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丽水市体育教研员工作室“四结合”研训模式的思考
2015-02-02饶伟峰蓝仙宝
饶伟峰+++蓝仙宝
摘 要:成立体育教研员工作室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建立骨干体育教师梯级队伍。如何提高工作室的实效性是组织者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对形形色色的工作室研训形式,丽水市体育教研员工作室根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四结合”研训模式。通过实践证明,“四结合”研训模式不但能提高教师师德素养,而且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关键词: 工作室;四结合;网络研讨;研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57-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发展靠学习培训。目前,我国已开始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但培训的投入和结果并没有成正比,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自己观念落后,学习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培训计划不周密,手段单一,让参加培训者感觉没学到多少东西;第三是管理不严格,方案上有具体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导致参训人员学习随意性很大。
为了贯彻《体育指导纲要》精神,加快丽水市体育队伍建设,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体育教师发展,提高体育教师水平,建立骨干体育教师梯级队伍,形成优秀体育教师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养造就一批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的优秀体育教师,丽水市成立了体育教研员工作室。而工作室的成员都是来自各县(市、区)的一线骨干体育教师,他们之间路途(距离)遥远,如何根据这一现实有效开展研训活动,是摆在教研员面前的最大问题。为使工作室研训取得好效果,丽水市体育教研员根据本地实际,构建了“四结合”研训模式。
二、“四结合”研训模式基本内容与框架
(一)基本内容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①集中:把学员集中在一起开展有效教研活动。比如针对教学中一些焦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集中听讲座、集中听课评课等。集中是一个学习过程。
②分散:主要是让学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一方面是由于大家来自各县市,相互间距离遥远,都采用集中的方式不现实。另一方面要学员把集中研讨的成果分散带到本地去传播,去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分散是传播与提高的过程。
2.定向与自主相结合
①定向:就是工作室确定具体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它包括每年要上几节课、看几本书、写几篇论文、做几个课题、带多少徒弟及论文、课题要达到什么级别等。定向的内容框架是确定的,是学员完成任务的过程。
②自主:就是学员根据自身特点自己选择定向外的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比如参加本地的竞赛、参加学校安排的外出培训、自己确定的发展目标达成途径等。自主的内容是不确定的,是学员拓展延伸的过程。
3.远程与镜面相结合
①远程: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统一或分散的网络教研活动。它的特点是方便、统一、自由,既可以思考发表言论,又可以临场发挥,畅所欲言。远程让学员身在各乡,却近如咫尺。
②镜面:即面对面交流。一是指所有学员们在一起面对面,零距离开展沙龙式的研讨交流活动。二是把本县市或临县市的学员,两两结对或小组结群,面对面在一起进行研讨,研讨的内容形成文字在网络上传播、在报刊上发表。
4.组内与组外相结合
①组内:是指工作室内学员。就是学员们要在组内开展好专题式的研讨交流,使学员相互促进、提高。
②组外:是指工作室以外的人员。就是学员们更要吸收组外知名人士、进步人士共同开展论坛式的相互学习活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5.“四结合”间的交叉点
虽然四个结合的指向不同,但他们又相互联系。它们既是独立的研训形式,但它们又是不能分割的联系体。集中与分散指的是地点、方位;定向与自主指的是内容、任务;远程与镜面指的是形式、距离;组内与组外指的是群体、关系。在四个结合的研训形式中,它们的内容选择是一种相融关系。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它们孤立起来开展活动,只有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地采用四结合研训模式,才能真正发挥这一模式的效能。
(二)“四结合”研训模式的基本框架(图1)
三、丽水市体育教研员工作室“四结合”研训模式实施过程
(一)制订周密计划
1.构建研训方案
工作室从教育(要求学员每学期争做三件好事)、教学(学习有关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体育专业理论、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要求老师参与实践上课、说课、试讲等形式)、教科研(要求学员积极参加论文、课题等研究)三方面入手,制定研训方案。并要求学员在“市研训方案”框架下认真制订两年自主发展规划。
2.向学员阐释“四结合”研训模式
包括基本内容、基本框架、集中的次数、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分散的学习手段、网络学习形式、自主学习要求等。
(二)采取高效措施
1.讲学习,提高了学员的专业理论素养
组织学员学习体育专业优秀书籍。要求学员订购相关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究的刊物,并认真翻阅,做好读书笔记;推荐好书,要求写读书体会,激励教师成长。邀请专家进行“教科研”专题讲座。
2.重教学,使学员课堂演绎精彩
(1)明晰本地课堂教学导向
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2012年市优质课评比期间组织学员参与了听课、评课等活动。让学员领略了我们丽水市的教学理念。
(2)吸取外地课堂教学精华
①邀请《体育教学》杂志社送教团来丽送教。送教团的《快速起跑》《踢毽子》课堂教学理念前沿、常态朴实、手段多样、效果明显。他们还为学员及教师进行了体育快乐游戏的组织辅导。教师仿佛进入了童年时代。
