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瘫治疗体会

2015-02-01李永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散寒红外线风寒

李永刚

面瘫治疗体会

李永刚

面瘫治疗根据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原则, 针对面神经水肿, 采用急性期甘露醇脱水, 稳定期后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 结合电针加面部按摩综合治疗, 治疗时严格避风寒, 此法疗效显著。

面瘫;针刺;按摩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口眼歪斜”。多发于春秋两季,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但以20~40岁多见, 无明显性别差异。本文就面瘫治疗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68例面瘫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33例, 最大年龄52岁, 最小15岁, 病程最长13个月。

1.2 治疗方法 针刺方法:急性期用甘露醇脱水, 减少面神经压迫, 稳定期根据部位循经取主穴, 迎香、四白、地仓、颊车为一组, 太阳, 攒竹、牵正、阳白为一组, 隔日针刺一组, 1次/d, 留针30 min左右。并配合远端选穴, 如合谷、外关穴;根据症状不同加减穴位, 如耳痛加翳风, 头痛加风池、曲池,牙痛加下关、口歪地仓透人中。行针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行浅刺激, 能忍受为宜[1]。

电针疗法:电针中度刺激, 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30 min/次, 1次/d。红外线穴位照射, 30 min/次, 1次/d。发病7 d内者, 使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 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 休息3~5 d。如未愈, 改用电针治疗。发病超过10 d者, 则开始就用电针治疗, 7 d为1个疗程。针刺配合面部按摩, 舒筋活血, 激发经气, 祛风散寒。避风保护:患者外出,严格避风, 如带口罩、棉帽等, 无论冬夏, 面部要加保护措施,可缩短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症状完全恢复正常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症状治疗前后无变化者。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68例患者中, 临床痊愈67例, 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47岁, 主诉2 d前突然感到眼睛闭不拢, 嘴歪,迎风流泪, 漱口漏水。检查:右侧面部肌肉弹力消失, 右侧额纹变平, 纹络消失, 不能抬眉, 不能完全闭目, 右侧口角下垂, 低于左侧, 右侧鼻唇沟变平, 人中沟斜向健侧, 脉弦, 舌苔薄白。辨证:风邪中络右口角歪斜, 风寒侵袭型。诊断:茎乳突段。治疗原则:通经散寒, 温经活络。取穴采用透穴法,攒竹透鱼腰, 地仓透颊车, 牵正、太阳、迎香交替使用, 配穴合谷。采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 辅以面部推拿按摩, 30 min/次, 1次/d, 7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痊愈, 15 d后随访未复发。

4 讨论

4.1 临床体征 多发病突然, 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表情呆滞, 出现肌肉松驰麻木, 不能完成面部表情, 如眨眼、蹙额、鼓颊等动作, 口角歪斜, 病侧不能完全闭目, 流泪, 额纹消失, 鼻唇沟变平, 也有患者出现耳后及面部疼痛, 较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听觉过敏等症状, 失治误治, 或久治不愈, 可因瘫痪肌挛缩, 而留下口角歪向病侧之后遗症。

4.2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 乘虚侵袭阳明, 少阳脉络, 使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为病。

4.3 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 疏通经络。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循经以手足阳明经为主, 以手足少阳经为辅, 初起宜浅刺, 7 d后可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

传统针刺见诸多报道, 疗效较好, 但愈后较慢。作者在临床上急性期采用甘露醇脱水, 针对面神经水肿, 稳定期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 结合电针加面部按摩综合治疗, 治疗时严格避风寒, 此法疗效显著。

4.4 中医分型

4.4.1 风寒侵袭 患者面肌感受风寒致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下垂, 眼睑歪斜, 流泪不止;脉浮紧, 舌淡苔薄白。根据侵袭部位以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①风寒侵袭阳明经脉,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萎废瘫痪。②风寒袭于阳明、少阳经脉, 除面部肌肉瘫痪外兼见经脉循行部位处耳后及耳下疼痛和乳突部有明显压痛[2]。

4.4.2 脾胃受寒型 经络受之于表寒加之风寒之邪内伤脾胃, 致面部肌肉麻木, 除主症见面部肌肉瘫外, 兼见口味淡,食欲纳差, 苔淡薄白、脉象弦。

4.4.3 内伤湿热型 由于在表之风寒未解, 随经内传, 伤及脏腑, 郁而化热;或由于素体内有湿热, 复加感受外邪。除患侧面部肌肉面瘫痪外, 兼见听力改变, 耳后周围疼痛, 或耳部起疱疹, 口苦咽干, 纳差, 舌苔黄腻, 脉弦数。

4.4.4 素体亏虚型 素体肝肾不足, 复加外感时邪, 出现热灼津伤所致。除面部肌肉瘫痪外, 兼见眼干涩, 泪极少或无,或见斜视, 面肌抽动不停, 脉弦细。

4.4.5 现代医学根据炎症或病毒侵袭的神经部位又可分为茎乳突段、鼓索神经段、登骨神经段、登骨神经段、膝状神经节段、颌下浅神经段。各神经节段表现症状除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外又有各自的不同表现。如茎乳突段主要表现为同侧面部肌肉瘫痪;鼓索神经段兼见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登骨神经段兼见患侧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段兼见外耳道疮疹,剧痛, 感觉减退;颌下浅神经段累及颌下浅神经。

综上所述, 病位浅新得易治, 病位深迁延日久者难愈。口眼歪斜主要是面部阳明经或少阳经外感风寒侵袭, 以致气血失和, 经筋失去濡养, 以致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根据中医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相关知识, 采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 配用面部按摩, 严加避风保护, 以祛风寒之邪, 疏面颊之经气, 调和气血,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水肿消退,恢复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明显。

[1] 秦兆云.秘方治面瘫.中国民间疗法, 2010(11):78.

[2] 杨东山.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瘫.山东中医杂志, 2000, 19(5):3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200

2015-04-24]

130061 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

猜你喜欢

散寒红外线风寒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冬读古诗御风寒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艾草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物品寻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