵母是[iŋ]的:令—玲、岭、领、零。
3.利用方音也可辨记一部分字。如绍兴方言中有[oŋ],这个[oŋ]韵拼唇音声母的字,普通话都读[əŋ]韵。如:梦、风、蒙等等。
识辨前后鼻音字,不仅需要记忆方法,更要在实践运用中,有意识地积累记忆,加强区分。
(二)鼻音韵尾脱落,变为鼻化元音
绍兴方言中不存在前鼻韵母,与其对应的韵母对应的是鼻化韵韵母,所以在壮年和中老年人群中存在大量[n]韵尾被鼻化韵尾替代发音的现象,如[an]读成[æ̃];[ən]读成[ẽ]等。
问题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25岁以下(青少派) 例字
鼻音韵尾鼻化 15 4 2 淡、咸、念、关、盘、短、宽、管、仙、全
% 78.9 22.2 9.5
中老派尤其明显,壮年派发音时比较注意这个问题,但有时候仍然会混淆,青少派则极少存在该现象。
绍兴人在发前鼻音时,应格外注意韵尾[n]的发音。鼻音[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训练前鼻韵母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音的发音状态向鼻音的发音状态逐渐变动,使鼻音成分逐渐增加,最后完全变成鼻音。如:从[æ]增加鼻音成分到[an]的过程。
(三)元音开口度偏小
绍兴方言音系中的元音开口均偏小,因此,绍兴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元音常常发不到位,被北方人认为有“懒唇”的习惯。尤其是中老派和壮年派,25岁以下的青年派元音开口偏小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问题 41-60岁
(中老派) 26-40岁
(壮年派) 25岁以下
(青少派)
元音开口偏小 16人 14 8
% 84.2 77.8 38.1
常见情况及各类绍普调查者存在人数情况如下表: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25岁以下(青少派) 例字
[an]→[en] 13 10 4 然、扇、班、难、拦、砍、碗、念
[ia]→[iæ] 6 4 0 家、下
[ai]→[æi]、[ɛi] 7 4 3 蔡、买、台、戴、来、菜、该
[ɑŋ]→[ᴀŋ] 2 8 4 王
纠正元音开口度小的问题,应格外注意比较发音部位和嘴唇的圆展程度。如发[ai]中的[a]时,因受[i]的影响,要比发单韵母[a]舌位偏前,但嘴唇的圆展不变,避免发成[æi]或者[ɛi]。如:爱戴、开采、买卖。在练习时,尽力发音到位,速度放慢,如“开”念成“凯衣”。
(四)二合韵母单元音化,三合韵母二合化
遵从听感相似原则,二合、三合的复韵母脱落、弱化为单元音和二合韵母,这在中老派、壮年派中尤其突出。
问题 41-60岁
(中老派) 26-40岁
(壮年派) 25岁以下
(青少派)
二合韵母单元音化 13 11 3
% 68.4 61.1 14.8
三合韵母二合化 13 8 0
% 68.4 44.4 0
存在二合韵母弱化为单元音化的情况如下: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例字
[ai]→[æ]或[ɛ] 7 4 蔡、买、台、戴、来、菜、该
[au]→[ɒ] 10 8 包、泡、毛、绍、保、桃、早、操、高
[ei]→[i] 3 1 非、飞、妃
[ou]→[o]或[u][ɤ] 9 6 剖、偷、够、后、手、斗、谋、愁
[uo]→[o][u] 7 4 驮、作、多、罗、错、祸、所
存在三合韵母弱化的情况如下: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例字
[uai]→[uɛ] 8 4 外、怪、块
[uan]→[an]([æ̃]) 5 4 赚
[uei]→成[ɛi] 6 4 虽、谁、涚游~、罪
[uɑŋ]→[ɑŋ] 5 2 装、窗、双
[yɛn]→[yn]([ø̃]) 5 1 元、捐、全、选
[iau]→[iɔ] 7 4 教、翘、挑、漂、吊
出现比较普遍的是介音脱落问题,绍兴人在说普通话时应有意识的强化。二合韵母介音在发音时普遍起音紧而短,后音响亮;三合韵母介音i、u、y稍轻短,然后向复韵母过渡。可以用注重对比朗读的练习对进行区分。如:都和多、元和云、窗和昌等组字的比对。
(五)保留入声韵
绍兴方言中有大量入声韵,其发音特点为主元音短促,韵尾有喉塞音[ʔ],受其影响,绍兴人的普通话中也部分保留了入声韵,尤其是中老派。
问题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25岁以下(青少派)
入声保留 17人 9人 3人
% 89.5 50 14.3
所以纠正这类“绍普”时要避免声门关闭,并适当延长读音,避免发音过于急促。
(六)无[ɚ]音
绍兴方言中没有[ɚ]的音。因此,在发[ɚ]的时候,容易不卷舌发成听感相似的[ɛ]或[ɒ],如“而”和“儿”就会出现两种读音[ɛ]或[ɒ],这种情况在前中老年和壮年派中尤为突出,中老派所调查的20人,壮年派调查的30岁以上受访者(除一名教职人员外)全部存在误读。绍兴人在学普通话是应注意掌握发音要领:先将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发出央元音,然后在加上一个轻巧的卷舌动作,并反复训练。可进行比对练习,如“袄”和“耳”,区分比较。绍兴人很多人并没有儿化音的意识,他们并没有把儿化韵尾当作一个韵母来读,例如“花儿”huar会读成hua-er。应注意在发儿化音时并不是把儿化韵拆开来读,而只是加一个卷舌动作,如哪儿ar。
(七)其他韵母
其他韵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在调查者中存在不多。如普通话[ɤ]韵母易误读成[o]韵母,[ən]在绍兴普通话中发成[in],[e]发成[ei],
问题 41-60岁(中老派) 26-40岁(壮年派) 例字
[ɤ]→[o] 4 2 和
[ən]→[in] 3 1 人、很
[e]→[ei] 5 2 社、特
四、结语
上述文章分析的是绍兴普通话韵母的一些语音特征,说话者有各自出现如此发音情况的原因。
(一)通常情况下,中老派由于一直生活在绍兴或其他吴语地区,前期一直用绍兴方言实现交流,形成口音的定式。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前后鼻音混淆,调查中几乎所有中老派都出现这一问题。鼻音韵尾脱落变为鼻化元音、开口度偏小、保留入声韵以及二合韵母单元音化,三合韵母遵从听感相似原则,脱落、弱化为二合元音也在大多数中老派中出现。
(二)对于壮年派而言,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的差异导致壮年派的普通话标准程度各不相同。教育程度高且从事需要用普通话交流的职业的人群,普通话相对比较标准,因为他们会在对话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和改进。而教育程度低且在日常普通话使用率低的人群所说的普通话就明显带有绍兴方言的特点。尽管如此,韵母的前后鼻音混淆、开口度偏小出现的几率仍是在壮年派中高居不下。
(三)青少年派自小生活的便是普通话交流普遍的环境,他们的普通话相对于中老派、壮年派最为标准。其中出现情况最多的便是前后鼻音混淆,这也是绍兴各年龄段的人群的普通话通病。
参考文献
[1]王晓秋.浙江人学普通话测试训练手册[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2] 姚佑椿.上海口音普通话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4).
[3]吴子慧.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J].绍兴文理学院报(社科版),1985(1).
附注: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2011R426001《绍兴普通话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