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本习题引发的学与教的思考
2015-02-02金晓群青田县第二中学浙江青田323900
●金晓群 (青田县第二中学 浙江青田 323900)
一道课本习题引发的学与教的思考
●金晓群 (青田县第二中学 浙江青田 323900)
课本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它比作业本、教辅资料等其他习题更为典型、精致.深入地理解课本习题的设计意图,并对某些习题进行自然、合理地挖掘开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应成为一线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笔者在组织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中2.2节“切线长定理”的课本习题(作业题A2)的教学时,课前对这道习题进行了有效的预设,课堂上又结合学生的实时表现,适当地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贵的是,一道普通的习题还引发了教师、学生对数学教与学问题的深层思考,现记录如下,供同行参考.
题目如图1,O为Rt△ABC直角边AC上的一点,以OC为半径的半圆与斜边AB相切于点D,交AC于点 E.已知 AB=5,AC=4,求 BD的长和⊙O的半径长.
图1
图2
1 学生解法展示
由勾股定理及切线长定理,容易求得BD=BC=3.在求⊙O的半径时,学生在充分思考后,展示了5种不同的解法(如图2):
展示了习题之后,笔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求解与交流,坚持了“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出乎意料地,学生展示了5种解法,在课堂上完美地展现了“一题多解”的魅力.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的解法,借助表达、聆听、质疑、解释等方式,解题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开阔.
巧合的是,这5种解法都运用到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思想,而要想让学生真实、深刻地体会数学思想,却并不容易.那么如何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与落实呢?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载体与着力点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该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单单选择好范例,还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为了使学生对方程思想有一个真切的认知,先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进行暴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深刻地感受到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好处,进而体会到掌握方程思想的必要性,也为后续关于方程思想的深入学习、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2 解题之后,学生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当然,仅仅是停留在学生们能用5种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未免可惜.在笔者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们围绕着以下5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展示了思考成果.
问题1这5种解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显而易见,这5种解法的共同特点是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均是运用列方程的解法求线段的长.
问题2这5种解法所列的方程,其背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
问题3这些“背后根据”为什么会提供方程?
学生思考这些方程背后的“根据”本身就是等式,而方程无非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这些“根据”为方程提供支持是非常自然的.
问题4列方程求线段长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思考总体上说,可以用“设、表、列”这3个字来概括:第1步,假设相应的线段的长为某一未知数;第2步,用常数或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其他相关线段的长度;第3步,寻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5本习题的求解对以后求解线段长度的问题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在求线段的长度时,可以思考以列方程求解的形式来进行.而在构建方程前,可以先从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勾股定理、面积公式、锐角三角函数、面积的和差关系、线段的和差等方面着手去寻找相应的等式.
由于本习题蕴含了浓厚的方程思想,因而上述过程中对学生“学”方面的思考是紧紧围绕这一数学思想展开的.一直以来,教师们都非常清楚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平时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落实.与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相比,数学思想有“看不到、摸不着”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直白地、贴标签式地告知学生数学思想的名称,学生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同教师的讲评,只是表面地知其然,而不知前后的所以然,因此教学效果通常并不理想.
以上的第1个环节借助比较,使学生对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2个环节通过寻找每个方程背后的理由,使学生对本题的求解掌握得更为深刻,也为今后在其他情形下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指明大概方向;第3个环节进一步地探索这些根据和方程的本质联系,使学生感悟运用这些根据列方程的必然性;第4个环节借助对一般步骤的总结,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常规手段;最后的环节通过把解本题拓展至更大范围、解更多题的猜想,让学生在未来的解题活动中能有所准备,能更顺利地求解其他题目.
在平常一些习题课的教学中,得出正确答案,教学也许就结束了,而这一次并不如此.在学生展示了不同解法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具有规律化、本质化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尝试着从“怎么解”到“为什么这么解”层层递进,以求达到“解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无疑具有很大的益处.
3 习题教学之后,教师从“教”的角度进行思考
本习题的求解与讲评只是一堂新授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尽管这个习题难度并不大,但这个习题的求解及求解后对解法的总结,却简练而完整地体现了方程在求解线段长度时的魅力.在感叹之余,笔者围绕本习题的教学还有如下的思考:
思考1注重挖掘课本习题潜力
一堂新授课,要完成知识的落实与能力的提高,肯定是离不开题目的.在信息爆炸、题目泛滥的今天,如何选择习题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其实,课本中的习题是与课本内容完美配套的,而且编写的人员均是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因此课本中的习题应该成为我们组织课堂练习的首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能从普通的课堂习题中,挖掘出不一般的数学教育价值.当然,这种拓展要适时、合理、自然、有效.
思考2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解决习题之后的归纳总结
数学的题目不计其数,要想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必须注重解题策略的总结.因此,在学生解决某类问题之后,我们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能不能寻找到这类问题的共同属性,能不能用数学本质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等问题.表面上看,在课堂上花在总结反思上的时间增多,完成的题目量减少,课堂效率可能会降低.但事实恰恰相反,只有注重这种反思,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摆脱题目的束缚,更自由、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在解题之后进行反思本应是一种必需的学习习惯,只不过由于教师或学生的浮躁,这种品质被边缘化了,变得可有可无.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必须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思考3注重提炼课本习题背后的数学思想解法
《新课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显然,这样的表述对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当然,数学思想作为数学的灵魂,它的重要性并不是课标制定的,而是学习数学、特别是解题的过程中自然体现的.数学习题无限多,为了使学生不被题海淹没,也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未来可持续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课本习题背后的数学思想进行提炼,并适时、合理地向学生渗透.
思考4习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教学要“看得见、摸得着”
实际上,数学教师非常明白数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希望学生能马上掌握各种数学思想.但这一行动一旦操之过急,学生数学思想的学习往往被教师越俎代庖,被教师以贴标签的形式草草了之.由于不接地气,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觉是表面的、不踏实的、虚幻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其实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急不得的,它就好像品德教育一样,需要学生慢慢地体会感悟,要有真实感知、扎实摸索、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寻找合适的时间和载体,搭建展示的平台,真实地展示学生在学习数学思想时或幼稚、或艰辛、或欢乐的足迹,尽量使数学思想解法的教学不一厢情愿、不故弄玄虚、不虚无缥缈,努力达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能从平平常常的教学素材中发现为我所用的精彩内容,并适时、适度地予以开发使用,为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更长远地学习数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