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策划方能出精品

2015-02-02白贵

采写编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精品策划

白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里的核心,是一个“谋”字。

“谋”,就是谋划、设计,就是盘算、计划。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策划。

心有所想,行有所动。策划,既包括设定目标,也包括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策划,是由出主意、想点子一直到把主意和点子变成现实的完整的链条和系统,是由决策力、执行力构成的结合体。当然,这里的目标,是经过反复比较和权衡,是量力而行、切合实际的;这里的行动,是与众不同,充满创意的。因此,策划的过程,是一个既动脑又动手,既苦其心智,又劳其筋骨的过程.。惟此,作为策划的成果,才能有亮点、有特色,才能令人耳目一新,也才能具有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不进则退。要想在竞争中赢得竞争,就必须学习策划,善于策划。就必须强化策划意识,既能“未雨绸缪”,抢先想在前面,又能手随心动,率先做在前面。不如此,就会处处被动,时时落伍。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干什么事情,都需要策划。新闻报道,尤其需要策划。

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今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网络、手机虽不能取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但在方便、快捷和互动上,却又占尽先机。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要取网络、手机之长,在与新媒介的融合上下功夫,又要独辟蹊径,在深度和观点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优势。而要做深度,做观点,就必须精于策划。

做深度、做观点为何要精于策划?因为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事实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层次的。这个层次一般有三个,即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是什么,即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的大致情况如何。在报道是什么这个层面也就是抓新闻的第一落点上,网络和手机更有优势。但在报道为什么即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上以及报道如何即事物的发展态势、走向上,传统媒体显然更有优势。原因无它,传统媒体兵强马壮,资源丰厚,能够集中更多的智慧。所以,较之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在抓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上更有优势。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精品是策划出来的”才能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杨秀国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就是专门研究新闻报道策划的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研究新闻报道如何才能变成精品的。

有一点需要申明:这里的策划,不是策划事实,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能进行策划,否则就是造假。策划,应该是、也只能是对报道的策划。而报道策划,则涵盖了报道选题、报道角度、报道切入点、报道形式等多个方面。

新闻报道策划,缘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十几年来,许多精妙的报道策划,立体、全面地展示了事物的全貌和精髓。许多重大会议、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的报道策划,彰显了策划的功效,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尽管某些“炒作”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策划的名声,但许多新闻精品的问世,也无可辩驳地说明了策划之不可或缺。目前,许多媒体设置了专司策划的部门和岗位,就是明证。

杨秀国教授曾在媒体工作过数年。其间,经他策划的新闻报道,有的获得过省级好新闻一等奖,有的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因此,由他来著述的《新闻报道策划》,正如他已经出版发行的专著《新闻采访学通论》(人民出版社出版,获河北省社科优秀奖一等奖)一样,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学术性,更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中的许多论述,分析透彻、中肯;许多观点,新颖而独特。尤其是对新闻炒作的表现及动因分析以及对新闻报道策划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部分,更是富于建设性和启发性。

(作者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精品策划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精品画廊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釉光青精品欣赏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