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02-01陈民民李文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1期
关键词:急性期康复心理

陈民民 李文涛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民民 李文涛

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抑郁与卒中后的心理反应、遗传及性格、脑损伤的直接作用与教育及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可通过交互作用、人际、认知、家庭与社会等心理治疗帮助抑郁患者早日康复。

脑卒中;抑郁;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躯体的各种症状及情感障碍, 患者多出现抑郁情况, 若抑郁情绪持续存在2周以上则可判定为脑卒中后抑郁。有研究显示, 脑卒中后发生急性期抑郁的几率高达40%。脑卒中急性抑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情况具有重要影响, 相较于一般预后患者其具有更高的病死率, 如何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 回顾性分析5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 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 男36例,女14 例,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45岁, 平均年龄56岁, 其中22例患者为急性脑梗死, 3例患者为腔隙性脑梗死, 10例患者为脑卒中后遗症, 6例患者为脑出血, 9例患者为脑栓塞。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具有CT或MRI影像学诊断依据, 病程最长1个月, 最短1周, 平均病程0.6个月。

1.2 纳入标准 患者意识清醒, 无精神疾病史, 具有正常智商理解能力, 无失语, 可理解量表内容, 自愿接受研究。

1.3 分析方法 由两名医师参照汉密尔顿忧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 取平均值。结果显示轻度抑郁6例, 10例中度抑郁,34例为重度抑郁。

2 相关因素分析

2.1 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疾病具有恢复期长、致残致死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 并且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语言、肢体及吞咽困难,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此外还伴随着经济及社会角色的压力与转变, 家庭患者和家人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因素的改变对患者而言具有负面的影响, 因此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猜忌、易怒的负面情绪, 甚至产生社会隔离感, 这些因素都将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在康复训练中, 会导致患者不愿配合治疗、消极对待, 另一方面神经功能的损伤不能恢复又导致患者进一步心理障碍, 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现象。

2.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发生脑卒中后, 患者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困难。完全性脑卒中在发病6 h内可达到高峰, 而进展性脑卒中也会在48 h内以阶梯性加重,可逆性功能缺失较轻可在3周内恢复, 持续时间为24 h。但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降低会导致患者的日常起居要受他人照顾, 此时无助感将会出现, 进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最终导致抑郁出现。

2.3 遗传基因 家族中存在忧郁症患者则患者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的几率就要高于家族中无忧郁症的患者。

2.4 脑损伤的直接影响 有研究表明[1], 脑卒中会作用于脑中的某些特定部位, 使得患者出现抑郁的倾向, 抑郁的出现与左侧半球和后部有关系。大脑前部受损患者出现抑郁的几率高于后部受损患者, 皮质受损患者发生抑郁几率高于皮质下受损患者。

2.5 社会及家庭 有文献表示[1], 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成员关系不和均会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家庭经济条件差且得不到有效支持会造成患者产生厌世的心理, 从而刺激抑郁的出现。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要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 室温控制在18~22℃, 湿度在50%~60%, 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增加床栏, 确保患者安全;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高蛋白、高纤维, 尽量清淡, 少食用甘肥油腻的食品;需要卧床的患者要使用气垫床, 每2小时翻1次身, 对骨隆突处和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压疮的出现;还需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咳痰方法, 嘱咐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此外还需做好口腔及导尿护理, 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出现。总之要尽量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以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满足患者需求。

3.2 运动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在住院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但是临床实践表明, 在急性期48 h后开展简单的体位护理, 刺激运动神经, 进行康复训练, 可有效提高患者呼吸、运动、笑话、心理活动及免疫功能的恢复[2], 因此急性期进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有利于促进患者躯体功能恢复, 并改善患者抑郁程度, 促进神经再生,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3.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对待患者要和蔼可亲, 对于患者的问题要耐心讲解, 给予患者倾诉的机会, 用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还需要逐步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3], 根据患者心理需求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导和讲解。鼓励患者通过运动等方式发泄心理抑郁情绪。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补充患者需要知道的知识, 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化疗的目的及意义、具体实施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4]内容, 并且尽力回答患者的所有疑问;做好卫生处理, 保持病房、病床、患者的安静卫生, 定期更换被褥、每日清洁口腔、皮肤及外阴等;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油腻甘肥的食物, 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多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 建立健康的心理指向[5], 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辅导, 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辅导, 提高患者依从性。

4 小结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受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社会支持、遗传基因、家庭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6,7]。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指导,通过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吴承龙, 阮海娃.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 8(3):75.

[2] 高政, 刘启贵, 姜潮.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13):1891-1892.

[3] 张长青, 王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1):63-65.

[4] 朱志先, 梁虹.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160.

[5] 黄风形.脑卒中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中国康复杂志, 2001, 16(3):187.

[6] 宋保红, 薛旭歌, 赵静.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4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3):140-143.

[7] Foley RN, Parfrey PS, Sarnak M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 Am Soc Nephrol, 2013, 9(12 Suppl):S16-S2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165

2015-06-09]

454001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急性期康复心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