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视角下水平一投掷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02-02祝芳江月蓉孙德金

体育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能图形

祝芳+++江月蓉+++孙德金

摘 要:传统视野下的投掷课例,一般将“投掷动作”和“发展力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水平一学生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需要,将“各种形式的投掷轻物”作为教材,围绕“投掷动作的多样、投掷结果的远度、跟踪与锁定投掷物的准确、安全运动”四个维度,通过“改变投掷动作、改变投掷器材、改变组织队形、改变同时投掷人数”四个变化,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的同时,培养快速奔跑与躲闪的灵敏性,以及视觉跟踪、图形-背景知觉等空间判断能力,为传统投掷教学增加新的视角,学生练习的兴趣、密度、强度、效果较传统课例有较大改善。

关键词:投掷;体能;视觉跟踪;图形-背景知觉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21-03

一、单元的设计与说明

2013年6月,由浙江省教研室主办的“体育课程疑难问题培训”活动,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探讨单元的构建问题。本单元属于“体能”视角下的投掷教学。“体能”是课程内容之“身体健康”方面的主要内容,分为两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指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1]。

什么是体能?体能含有哪些成分?不同水平段的体能发展特征与发展需要是怎样的?选用投掷教材可以发展学生的哪些体能?为什么要发展这些体能?怎样发展这些体能?以上设问正是本单元的设计脉络。

1.教学指导思想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教师本位”“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方向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标志是学会“用教材教”。即体育教学不能把“教材本身的技术动作学会”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教教材),而应学会用教材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体能视角下的投掷单元,正是将“投掷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投掷动作与跟踪投掷物,发展学生的多样体能。

传统视野下的投掷课例,一般以“投掷动作”和“发展力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设计将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动作发展的已有研究结论,通过改变投掷器材、增加对投掷物的跟踪锁定,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的同时,培养快速躲闪跑以及视觉跟踪、图形-背景知觉等空间判断能力(笔者注:图形-背景知觉能力是指将物体与周围背景相区别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个体有选择地注意视觉刺激,且集中于其上 [2])。本单元的教学将关注四个维度:投掷动作的多样性(内隐着协调素质与多样化的本体感知)、投掷结果(内隐着达成远度或高度的力量素质)、跟踪与锁定目标的能力(内隐着准确快速捡到投掷物的视觉跟踪、图形-背景知觉以及变向跑、躲闪跑、快速跑等灵敏性与协调性)、安全运动(内隐着空间认知、躲闪等运动知觉能力)。以上4个维度既是本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也是要达成的目标和评价的内容。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二年级,主要教材是各种形式的原地侧向投掷(抛投)轻物。“各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动作七要素的变化,如身体姿势、速度、轨迹、方向等,也体现在动作模式上的不同,如上手投掷、下手投掷、双手投掷等。《课标》强调“各种形式”,其用意主要在于:一是通过形式的变化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二是通过形式的变化丰富学生的运动本体感知,积累多样的投掷运动经验。本单元是用投掷教材发展学生的体能,人们一般认为发展的主要是力量素质,如上肢力量、躯干力量,本单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协调、灵敏(躲闪跑、变向跑)以及空间判断能力(如视觉跟踪及图形-背景知觉能力)等。

传统视野下的投掷课例,对投掷物的捡取一般以就近或是自由捡为主,而本单元设计的练习模式是:“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掷远(高)-视觉跟踪投掷物-安全跑动空间判断(躲闪跑、变向跑)-捡到自己(或同伴)的投掷物(事先在投掷物上标上数字,便于评价)-快速跑回指定位置”。由此选择的器材分别是沙包、软式网球、纸飞机、飞盘。即便是择取相似的投掷动作模式,后面器材所发生的运动轨迹也比前者更多变,距离也更远,视觉跟踪与锁定目标过程中的躲闪跑难度就增加了。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还处在形成良好课堂学习秩序的关键期,他们的注意力经常分散,并喜欢用肢体去碰触他人,无视同伴和自身的安全空间。这个时期也是发展空间认知、空间定向等空间知觉能力(如左右方位、同侧或异侧协调、判断与拦截空中物体等)的关键期。比如,《美国中小学身体教育国家标准》[3]就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一特征提出以下目标:“小学低年级,空间认知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身体能够并应该移动到何处。小学中期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获得了延长,能够处理不同的几个信息,虽然拦截移动的物体仍有困难,但在跟踪移动物体方面有了进步。”比如,“二年级阶段,在公用空间移动时,意识到他人以及可利用的空间。能应用空间认知和动作控制的概念,在一个大的团队中采用不同方式的跑、单脚跳和连续垫步,而不碰撞他人或摔倒。”在儿童早期,利用多种手段促进“视-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将使儿童变得更加灵活、自信,有利于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技能。基于以上认识,深入挖掘投掷教材的功能价值,在保持传统的“投掷动作、投掷结果”的基础上,增加对投掷目标的跟踪与锁定,以此发展空间判断能力。

