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2015-02-02朱珍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数字图书馆全媒体

关键词:全媒体;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摘要:近年来,图书馆界对全媒体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成果颇丰,但也存在很大的误区。图书馆应根据各馆情况不断推进全媒体在图书馆的应用进程,加强馆际合作,引进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工作创新,这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97-03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朱珍(1961-),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全媒体概念及对现代社会的冲击

全媒体(Omnimedia)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上采用文字、图形、图像、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媒体形态和广电、电信、互联网的多网融合技术,以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脑、电视、手持设备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意方式接收媒体内容。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信息受众的细分要求,使受众能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的满足的媒体体验。

2008年,全媒体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之后,其迅速在出版广告及人们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48个样本城市的调查研究,发现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光盘、PDA/MP4/MP5等)的接触率为40.3%,比上年上升1.7%,而同期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上升1%。该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国民更倾向于更新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电子书的阅读方式,全媒体时代正在逐步影响着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1]。鉴于此,国家图书馆在2010年开始将全媒体服务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并制定实施了《国家图书馆全媒体编目规范》,之后,各地市及高校图书馆逐步开展对全媒体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图书馆实际工作中。

2全媒体在现代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概述

2.1全媒体引发大众阅读方式的嬗变

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也是信息知识在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在人类历史上,人类阅读方式发生了几次质的变化,从龟甲、兽骨、竹简、木椟、锦帛、纸本文献到今天的电脑、电视、互联网、手持终端,每一次质变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推进了历史的进程。尤其是当今全媒体时代,从传统单一获得信息渠道到现在全方位的接触信息,与其说是一种阅读革命,更不如说是知识的融合与爆炸,推动了社会飞速前进的过程。这种改变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手持终端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引起人们阅读方式的嬗变,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必将更加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

2.2全媒体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进程

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物理意义上的图书馆,在一千九百多年中,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信息传递方式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随着社会进入民主社会、政府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作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要更多地担负起公益职能,图书馆在做好数据和知识载体存储与发散的同时,有义务、有责任将图书馆储存的知识向公共传播,这也就要求图书馆适应科技的发展,迅速掌握并应用新技术为读者服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图书馆开始逐渐改变传统借阅方式,逐渐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及一些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向读者提供视频、数字、电子音像等现代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还在不断尝试以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模式为读者提供细心、周到、现代化的服务。

在原来竹简、木椟和锦帛甚至纸张广泛应用的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人们只能通过口眼相传或通过书本来获得、积累和储存知识。而在新媒体时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极其广泛,除了以往的传统渠道外,网络、手机、电视、广播、移动设备等都可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这种全方位的信息获取模式,一方面使人们获取的信息量急速加大;另一方面又使信息的分布与获取呈现不均衡的特点,甚至会产生知识荒漠或信息消费弱势群体的问题,这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3全媒体应用于现代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误区

3.1有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误区

通过有关全媒体的研究趋势的知识脉络图可以看出,仅2011年CNKI(中国知网)收录的各类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中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论文就达119篇[2],这说明了图书馆界对该论题的研究程度与研究热度。这些研究虽然为图书馆开展前沿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同时在研究中有一个误区:部分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必将取代传统媒体占据图书馆服务的主阵地,甚至断言未来社会的物理图书馆将不复存在,将被虚拟图书馆所取代。因此,不论图书馆规模大小,都要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实际上,这种理论夸大了新媒体在图书馆中作用,从而影响了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宗旨。我们应当客观地分析和利用新媒体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科学地引导读者阅读,而不能以偏概念,忽略了图书馆基础功能的发挥。

3.2全媒体引发的图书馆实践尝试热影响了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010年2月,国家图书馆将全媒体服务写进“十二五规划”,此后,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魏大威先后在不同场合对图书馆建设全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架构与进程提出了阐述。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也前瞻性地论述了“应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创建适应需求的全媒体图书馆”的观点。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陆续开展了建设全媒体图书馆的实践尝试热,到2011年4月,我国已有49家图书馆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3]。同时,一些运营商、信息技术公司、网络数据库厂商、网上学习社区等不同层面和行业的人士也开始普遍关注该课题,这更推动了图书馆界创办全媒体图书馆的热情,但这无疑使一些图书馆陷入了误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endprint

