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上的朗诵技巧

2015-02-02彭兴露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朗诵诗词技巧

【摘要】在语文教材中,诗词由于其自身韵律和鲜明节奏的特征成为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情感表达。因此,对一篇诗词进行良好的有声化朗诵转换,有利于教学中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理解。我们应该把朗诵作为语文教学单元的重点,从语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技巧方面去训练学生对诗词朗诵的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诗词朗诵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诗词;朗诵;技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情感表达。因此,对一篇诗词进行良好的有声化朗诵转换,有利于教学中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一、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整体基调

任何一篇诗词的朗诵,都需要确定一个恰当的基调,这就需要把作者和写作背景相互联系起来。在朗诵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和相关背景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情感把握以及增强学生对诗词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王秀娟老师《沁园春·雪》的教学案例中,开头就是“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他是革命家,缔造了人民共和国,他又是诗人,一生奋斗,一生咏诗,独领时代风骚。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对整个朗诵来说是基础和非常必要的。

二、通读全篇,指导语音

朗诵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标准的发音,习惯常用词语的标准读法。也就是说,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是朗诵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诗词朗诵教学中读音的指导,也包括了重音的指导。在朗诵艺术中,我们朗诵的文学作品中的语句,是由若干的词或词组组成的,但一句话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总有重要和次要的区别。对那些重要的词或词组,要运用轻重对比的手段加以强调,给予突出。对于这些被强调、突出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把握重音要以主题思想为主线,根据词句在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重音。将重音做好处理,听者对诗词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朗诵情感也会更加顺畅自然而且真实。确定恰当的重音,是诗词朗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根据语意,适当停顿

停顿是句子当中、句与句之间、层次之间或者段落之间的间歇,是表现语言节奏的一种朗诵技巧,也是朗诵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为声音的间歇,却不是声音的中断。在朗诵中,正确的停顿是朗诵好一篇作品的重要因素。

一个内容完整的朗诵作品,要做到停中有连,停而不分,充分利用恰当的停顿将思想情感积极的表达出来。例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话,“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停顿不仅是我们看到标点就要停下的标志。更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心里停顿几个基本方式。这些方法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掌握和运用到诗词朗诵中去。

四、掌握基调,调整速度

语速是指诵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一个好的诗词朗诵作品,不仅需要饱满的情感作为基调,强调重音突出重点,处理停、连、延续情感,同样需要一个适当的语速作为朗诵的支撑。

朗诵的速度应该和诗词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保持一致,而不是朗诵者想当然的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指定。要把握好朗诵的速度,要做到“舒而如云疾而如驰”。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明确态度,设定语调

语调是指声音高低、快慢和强弱的变化,换句话说也就是声音的抑扬顿挫的表达。朗诵中要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所以,也需要避免没有将诗词作品的情感态度把握好就开始设定语调。《沁园春·雪》整首词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基于这样的情感出发点,这首词的语调应该在抒发情感处以高昂、响亮为主。

六、辅助表达,注重副语言

在朗诵教学中,教会学生合理地运用恰当的副语言,有利于丰富情感,进而进一步抒发感情以及大脑思维的及时跟进。在听者看来,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中有一定的副语言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

邹金国老师曾说过“教育是一堂大课,是一条走不完的探索之路”。语文教学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走进语文,也就是走进了一座充满神圣色彩的文字艺术和有声艺术的殿堂。朗诵,作为诗词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而今已越来越重要。文字的世界是秋,静美安好;而有声朗诵的世界则是春,色彩斑斓。让我们一起走进朗诵教学,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美妙,带领学生,去体味一次次“声音”所带来的无价欢乐。

参考文献

[1]谭毅.关于朗诵技巧及《再别康桥》的解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2]夏亚萍.诗歌朗诵技巧小议[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35期.

作者简介:彭兴露,女,1989生,汉族,四川简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朗诵诗词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