同时,《课标解读》指出,水平一阶段是发展柔韧、灵敏、平衡的最佳时机。所谓“灵敏性”,指在活动过程中既快速又准确地变化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灵敏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与反应时间,可以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改善灵敏性。而“神经肌肉协调性”主要反映个体视觉、听觉、平衡觉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前文所提的“视-动协调”就是神经肌肉协调中的一种。本单元所设计的各种抛接投掷轻物、跟踪投掷物以及跟踪过程中的跑动所反映的就是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敏性。而力量素质的发展并不是小学低段的主要任务,何况投掷轻物对个体所产生的力量负荷也是十分有限的。

4.设计思路

(1)通过学习多种形式的投掷动作,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感知;(2)增加对投掷物的跟踪与锁定,并选择能产生不同运动轨迹的投掷器材,以体现空间判断能力的培养;(3)组织队形上,分别采用四列横队背向投、相向投,圆圈向外投、向内投等形式,以增加“图形-背景”中背景的复杂性,提高学生跟踪与锁定目标的难度;(4)采用“我投我捡、我投你捡、先投后捡、齐投共捡”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及练习的密度和强度;(5)始终围绕4个维度进行教学与评价。

三、单元教学反思:

1.以“四个变化”达成“四个维度”初显价值

本单元教学在关注投掷动作与投掷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投掷物的跟踪与锁定,学生通过躲闪奔跑,准确捡到自己(或同伴)的投掷物时,表现出兴奋、自豪、满足。整个单元教学紧紧关注“四个维度”,并通过“四个变化”来达成单元的目标:一是投掷动作的变化,有改变身体姿势中的坐着投、仰卧起投、跪姿投,有改变上肢运动轨迹的肩上投、下手抛、背向投、反手投,有原地投转向运动中投等,动作的多样带来学生练习的趣味和丰富的本体感知,拓展了投掷动作模式;二是投掷器材的变化,如第一课时沙包的飞行轨迹固定且只有一个落点,第二课时的软式网球,落地后还会连续反弹向前滚动,而纸飞机和飞盘在空中的盘旋轨迹更加复杂,对学生视觉跟踪与奔跑躲闪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三是组织队形的变化,有两列横队相对投、相向投,圆形队伍向内投、向外投。其中,向内与相对投时,空中投掷物更集中,给学生的跟踪判断带来挑战,如第二、第三课时多次出现数名学生找不到自己的投掷物;四是同时投掷人数的变化,从每排依次投到全班一起投,空中投掷物的增加,带来图形-背景知觉的难度,学生在复杂背景中奔跑躲闪并准确捡到自己的投掷物,十分有成就感。整个单元教学,学生练习兴趣高、练习密度大,投掷课例的组织设计有了新的视角与补充。

2.如何落实目标的细节处理需要进一步改进

教学“四个维度”的关注是理想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引导学生如何准确跟踪物体,如何奔跑躲闪,如何保持安全运动空间的语言指导、展示评价或是手段诱导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新维度的增加,对执教教师的理解能力、课堂生成的把握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这也反映了课前教学设计的细节部分还存有不足。比如,在追踪奔跑捡取投掷物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用余光观察周围环境,而不是只盯着唯一的目标。

3.研讨现场对两个主要问题的争论

(1)本单元发展的是一般体能还是与投掷技能相关的专门体能?我们认为,针对水平一的学情特点,本单元发展的是一般体能,如协调、灵敏以及空间判断能力等。而与投掷技能相关的专门体能(如上肢和躯干的绝对力量、爆发力、上肢柔韧性等),则适合在高年级发展。确定本单元是发展“一般体能”的依据,一是低年龄段以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而不是以发展专门的运动技能为主;二是体能发展有一定的敏感期。比如本单元择取的跟踪投掷物所隐含的视觉跟踪、图形-背景知觉、快速躲闪跑等能力则不太需要在高年级段发展。

(2)本单元选取的投掷物以及组织练习形式(如集体奔跑捡取飞盘)的安全问题。不少听课教师认为,学生在抛掷与捡取飞盘过程中存有安全隐患(虽然教学现场包括课前多次的磨课均未出现安全问题),认为不应该安排集体捡取投掷物的环节。我们认为,儿童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功能,比如,当飞盘从不同方向飞来的时候,学生会自觉地盯住飞盘并做出护头、躲避动作。但是,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也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加以体验、锻炼与提高,比如,当众多学生从不同方位奔向另一些不同方位时,出现了似乎要碰撞的情况,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像水中的鱼儿一样,自觉减速、变向、躲闪,极力避免与同伴的冲撞。“越保护越脆弱”,体育运动本身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我们的可作为之处就是让学生了解、判断不安全因素,提高规避不安全的运动知觉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译.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体能图形
珍珠球队体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数图形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图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