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learing
2015-02-01JohnRidland
自伐林
当枝木渐朽,森林便清理
树周围的土地。
就像老人脑中
独立、自由的思想——
掘开那些刺痒灌木,
铺下绵软腐叶。
曾经被遮掩的
想法很快便被
埋没。那些遮蔽了
它们的树每年都愈
显尊贵,更粗壮、
更高大、更沉重,
并在彼此间为孩子们
留下跑来跑去的空间,
好供他们玩捉迷藏。
不论倒下还是被伐,
他们绝不自相砍杀。
一旦一棵倒地,
便是为余下不多的
幸存的树腾出空间。
在森林里,这被称为自伐林。
对于幸运的人,这便是智慧。
评介
约翰·里德兰德(John Ridland,1933-),美国当代知名诗人,出版了包括《平凡中的喜悦》(Happy in anOrdinary Thing,2013)、《一张勃拉姆斯贺卡歌谣》(ABrahms Card Ballad,2007)等在内的共计十余本诗集,并即将出版个人诗歌选集(New and Selected Poems)。他对于诗歌翻译也颇有兴趣,多次将匈牙利现当代诗作介绍给英语读者,并翻译了中世纪名作《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里德兰德本人的诗歌创作常以谦卑的姿态娓娓讲述人生哲理,或幽默,或感伤,文字朴实却耐人寻味。
《自伐林》借用世人熟知的自然现象,讲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的老道理,不论选材还是主题,都极难出彩,但里德兰德却敢于老调重弹,并翻出新意。曾经占据大量光照和养分的老树枯死后,为新生力量让出空间,并成为助其生长的肥料,但这并非盲目的自我牺牲,而是促进种群发展的再次筛选。朽木固然无用,但那些一直“被遮掩”、预计再难长高的孱弱幼苗,以及占据太多地表的灌木,也没有存留的必要,被埋没在枯枝烂叶之中。森林将有限资源悉数供给茁壮树木,它们也充分发挥潜能,愈加高大葱郁,直到迎来各自老去朽烂、再化沃土的那天。
里德兰德的不俗之处在于将这一周而复始的自然过程与思维活动作对比。诗中提及的睿智老者也许是指某位善于思考的聪慧哲人(譬如思维活跃的诗人自己),但更像是一部流派更替、异彩纷呈的人类思想发展史。先哲思想或许已无法适
应当下环境,却为后人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思想流派问的竞争也并非“自相砍杀”,而是通过斗法一决高下,促进整体进步——得以“幸存”的胜者自然发扬光大,败者也能助推新兴想法的萌芽。当然,所谓胜败,不过只是世人的一时评判,纵观历史变迁,总会有大家渐被湮忘,或是奇思异想后来居上,正如新株旧木更迭交替,森林却永葆繁盛、不输时光。
值得玩味的是,诗中自甘朽败的老树,颇有年迈君王主动让贤的风度;而里德兰德写下此诗时,也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但这篇言辞平淡的哲理诗却在思想深度上锋芒毕露,面对现代诗坛新人辈出的境况,他可绝无半分退避三舍、自敛其才的念头。在创作能力上不服老的里德兰德,偏要摆出一副年长智者的态度,传授何为“智慧”,這点矛盾恐怕是全诗唯一的硬伤。但再一思考,这处瑕疵未尝不是诗人故意留下的破绽,待我等年轻小辈沾沾自喜过后,还得折服于他老人家的精妙诗技。不知各位读者又是何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