朱珍:全媒体视域下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朱珍:全媒体视域下的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3.2.1过度全媒体化影响了图书馆价值观的实现。我国图书馆的主要价值就是保证人人自由平等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而在全媒体图书馆中,读者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如手机、手持终端),或者借助一定的环境(互联网),在特定场合获取资源,但并不是每个读者都具备这种条件。即使有了这些设备,高昂的信息流量费也使一般读者望而却步,这就形成了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平等,违反了图书馆的人人平等的价值观[4]。

3.2.2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图书馆开展全媒体服务的程度不能太深。一方面,读者需要的一部分信息资源需要借助于图书馆本身的空间优势、环境优势和馆藏优势,这种知识载体和读者、馆员三者之间的互动是部分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各类型图书馆的经费都较为紧张,而各种新媒体图书馆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费用和软件平台搭建费,并需支付高额的网络流量费和系统维护费,而各项费用的投入与读者利用资源的效益比也是不合理的。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笔者发现前几年各图书馆开办的电子阅览室因经费与资源问题,目前有一半已经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新媒体在图书馆的应用的客观困难。

3.2.3读者的阅读习惯也要求新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资源。我们都知道,读者要想读透一本书,纸本文献是最好的选择[5]。同时,纸本文献本身的艺术性、价值性(包括学术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各个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等,都需要借助图书馆的收藏、储存与利用传播的传统特点。

综上所述,各级各类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引进、推广新媒体服务,而不能人云亦云,舍本逐末。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本馆特色,又不断推进自己在新技术领域中的进步。

4图书馆应用全媒体服务推进工作的策略分析

4.1根据情况稳步推进图书馆全媒体数字化进程

尽管全媒体给传统图书馆带来强烈的冲击,并且图书馆在推进全媒体过程中,在理论上有一些误区,在实践上部分图书馆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全媒体作为新技术的代表,顺应了了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并满足了部分读者的信息需求,无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要在充分调研、理论成熟的基础上,根据各馆情况,稳步推进图书馆的全媒体业务,让全媒体技术最大限度、最大效益化的为图书馆和读者服务。同时,各图书馆在推进全媒体阅读应用中,还要关注弱势群体。如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网络设备和阅读环境的支持;为残障人士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如重庆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阅览室以及为读者录制新书、记录光盘、专门培训、建立视障儿童数据库等服务措施,就有效缓解了全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冲击[6]。

4.2依托信息市场推进新媒体市场化运作

全媒体在引起图书馆内部革命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软件公司、社交网站、移动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图书馆在自身力量建设全媒体图书馆有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将部分业务市场化。如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理工大学的合作;厦门学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图书馆的合作,都达到了共赢的局面[7]。实践证明,图书馆部分业务市场化,对推进图书馆技术革命、硬件建设、服务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各图书馆在进行市场化运作时,要避免弱势群体读者的边缘化倾向,采取切实措施,必要时可以采取资金补助的方式,确保人人自由平等地享有图书馆资源的权利,确保图书馆服务读者宗旨的实现。

4.3加强图书馆界之间的联合与共享

图书馆之间的技术互助、资源共享对于节约成本、推进全媒体进程、促进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图书馆界可以以行业、地区或其他方式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如一个地区的公共馆和高校馆可以定期召开会议,探讨并实施各馆之间的合作。就合作方式、资源类型、创新服务方式进行探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推进整个地区的全媒体技术进步。

4.4加强对全媒体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创新与阅读引导

全媒体带来了读者阅读方式、检索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全新改变,图书馆在做好新业务推广、宣传的同时,要加强对读者的培训和引导,一方面要使读者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针对性良莠不齐的信息,要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读者明辨是非的能力[8]。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通过此活动,对读者进行了科学利用图书馆,正确检索文献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对读者科学汲取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5结语全媒体不但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的改变,更对图书馆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机制带来了冲击。把握全媒体传播特点,不断创新图书馆工作模式,推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改革,同时利用全媒体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对图书馆吸引读者,发挥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咫渝,史雯.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J].现代情报,2011(2):26-29.

[2]刘红丽.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92-97.

[3]茆宪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4]熊莉君.全媒体阅读时代大学实体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及能力[J].科技广场,2013(2):121-124.

[5]陈卫萍.基于全媒体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37-38.

[6]刘晓景.全媒体环境下的视障读者服务研究——以重庆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2(7):114-115.

[7]苗松等.我国移动图书馆热的冷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4):13-16.

[8]刘英梅.全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环境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3):77-81.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数字图书馆全媒体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