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优化研究

2015-02-02宋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水印技术

摘要:文章对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技术优化进行的研究,明确了数字图书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剖析了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现状,重点以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为例提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117-03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宋赟(1975-),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馆员。“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伍尔夫于20世纪末期提出的,即借助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相关技术对各类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加以组织使之可以在网络上传输以及检索,从而为各类信息服务的一种数据库[1]。相较传统纸质图书馆而言,数字图书馆可以对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保存,然后依托网络这一媒介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子化信息服务。

1数字图书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资源是其核心,而资源的获取和使用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包括:①原始著作权,即直接使用资料的著作权。②自主知识产权,即对原始资料予以相应处理之后所形成的具有独立著作权的新作品[2]。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营中无可避免地涉及对不同作品以及资料的参考使用,作品使用授权便成了焦点问题。如何获得作品的使用授权,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2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现状

笔者曾于2014年1月对全国107所高校进行相关调查[3],整理其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技术措施角度分析,大部分高校采用限制使用范围、使用量以及使用方式等传统的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甚至有超过50%的高校未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予以任何相关说明。所以,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中应积极应用相关技术以保护知识产权,同时还需关注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实现对现有技术的持续优化,进而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提供更为有力的保护。

3.1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技术

为有效落实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从强化意识、完善管理机制以及优化技术措施等多个角度入手,其中,优化技术措施是核心所在,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成败。目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常用的技术措施有:①数据加密技术。为强化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应对数据实施有效的加密。其基础原理是:对数据格式、传输以及存储进行密文处理,当合法用户需要查看时再将其转化成明文。②访问控制技术。所谓访问控制技术指的是对访问者的访问范围及深度加以控制的专业计算机技术。它允许用户对授权数据进行访问,同时限制其剔除、篡改以及复制等动作,在避免未授权访问方面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③智能代理技术。“代理”以散布的形式设置于各个重要部位,带有一定强度的自治以及自保功能。“代理”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共同抵御风险[4]。

3.2技术优化的必要性

数字化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两大技术难题,一个是数字化信息的访问控制以及安全传输,另一个是对数字化信息内容的保护。以上技术问题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数字化信息内容的保护也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内容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的认证。传统密码学能够满足用户管理、访问控制以及安全传输等要求,然而在数字化信息内容保护方面却存在很大的不足,包括:①加密方法仅作用于通信信道,如果被解密,信息便会转化成明文,如此便丧失了保护效果。②假若用户通过合法身份获取数字化信息,然后对其予以非法复制以及传播,此时访问控制便没有作为了。③很难实现对数字化信息真实性的有效认证。由此可见,研发和应用更为优异的技术保护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此背景下,数字水印技术应运而生,其应用弥补了密码学无法对解密信息提供保护的缺陷,同时还弥补了数字签名无法在原始资料中一次性嵌入大量信息的不足。由此可见,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数字水印技术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3.3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优化措施——数字水印技术

宋赟: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优化研究宋赟: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优化研究3.3.1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是一种将专门制作的具有不可见特点的标记,通过数字内嵌的方式有效隐蔽在以数字图像、数字声音以及数字文档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产品中,从而证明原创作者拥有的知识产权,并将其用作鉴定以及起诉非法侵权的有力证据[5]。与此同时,借助对数字水印的探测以及分析,能够保证数字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可靠性,因而在数字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得以广泛应用。数字水印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隐蔽性。水印信息将会和原始作品数据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不会显著降低被保护对象的观感,且很难被察觉。②安全性。水印及其检测方法对未经授权的第三方采用了绝对保密设置,且具有很大的破解难度。③鲁棒性。数字水印即便经过一定的处理或攻击仍旧能够保持既有的完整性或者仍旧能够被有效鉴别。④确定性。数字水印可以为被保护对象的真伪以及归属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

3.3.2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应用。考虑到原始数字作品数量众多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所以,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一般采取以下策略:在认证方面,采用服务器端统一认证的策略;在嵌入和读取方面,采用客户端分散处理的策略。数字水印的嵌入过程和读取过程详见图1和图2。图1数字水印的嵌入

