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管路滑脱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5-02-01宋丽艳臧雪红孙海成
宋丽艳 臧雪红 孙海成
品管圈在降低管路滑脱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
宋丽艳 臧雪红 孙海成
目的 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管路滑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4月应用品管圈前本院收治的患者, 留置胃管529例, 尿管1972例, 设为对照组, 2014年5~8月间应用品管圈后本院收治的患者, 留置胃管476例, 尿管1934例, 设为观察组, 观察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管路滑脱发生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 管路滑脱发生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 有效地降低了管路滑脱(尿管、胃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品管圈;护理不良事件;管路滑脱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简称品管圈, 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 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 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QCC活动, 使每位护士在质量改进中既是管理者、又是实践者, 通过营造正性文化, 使更多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的改进[1-3]。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 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 而胃管、尿管等管道意外脱出为本院各科室上报的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管道意外脱出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 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 再次插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及风险, 经品管小组决定重点改进胃管、尿管管路滑脱。通过资料收集, 根据原因分析,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 使胃管、尿管滑脱率明显降低,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4月应用品管圈前本院收治的患者, 留置胃管529例, 尿管1972例, 设为对照组, 其中, 男1587例, 女914例;年龄20~86岁, 平均年龄(66.0±17.8)岁。2014年5~8月间应用品管圈后本院收治的患者, 留置胃管476例, 尿管1934例, 设为观察组, 其中, 男1418例,女992例;年龄18~88岁, 平均年龄(67.5±1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先成立品管圈小组, 共有圈员10名, 圈长由高年资副主任护师担任, 每2~4周进行1次讨论活动。宗旨是改进胃管、尿管等管路滑脱问题, 降低护理工作中管路滑脱发生率, 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步骤如下:主题选定、目标设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分析原因、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相关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观察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管路滑脱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品管圈前, 1~4月份全院胃管滑脱18例, 脱管率3.40%;尿管滑脱16例, 脱管率0.81%。应用品管圈后, 5~8月份全院胃管滑脱2例, 脱管率0.42%;尿管滑脱2例, 脱管率0.10%。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 管路滑脱发生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本院各科室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中, 管路滑脱最多, 发生率也最高。针对这一问题, 本院选定了品管小组改进胃管、尿管等管路滑脱的主题, 设定了降低护理工作中管路滑脱,改善护理不良事件的目标。
通过分析工作中存在管路滑脱的影响因素[3-6]:①医护人员问题:护士固定尿管、胃管方法不正确;患者躁动有效的镇静及肢体制动约束不够;护士责任心不强, 宣教、巡视观察不到位;胶布更换不及时;引流物倾倒不及时等。②患者及家属原因:患者烦躁或者神志不清自行拔管;患者及家属认识不足配合不到位, 导致管道脱出。③其他因素:尿管的材质, 部分尿管气囊存在质量问题, 破损漏气。
通过品管圈员打分, 认为固定方法最为重要, 其次是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宣教力度及巡视观察。针对以上原因分析制定了以下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①固定方法:胃管使用3M专用导管固定胶布, 剪成“工”字或“人”字形进行固定;尿管统一注水固定, 插管前注水检查气囊>10 s。②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护士责任心, 对患者及家属沟通宣教到位,告知置管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适、置管后的配合及拔管指征、时机, 尤其要强调管道脱出的危害, 给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置管造成不适, 患者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及护理, 了解其感受并进行安抚, 给予有效的心理精神支持。③对烦躁或者神志不清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有效约束;必要时适当镇静。④加强巡视、交接, 发现胶布松动、约束无效及时采取措施。⑤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⑥各科室护士长及品管圈成员深入科室指导, 督导各项措施的落实。
品管圈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管路滑脱中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法, 通过组织专题讨论, 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 不仅有效降低了管路滑脱发生率, 而且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信心、幸福感、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6,7]。
通过将整改措施中的固定方法加入留置胃管、尿管操作标准中, 使流程标准化, 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执行, 以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 通过品管圈活动, 可以有效地降低管路滑脱(尿管、胃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1] 曹敏, 蒋莲萍, 徐小燕, 等.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8):4104-4105.
[2] 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7):626-627.
[3] 孙莉, 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医学与哲学, 2013, 34(16):94-96, 封3.
[4] 夏莲芬, 毛怡, 沈亚儿, 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9):1789-1790.
[5] 袁晓红, 丁平, 钱炜炜, 等.品管圈活动在留置尿管护理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2):163-164.
[6] 曾玉友, 张紫莉, 黄金梅, 等.品管圈在减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13):102-103, 104.
[7] 廖云, 王远丽, 金秋, 等.品管圈在提升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品质中的应用.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4, 22(1):58-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86
2014-11-17]
265200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