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斜扳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015-02-01谭燕泉吴淑梅林波

山东医药 2015年48期
关键词:推拿颈椎病

谭燕泉,吴淑梅,林波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210038;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南京市中医院)



颈椎斜扳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谭燕泉1,吴淑梅2,林波3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南京210038;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南京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斜扳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其中推拿组采取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牵引组使用牵引仪进行颈椎牵引治疗,针灸组采取毫针刺法进行针灸治疗。三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根据三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计算总积分变化率,并评价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推拿组总积分变化率为60.83%±25.07%,高于牵引组的28.85%±13.32%和针灸组的32.18%±13.09%,P均<0.01;牵引组和针灸组总积分变化率比较,P>0.05。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牵引组的73.33%和针灸组的66.67%,P均<0.05;牵引组和针灸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颈椎牵引治疗和针灸治疗。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斜扳法;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致椎-基底动脉刺激受压和屈曲等,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项及背部僵硬、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甚至伴随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发病人群趋向于年轻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上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牵引及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比较常见,但关于这三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其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22~75岁,平均46.1岁;病程1~8天,平均3.5天。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②有颈型眩晕,可有猝倒史;③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症状;④X线检查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退行性变;⑤病程较短,处于急性发作期。排除标准:①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椎动脉Ⅰ段和Ⅲ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患者;②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障碍,以及结核、肿瘤患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推拿组、牵引组和针灸组,每组30例。三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推拿组进行推拿治疗,以颈椎斜扳法为主,兼以滚、拿、摇和拔伸法。方法如下:①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采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拿法施于阿是穴、风池、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手三里、合谷。提拿两侧肩井穴,配合颈椎摇法和颈项拔伸法,操作5 min。②患者取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医者站于患者侧后方。医者一手扶按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其下颏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头部向侧方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牵引组采用KLW-A1型牵引仪进行颈椎牵引,持续性牵引20 min,牵引力8~10 kg。针灸组采取毫针刺法进行针灸治疗。取穴:天柱、大抒、大椎,双侧肩井、风池、天宗、肩内俞、合谷和阿是穴,伴有偏头痛者加后溪,恶心加人迎。选取28号1.5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每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20 min,中间行针2~3次。三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临床疗效评价三组治疗前后行X线检查,并记录如下症状体征评分:①颈型眩晕程度评分:无颈型眩晕计1分,轻微体位性颈型眩晕计2分,轻度颈型眩晕计3分,中度颈型眩晕而卧床计4分,重度颈型眩晕不能转侧计5分。②钩椎关节增生评分:轻度增生计1分,中度增生计2分,重度增生计3分。③颈椎节段性不稳评分:X线片显示颈椎轻度节段性不稳计1分,中度节段性不稳计3分,重度节段性不稳计5分。④颈型眩晕猝倒评分:1个月猝倒1次计2分,最少2分,最多6分。①~④项评分相加计算总积分,总积分变化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积分变化率≥80%;②好转:积分变化率35%~80%;③无效:积分变化率<35%。 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三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颈型眩晕程度评分、颈椎节段性不稳评分、颈型眩晕猝倒评分均降低,推拿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0.01。推拿组治疗后钩椎关节增生评分低于治疗前及牵引组、针灸组治疗后,P均<0.05。牵引组、针灸组治疗后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P均>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推拿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2.2三组总积分变化率比较推拿组治疗前总积分为(12.79±0.79)分,治疗后为(5.01±0.41)分,总积分变化率为60.83%±25.07%;牵引组治疗前总积分为(12.65±0.83)分,治疗后为(9.00±0.59)分,总积分变化率为28.85%±13.32%;针灸组治疗前总积分为(12.77±0.75)分,治疗后为(8.66±0.47)分,总积分变化率为32.18%±13.09%;推拿组总积分变化率高于牵引组和针灸组,P均<0.01;牵引组和针灸组总积分变化率比较,P>0.05。

2.3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推拿组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28/30);牵引组痊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21/30);针灸治疗组痊愈 11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20/30)。推拿组总有效率高于牵引组、针灸组,P均<0.05;牵引组和针灸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Barre和Lieon在1926年首次提出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学说[3],之后有研究证明本病的发生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4,5]。目前临床多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椎体横突和钩椎关节的唇样增生以及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椎结构不稳定,导致椎-基底动脉刺激、受压、痉挛、屈曲,从而激惹交感神经,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晕厥、猝倒等临床表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制属于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虚,风寒、瘀血等为标实。在本虚夹有标实的双重致病因素下,导致血脉阻滞、经络不通、瘀血内停,因不通则痛而发病[6]。现代研究表明,瘀血的实质是全身或局部的血液流变学发生紊乱,也是本病发生的最原始病因。因此,本研究从改善血液循环入手,以改善血液高黏度为目的[7~9],通过增大、增宽椎间隙及椎动脉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无菌炎症,解除颈背肌肉紧张,改善钩椎关节稳定性。

本研究中,推拿组采用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以滚、拿等手法松解局部肌肉痉挛、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无菌性炎症;再以拔伸手法松解粘连、拉宽椎间隙,使横突空间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舒展;颈椎斜扳法可以调整钩椎关节结构紊乱,松解被嵌顿的小关节囊,拉大椎动脉与压迫物之间的距离等,使得椎动脉伸展而恢复椎-基底动脉血供。牵引组应用牵引仪进行颈椎牵引,具有增大颈椎间隙、解除颈椎神经根和脊髓压迫、改善椎动脉屈曲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牵拉颈椎小关节等作用。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颈椎牵引可以改善局部血流,调整颈椎关节、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10,11]。针灸组采取毫针刺法进行针灸治疗,循督脉、太阳经和少阳经在颈、肩、背取穴为主,针刺阿是穴、天柱、大抒、大椎、肩井、风池、天宗穴,达到疏通经脉、促进血流、祛风解肌的目的。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取上述穴位针刺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推拿组治疗后各症状体征评分和治疗后总积分均明显低于牵引组、针灸组,总积分变化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牵引组、针灸组,说明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优于牵引和针灸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分析原因,可能是以颈椎斜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为三步骤手法的综合应用,该方法先是以滚、拿、揉法松解肌肉痉挛,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再通过拔伸手法拉宽颈椎间隙,使得受压的椎动脉得以松解,并从扭曲状态变为拉伸状态;最后则是颈椎斜扳法整复钩椎关节紊乱,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舒展椎-基底动脉,解决头颈部的供血问题。本研究目前尚缺乏三种治疗方法对头颈部供血的循证医学支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谭燕泉,张晖.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1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潘之清.实用脊柱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9:306.

[4] 王春燕,朱永通,邓建华,等.中药烫熨联合颈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13,53(33):36-37.

[5] 彭支莲,黄剑.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9-30.

[6] 党耕町.颈和肩背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8.

[7] 张娟,王刚.针刀松解联合超短波照射辅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山东医药,2014,54(15):74-75.

[8] 左祖俊,刘晓安,王少敏,等.中药熏蒸配合三步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康复,2012,27(6):451-452.

[9] 姜春华.活血化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30.

[10] 方英杰,陈小平.中药熏蒸、牵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疗效观察 [J].山东医药,2008,48(29):107-108.

[11] 秦练,周赤兵.丹参川芎嗪配合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13,24(4):891.

收稿日期:(2015-11-13)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48-0044-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8.015

猜你喜欢

推拿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