数字水印的读取图1和图2相关内容的含义如下:①原始数字作品:需要应用数字水印技术进行处理的数字化作品。②用户ID:由数字水印认证中心颁发的用于用户身份识别的身份认证号码。当获得用户ID号之后,才进入数字水印应用系统,使用授权服务。③水印信息:数字水印中应该写入的各类信息,主要包括作品原创者信息、水印创建者信息、版权保护声明以及一组属性值等。④数字水印嵌入及读取系统:利用该系统以实现和数字水印嵌入及读取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当数字水印嵌入系统获得用户提供的相关信息之后,便会立刻经由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进入目标板块(数字水印认证中心),对用户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予以验证,若用户信息符合要求,那么数字水印嵌入系统便会结合用户提供的相关信息为目标数字作品设置数字水印,同时数字水印认证中心负责相关的信息的保存。数字水印创建用户在执行查看操作和修改操作时,便可进入到数字水印读取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如图2所示。数字作品如果出现版权纠纷问题,法律部门也能够利用该中心调取数字作品的数字水印以完成取证工作。当数字图书馆用户将要使用到某些数字作品且牵扯到其版权问题时,可通过该中心同原创者取得联系,进行协商。随着数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已经先后出现了多款比较成熟的数字水印应用系统产品,如AdobeSystems公司开发的Adobephotoshop4.0及其升级版本的产品中便针对数字水印问题涉及了相应的嵌入及读取系统,美国Digimarc公司开发的Digimark ImageBridge Watermark也是一款比较成熟和经典的数字水印应用系统[6]。endprint

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体系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所以,以数字水印应用系统的用户为目标对象,对其进行认证是极其有必要的。借助认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止恶意用户对数字水印进行非法修改以及破坏。用户认证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数字水印认证中心这一角色暂时由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机构来充当。为用户颁发对应的ID时,严格加密属于必要环节,以有效避免黑客经由通信线路非法窃取用户ID而应用于非法领域。数字水印应用系统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为实现对密钥管理工作的有效减负,通常应用以RSA算法为核心的公钥密码体制。对数字水印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个人级用户,另一类是企业级用户。其中,个人级用户通常指的是数字作品的原作者,数字水印认证中心为这一类型的用户所颁发的用户ID仅支持对个人数字作品使用数字水印应用系统;企业级用户通常指的是数字作品的出版商,数字水印认证中心为这一类型的用户所颁发的用户ID支持对出版数字作品以批量的形式使用数字水印应用系统。

用户认证过程3.3.3数字水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现阶段,数字水印认证中心这一角色普遍暂时由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机构来充当,然而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认证中心则是数字水印认证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这样操作,不仅有助于用户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有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为避免用户将属于自己个人的用户ID转借给其他人使用,应把用户ID和其身份证号(也可以是信用卡号等)有机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用户ID便和用户本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了,该情况下用户便不会轻易将属于个人ID转借给其他人使用[7]。在选择和确定最终的数字水印强度时,并非通常理解的越强越好。随着强度的增加,水印的可见度也会随着增加;随着强度的减少,水印的可见度也会随着减少。所以,对数字水印强度进行选择和最终确定时,应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况而定,如某些数字作品对外观要求较高,则不太适合选择和使用过高的水印强度。

4结语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应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始终。现阶段,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各类用户(尤其是教师和在校学生)的信息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便捷渠道。数字图书馆也是在网络环境下集高新技术、经济以及法律等内容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中心,其仍旧有相当部分技术以及应用难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所以,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做好对网络的控制以及信息的保护工作。在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数字水印技术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开始获得广泛应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视和做好诸如此类的技术措施优化工作,从而降低这一类纠纷的发生率以及削弱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胡康林,胡星.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4):120-124.

[2]潘林武.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4(3):58-61.

[3]刘楠.知识产权战略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探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4(2):32-36.

[4]王中海.数字时代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4):8-10.

[5]杨秋红.探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02-104.

[6]杜威威.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涉及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199.

[7]李婵,张文德.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智能模型的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35-39.

(编校:崔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政策论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