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02王若霞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考核考试

王若霞

2013年,河南省开展了“知识+技能”考试改革试验,以技能竞赛成绩、平时技能考核成绩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折合成绩,作为对口升学及应用型本科招生“知识+技能”考试中“技能”成绩的计算内容。“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的实施,对我省中职学校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对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如何适应新的考试改革制度,把“知识+技能”考核评价模式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圆了职校学生大学梦的同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是当前各中职学校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对“知识+技能”考核评价模式的运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改革的背景

1.传统考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我校以往沿用的是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它存在以下诸多弊端: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是由初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沿袭改制而来,知识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考核与评定习惯沿袭已久,加之客观知识便于命题,所以过去的考试内容多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很少,素质考核更少涉及。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的考评模式,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开卷、口试、答辩方式很少。一次考试定结论的居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限制了学生求知探索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技能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评价过程偏重于考试结果

评价方式偏重于考试结果,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关注太少。一般在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考试,两次考试成绩平均作为学生的学期学习成绩。虽然也考虑到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但占比例较低,记录不全面,特别是当教师所教班级较多时,平时成绩的评价随意性较大。这种方法弱化了评价的激励功能,特别对于中职生来说,由于他们原有的基础差异很大,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更是难以激励和全面考核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2.传统考评模式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考核方式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我们得知企业在关注学生文化知识、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素质,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对学校现有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一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工作要求、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何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适合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的考核评价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既增强职业能力更增强职业素养,逐渐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是职业学校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3.“知识+技能”考试制度对考评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年来,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主要参照普通高考做法,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办学目标强调就业导向,传统的笔试已经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了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湖北省教育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推行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技能高考”,探索建立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招生考试制度。2013年,我省也开展了“知识+技能”考试改革试验,以技能竞赛成绩、平时技能考核成绩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折合成绩作为对口升学及应用型本科招生“知识+技能”考试中“技能”成绩的内容。 “知识+技能”考试制度将对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产生巨大影响,对我省中职学校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二、“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教育目的是为建设和发展服务。因此,中职教育的考核评价模式理应充满职业色彩,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使考核评价与相关的职业标准紧密结合起来,使中职教育的评价结果与其教育目的高度统一。职业学校应按照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贴近、培养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考试与职业技能考试鉴定接轨、考试改革与专业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以及质量管理改革同步推进的思路,把考评方式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研究与实践,从中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目标定位出发,研究建立“知识+技能”考试评价体系。

2.遵循的原则

(1)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就业教育,考核评价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行有效考核,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2)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评价的内容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是评价内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改变以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由老师独揽的局面,做到老师考评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就是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订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的、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地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endprint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构建中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做到实事求是,评价时运用科学、现代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科学判断教育效果及其价值,由形成性评价逐步发展到总结性评价。

3.采取的措施

(1)将劳动部门职业技能标准纳入考评体系

将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标准纳入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体系中,将考核与考取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把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知应会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使学生真正达到职业技能要求,毕业后就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例如:化工专业选择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为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把职业技能鉴定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专业课考核成绩中。

(2)把职业道德考核纳入考评体系

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纪律意识的同时,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考核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3)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共同管理学生,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属于学生综合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主动与企业建立校企管理网络,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中,把学校和企业的综合评价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

(4)加大表现性考试科目的比例

加大表现性考试科目的比例,对基础课的口试、辩论和专业课的实验、实训、产品加工等采用表现性评价考试,设置与职业岗位情境相似的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并建立起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

(5)实行闭卷与开卷结合的方法

改革单一的闭卷考试方法,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实行闭卷与开卷结合的方法。例如在专业课考核中,对有关的客观性概念题采用闭卷方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而对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则采用开卷方式,主要考查学生查阅手册、引用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方式

改变过去的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方式,如口试、实操、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规定项目或任务、技能竞赛等。

(7)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专业课程的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情况考核两大部分。学习内容考核包括完成平时实训操作和作业、参加实践活动、接受单元测试等;学习情况考核包括学习(或工作)态度、劳动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考核中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对取得能力证据(即第三方证明,如学生参加社会或企业活动取得的成果、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只要真实、有效,相应课程就可以作为学生的能力证明参与其成绩评定)的学生,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给予加分鼓励。过程性考核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教考分离就是教育教学任务由学校负责,教材选用、命题、教学效果评价由社会知名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教育教学专家负责。教考分离能够很好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提高的目的,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9)制订客观的成绩评价标准

为了使评价更客观,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制订了各种成绩评价标准,如《学生实操成绩评价标准》等。

三、“知识+技能”考评模式改革的成效

1.初步构建了具有职教特色的“知识+技能”考评体系

经过实践,学校在原有各类评价方式基础上,参照企业用人标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构建了具有职教特色的“知识+技能”考评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安全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精神等。在评价中,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学校也积极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邀请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参与对学生综合评价,使评价更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初步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得到加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大幅度上升,为学生顺利、理想就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进行合理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觉提升职业素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了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岗位意识。

把技能评价作为重要评价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符合企业员工的岗位要求。

企业参与评价过程,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因而毕业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

3.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出现了许多企业到学校以优厚的待遇争抢毕业生的局面。良好的就业形势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就业带动了招生,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责编 周继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考核考试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