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015-02-01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黄惠娇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黄惠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黄惠娇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组织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探究、尊重个性、开拓思路等提升学生深入思考、独立思考和灵活思考等思维能力。
综合与实践;思维能力;实践活动;提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较大的修改,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活动”是“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互相合作,积极主动去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结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谈谈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所做的一些探索。
一、鼓励探究,提升学生深入思考能力
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表现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提升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1.层层递进,提升思维的深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它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创设一个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深度。
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包装中的学问”。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商品包装的生活经验,但很少从节约的角度去关注,更谈不上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包装的学问。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包装一个盒子”到“包装两个相同的盒子”再到“包装四个相同的盒子”,又拓展到“生活中不同规格的长方体形状物品的包装”。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之中一步一步深入研究,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提升思维,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这样,由浅入深,在平淡中显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既突出实践,又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创造和展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2.注重开放,提升思维的广度
生活中的事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的开放性、多样性正是生活的反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重视开放性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有效地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等相关知识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教师出示一块橡皮泥,激发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那么像这样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你们有没有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呢?”
生1:我们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计算出它的体积。
师:通过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长方体,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了。如果要计算的是一块不规则石头的体积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得出计算石头体积的步骤和方法。
生2:可以拿一个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把石头浸没在水中,然后量出容器的长、宽以及水面上升前、后的高度,再计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了。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分工合作,积累操作和推理经验,取得数据,并计算出石头的体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石头的体积呢?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提出:“可以把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再把石头放进去,然后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头的体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数学活动中要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不一样,因此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要求,以生为本,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1.尊重个性,训练独创思维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的潜能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尊重他们的个性要求,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班级需要制作一个装图书的无盖长方体木箱(如图①),你能算出至少需要多大的木板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图形,多数学生已经能用三种常规的方法解答了。解法一:(6×5+6×3+5×3)×2-6×5;解法二:6×5+6×3×2+5×3×2;解法三:6×5+(6×3+5×3)×2。虽然这些方法都能计算出木箱的表面积,但学生的潜能还没有开掘出来,于是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同学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还有别的方法吗?再想想!”学生的思维又启动了......一个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兴奋地说出了他的独特方法:我们可以把木箱的5个面拼成“十”字形(如图②),木板的面积就是大长方形面积减掉四块小正方形面积,即解法四:(高×2+长)×(高×2+宽)-高×高×4,也就是(3×2+6)×(3×2+5)-3×3×4。他的独创思维令老师和同学赞叹不已。受到他的启发,又有其他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了。
生1:把纸盒拆成一个多边形,用(高×2+长)×宽,求出大长方形的面积,再用长×高×2求出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即解法五:(高×2+长)×宽 +长×高×2,也就是(3×2+6)×5+6×3×2。(如图③)
生2:这种解法是横着看那个大长方形,如果竖着看还可以这样解答,即解法六:(高×2+宽)×长+宽×高×2,即(3×2+5)×6+5×3×2。(如图③)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正是展开数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对待同样一个问题,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够积极地独立思考,寻找到多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反思,提升批判思维
反思应该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反思有利于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和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学中教师提供“错”的机会,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体验,并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调整、校正,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购物中的学问”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布娃娃40元,是一个皮球价钱的4倍,一个皮球多少钱?”有些学生凭着直觉不假思索,错解为:“40×4=160(元)”教师不动声色,将错就错,请学生再练一题:“爸爸今年40岁,是儿子年龄的4倍,儿子今年几岁?”果然有两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解为:“40×4=160(岁)”。其他学生哈哈大笑,发出阵阵质疑声:“40岁的爸爸怎会有160岁的儿子?”“儿子怎会比爸爸大120岁?”……笔者适时抓住数量关系与学生进行讨论:①谁和谁在比?②谁大(多)谁小(少)?清楚这几点后,再引导学生反思,学生冷静下来之后,对自己的判断进行独立思考,对照错解细心感悟,重新选择适当的策略,及时纠错。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对学生在探索中产生的错误不必急于指正,相反,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检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出修正方案,在反思中改错,提升学生思维批判能力。
三、开拓思路,提升学生灵活思考能力
灵活思考能力表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迅速调整思维,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
1.策略多样,提高思考灵活度
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多角度全面而灵活地思考问题,探索新的解题途径。
例如,学习了乘法口诀后,笔者设计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创意插花”。花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鲜花。郁金香一枝8元,玫瑰一枝5元,康乃馨一枝6元,百合一枝7元,菊花一枝3元,剑兰一枝9元……小芳有30元要配一束花,怎样搭配?请你帮小芳配花。学生配花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从价钱上考虑,只要算够30元就行了,有多种方法,例如:6×5=30,7×3+9=30,8×3+3×2等。有的不仅考虑价钱,还要考虑搭配是否美观(颜色、枝数等)。学生还要考虑配花时出现钱有剩余或钱不够时如何处理等等问题。学生思维灵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灵活多变,活学知识、活用知识,提高学生思考灵活度。
2.迅速推理,提高思考敏捷度
有速度要求的分析推理练习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的分析”,提升思考的敏捷度。
例如,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的涂色规律,经历图形分类计数的思考过程。学生分别找出棱长2厘米、3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发现三面涂色的在正方体顶点的位置;两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一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每个面除去周边一圈的位置;没有涂色的在正方体里面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学生发现规律后,迅速迁移,分析推理,应用规律迅速找出棱长5厘米和6厘米的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并进一步运用到更多的大正方体中。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用数学语言和模型正确表达发现的规律,拓展应用,迅速推理,提高了思维敏捷度。
总之,“综合与实践”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沟通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桥梁,有效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