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

2015-02-02孙山贵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翻译

孙山贵

【摘要】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时,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大胆实践,总结了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古汉语现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文言文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文言文的原作者及其身世有个大致的了解,了解原作的时代背景及涉及的政治形势、经济状况、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典章制度等知识。

二、在朗读上狠下功夫

我们反对学生死记硬背,但必须提倡多读、熟读、精读,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更要在朗读上狠下功夫。我的做法是:(1)范读。教师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做到:音调标准化,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贯通流利,情感与课文融洽,如读《张衡传》第一段中“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一句时,必须把“属”读成zhǔ,把“衡”“少”二字适当间隔开,把“因入京师观太学”连贯起来,不要读破,把情感和句义的赞颂之情融和在一起,从各方面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帮助其理解课文。(2)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应采用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3)随读。教师大声范读,学生低声随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节约时间,使学生有练习的机会。(4)讲中读,反复读。讲中让学生读一下句子,不仅可让学生得到一次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做针对性的指导。反复读,能帮助学生断句,理解句意。(5)通读。这项工作一般放在讲完之后,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贯通全文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教学效果。通读中读错之处,就是学生还没有领会之处,教师要重新补讲。

三、精讲重点实词,虚词各个突破

一篇课文中有许多实词,全让学生掌握很不容易,也不可能,选择出一些关键性的实词,重点讲解。《师说》中重点讲解“师、道、受、惑、羞、圣、愚、读”等重点实词,使学生在领会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认识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对于文言文中的虚词,我的做法是: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一篇文章重点突破一个或两个,其他可一带而过。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就可以掌握许多虚词,教《师说》一文时,就只突破“之”和“于”两个虚词。挑出有这两个字的所有句子,让学生分辨,熟练地掌握它的词性和意义。这样做,避免了多而杂,突出了重点,学生有较多时间去练习了。

四、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一)文言文的断句

我国古代的书基本没有标点,因此读文言文时,明句读是一项基本功。其原则是:(1)通读全文,体会上下文联系。(2)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3)所加标点与现代文相同。(4)同一篇(段)文章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法,注意选择最适当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以下几点:(1)句式要完整;(2)分清虚词在句中的位置;(3)句中的“对话”特点;(4)研究文言文行文特点。人们为便于记忆,特编文言文常用标点符号口诀:“曰”后冒(:),“哉”后叹(!),“盖、夫”在句前,“耶、乎”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圆圈(。),“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二)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运用现代汉语把古代汉语所表达的意思重新表达出来。文言文原作包括内容、形式、风格三个要素,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体。翻译时必须把这三要素表达出来,既要确切地表达原作的内容,又要把文言文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言形式,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这就是翻译文言文的原则,近代人严复把它总结为“信、达、雅”三个字。

信——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要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减变动,“信”是关键。

达——文句要通顺,表达要准确。要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方面的对应规律,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

雅——文字力求做到简明优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用现代汉语,按照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字字落实,逐词对译,不任意增减内容,改变语气。意译,就是不受原句词数、词序的束缚,甚至句式也可作必要的变换。翻译时,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记住历史朝代歌。“盘古三皇五帝传,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之后民国兴,封建帝制从此断。”

(2)结合课下注释,或使用工具书查清原意,对于多种词义的解释,要善于分析,反复推敲,恰当处理好比喻、借代、委婉、用典等修辞手法,必要时活译。

(3)注意句子的省略形式,凡应补充完整的就补充完整,凡应调整词序的就调整。

(4)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

(5)翻译时,遇到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出相当的词来表示它,就略去不译。

(6)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时间等,都保留下来,不必翻译。

(7)译文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气,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情态。

为了使学生理解文言文原作的内容,领会全文的主题,通晓文章的前后联系,弄懂各段落的意思,掌握其语言特点,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归纳了文言文翻译的口诀:

“通读全篇,掌握大意。挖潜主题,领会其意,结合现实,善于分析。弄通主题,后分段意。字字落实,连贯一起。单音双音,同音通假。古今异议,辨别仔细。一词多义,考虑全文。词性活用,名词状语。使动意动,各有定式。数量用法,古今不同。该有则省,不可硬译。当留则留,保持语气。直译意译,因句而定。省略语句,补出原意,加上括号,以示增意。人名地名,朝代官职,干支岁月,统不必译。谓前定后,状后宾前,倒装句式,顺应白话;常用虚词,没有定意,对待之法,因句而异。句子顺畅,校对错字。标点符号,使用各宜。通顺准确,方可搁笔。”

(编辑: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