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 传播志愿文化
2015-02-02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在第五届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暨舞蹈院校展演以及各系的展演和学术活动中,把建校六十周年的活动办得简朴而厚重。在这个过程中,校园内总能活跃着一批青春朝气、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学生志愿者奔波忙碌的身影,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学院文化引领的倡导,大学生的“志愿文化”正在舞蹈家摇篮里生根发芽并日渐壮大。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代表,如今已经成为学院教育环境、校园环境、情感环境共同营造下的“爱心名片”,是文化舞院的品牌、和谐舞院的亮点。学生志愿者的队伍一路走来,如雨后春笋,日益壮大,他们用青春的身姿践行着学院党委提出“攀登专业高峰、全面提升素养、追求高尚境界、创造诗画人生”的成才目标。
让志愿精神成为一种价值观念
志愿者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舞蹈家摇篮里,志愿精神已逐渐成为舞院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观念。自建校以来,为弘扬和传播舞蹈文化,学院师生完成了许多国家级的重要演出任务,为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外交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刚刚结束的水立方APEC晚宴迎宾任务中,也闪现着舞院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夜幕下的舞院学子身穿56个民族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学生们将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辛勤与汗水、爱心与奉献编创成优美的舞姿,绽放在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演出后,学生志愿者纷纷在微信的朋友圈内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感受。民间舞的李灵鑫写道:“很荣幸能作为首都大学生参加APEC迎宾任务,能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很开心,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舞蹈学系的杨普超写道:“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很庆幸刚进学校就可以参加如此重要的大型活动,我感到很骄傲和光荣!”芭蕾舞系的张国栋写道:“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班级、学校,而是代表整个中国欢迎外宾的到来。”学院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国家和北京市的各项重大演出任务中,充分显示了他们内心“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和品质。
让志愿文化成为一个育人途径
顺应民族和时代的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紧紧围绕首都建设和学院中心工作,发挥舞蹈专业特长,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广大舞蹈学子用浓浓的“舞蹈情”诠释着对“中国梦”的志愿实践,成为实现自己人生梦想和职业理想的有效途径。
1.学生们从志愿实践中体味爱国主义。学院学生勇担国家、北京市交付的诸多重大出访任务的舞蹈表演,以一台“大美不言、国舞集萃”集中展现了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学生们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英国皇家大剧院等欧美主流剧场豪情满怀地演绎着中国经典的舞蹈作品,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走出国门的志愿实践活动不仅让舞蹈学子真切体会到了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越是民族的舞蹈艺术越能立足世界舞台的艺术信念。
2.学生们从志愿实践中体会职业道德。“高雅艺术进校园”是学院团学组织的品牌志愿活动,也是学院在专业实践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近两年来,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把优秀的舞蹈艺术带进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他们把传播高雅的舞蹈艺术作为实现自己“舞蹈梦”的起点,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热情。
3.学生们从志愿实践中学会报恩社会。舞蹈学子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社会大家庭中实现自己的“中国梦”。2011年,学院艺术传播系的大一新生崔亦丹走进了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叫“金羽翼”的残障儿童艺术康复中心,用舞蹈艺术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打开心灵,感受被爱。2012年,编导系学生坚持每年的重阳节前夕去北京汇晨老年公寓,为那里的三百余位老人送上精彩的舞蹈专场演出。2013年,芭蕾舞系的大学生在系党支部的带领下,把阳春白雪的“芭蕾教育”带入了偏远的河北省端村,每到周末,芭蕾舞系的师生便会来到这里给几百名孩子免费上课。从此,端村有了芭蕾舞影。我们的学生在追寻“中国梦”的实践中,不断凝聚与日俱增的“舞蹈情”,并在走向社会的志愿实践中,迸发出回报社会、服务大众的“感恩之心”。
长期以来,学院志愿者工作在学院文化引领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深化志愿文化的内涵建设,将志愿服务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积极实现“让志愿活动成为大学生的一条成才途径”的理念,在育人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北京舞蹈学院的志愿者队伍正在日益壮大,北京舞蹈学院的志愿文化正在校园里开出最美的真情之花。
(执笔人:徐颃)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