②组织外出学习。组织学员到南京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收获在心。有学员在参加了研讨活动后这样写道: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我的收获颇丰。我们看了名校的大课间活动,让我对以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产生的困惑有了新的审视,学习到了新的处理策略;通过对两校的观摩,以及与教师们的互动交流,使我对当前我们学校体育工作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观摩课,让我明白了激发学生积极性和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3)组织学员开研讨课探究。在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学员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研讨课,并组织本地、本校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两年来,通过上研讨课的形式,让学员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扬长避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3.抓研讨,让不同思想发生碰撞
(1)以群研讨,习得八方经验
以工作室QQ群为平台,弘扬团队精神。自工作室一建立,就创建了体育教研员工作室QQ群,工作室QQ群彰显网络魅力。利用QQ群开展教学、教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讨,通过QQ群进行资源共享。两年的群活动,加强了工作室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拉近了各成员的距离,使成员虽然身在四面八方,却感觉就是天天面对面交流。而且QQ群不断有其他老师加入,拓展了QQ群原来的功能。
(2)组织学员参加网络论坛活动
①组织学员参加论坛活动。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和力量,通过网络论坛使学员们收益匪浅。积极参加浙江体育门户论坛活动。每月开展,一月一主题,参加讨论的都是本省体育教师。参加的老师有机会把总结文章推荐到杂志刊登。从这四期的研讨情况看,我们工作室的许多学员都积极参加了研讨活动。
②倡导学员课题研究、总结。在教学中我们随时都会被一些教学问题所困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研究的眼光去看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有效办法,最后用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我们的研训计划中也规定了学员每年必须写一篇论文,做一个课题。这一方面学员都做得很好,达到了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三)科学规划管理
这次我们的管理方式采用的是每月布置主题式学习任务,并以作业的形式呈现,每月按规定时间上交作业,收到了良好效果。两年来,共选定了24个主题,在24个月中进行了布置,并在每月的月底由中小学的班长将上交的作业整理好,发给教研员。学员基本如期完成作业任务,教研员将这些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汇总装订成册。
四、研训内容在“四结合”中的网状归属(图2)
五、“四结合”研训模式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搭建了名师平台
通过推荐学习和自选学习教育教学书籍,让学员充分认识到了德高为师的真正含义,进一步懂得了体育教师应该如何育人。通过努力,2位学员被确定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1位评为市级名师;4位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8位评为教坛新秀。
2.凸显了教学能力
通过听课、上课、模拟上课、说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教学最前沿的信息。改掉自己的不足,教学能力明显增强。7位老师获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位学员参加省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
3.提高了科研水平
作为体育教研员工作室的学员,都是来自各县的骨干体育教师,对他们的要求除了能把课上好,更重要的是能对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工作室的引领,学员中有20篇论文获市级二等奖上;5个课题获市级二等奖上;8篇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二)建议
1.集中与分散的次数要分配合理。集中的过多,分散的过少,会加重学员经费的支出,加重学员精神的疲劳。集中的过少,分散的过多,又会使一些目标不能达成,效果会不理想。所以集中与分散的次数需要根据地方特点科学、合理安排。
2.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多开展活动。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多一点时间、多一点经费让学员能经常出去学习,只有走出围城,才会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另一方面多开展、承办比赛交流活动,让学员在赛中学,在更多的展示平台上提高自我。
六、结束语
丽水市体育教研员工作室是骨干体育教师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生活的平台、提高的平台。工作室的组织者为学员所想,开动脑筋,积极创新,构建的“四结合”研训模式为骨干体育教师高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对其他省市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念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熊燕,王晓蓬.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生成要素[J].当代教育科学,2010(3).
[4]孙建胜.常州市组建体育名师工作室五年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10(10).
[5]花懿隽.在职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以S市P区名师工作室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