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2015-02-02余勇金
余勇金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技术革命的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赶超世界先进的国家,为了民族的腾飞,为了使中小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创新思维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阶段的思维子系统。它既包括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也包括那些创造水平较低的创造性思
维。联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平较低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笔者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什么是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一种水平较低的创造性思维。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于某概念而
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譬如提到张三,我们就想到了张三的父母、兄弟姐妹;说到贾宝玉,我们就想起了林黛玉。这就是联想,就是联想思维。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育,总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授课总是本着教材,依着大纲,生怕“出了格”“犯了科”。在课堂上,教材上有的,大讲特讲,教材上没有的,一言带过。有时学生无意间提到某个相关问题,教师也总用“那不是咱们的学习范围”搪塞。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禁锢了,不敢多想、多问,更不敢多做。教师的思维也冻结了,不能多想,也不能多说,更不敢多教。最终也就形成了“教师是一把雕刀/把所有学生的棱角都磨去。学校是一块模板/制造了同样的‘学习工具”。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放开教师的手脚、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做,使课堂教学不再“唯书本”“唯考纲”,而是“唯知识”“唯学生”。让教材成为传授知识的媒体,成为教师学习、教学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依据、蓝本。
二、设置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
联想这一思维方式,并不是某些人的特有专利,而是大众化的。只要有正常的思维机构——大脑,在一定条件下,联想就可以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创造适合联想思维发生的条件,那么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联想到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东西。记得在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板书课题后,随便问了一句“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严肃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都很兴奋,不一会儿就有了“我的冬天”“无雪的冬天”“北京的冬天”等答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联想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让学生把自己的题目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篇短文,然后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阅读,发现优劣。结果在对比阅读中,学生不但很快完成了当堂的学习任务,而且连下一堂课的内容也“一网打尽”,真是“一石二鸟”,两全其美。
由这节课,我得出了个结论:任何现象都是会发生的,只要你给它产生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联想思维展开的氛围,那么学生的联想思维也就不会冻结,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不会搁浅。
三、发挥师生优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课堂教学依然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发挥师生的个人优势。
1.教师“带队”是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前提
在现代化教育模式中,教师已经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师、楷模的形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从自我做起。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联想思维去思考、去工作,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把联想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
2.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关键
“内部因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发挥作用。”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因而,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联想思维的训练中去、主动接受、自觉培养。
3.养成联想思维习惯是最终目标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可以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学生不是一台机器,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只要我们给了他们明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他们自然会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向目标迈进,而不需要教师“越俎代庖”,一管到底。
总之,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这里只是笔者的一席之见,只望抛砖引玉,以资提高。
参考文献:
彭乐静.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09(0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