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及护理措施

2015-02-01赵南唐艳华宋婷婷史佳伟曲辉曲亚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康复科针对性障碍

赵南 唐艳华 宋婷婷 史佳伟 曲辉 曲亚杰

康复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及护理措施

赵南 唐艳华 宋婷婷 史佳伟 曲辉 曲亚杰

目的 分析康复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 针对原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80例康复科睡眠障碍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明显改善康复科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康复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发生紊乱, 包括失眠、过度睡眠和异相睡眠[1]。睡眠障碍是是康复科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2], 康复科老年患者多数存在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残疾,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患者承受着沉重的打击及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睡眠障碍也会引起心理障碍, 增加抑郁、恐惧、精神病发生的危险, 从而加重躯体疾病的症状, 使康复进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康复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以探讨这些护理措施对康复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的重要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本院康复科住院且睡眠障碍老年患者 80例, 其中男55例, 女25例, 年龄65~88岁, 平均年龄(73.2±6.8)岁。包括入睡困难32例,易惊醒 24 例, 睡眠时间减少(即一昼夜累计睡眠时间<5 h)43例, 早醒 18 例, 醒后不适 46例。全部患者意识清醒, 语言沟通无障碍, 发病前无睡眠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患者个人资料、睡眠障碍类型及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睡眠障碍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表统计,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疾病、心理、社会、药物、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3]。

1.3 护理措施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减轻患者的发病症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对疼痛者对症治疗, 一切护理活动应科学、合理地安排, 尽量使患者的睡眠不受干扰;②加强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同情心, 以得到患者的信赖,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心理及社会支持的介入,耐心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讲解疾病知识。帮助患者坚定康复的信心, 鼓励患者家属多探望、多陪伴患者, 在康复过程中多交流、多鼓励, 在护士的监督及指导下, 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对焦虑、抑郁严重的患者建议医师给予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患者的消费清单要每日发放, 对患者提出异议之处合理解释, 消除患者的顾虑。告知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家庭经济的问题, 以免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③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种类、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应用催眠药的患者要间断应用, 目的是以药物为手段重建正常睡眠模式, 起效后逐渐停药, 避免长期服用产生依赖性;④改善住院环境。积极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室内定时开窗通风, 保证空气新鲜、消除异味, 合理安排床位, 将危重的、夜间打鼾的、磨牙的患者安排单独的房间,以减少患者间的相互干扰。患者入院后负责护士应热情接待,先介绍自己是患者的负责护士, 再介绍主管医生、本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及热水器、呼叫器等的使用方法, 并介绍同室病友相识,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探视时间不宜过长, 向陪护人员做好宣教, 所有活动在患者入睡前进行完毕, 以保持病房的安静。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避免强光刺激, 医护人员做到“四轻”;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方式, 减少睡前活动量, 睡前泡脚、喝牛奶、不饮咖啡、浓茶及各种酒类、不吸烟、不过多进食、听音乐, 陪护人员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 教会患者松弛疗法的技巧, 如放松呼吸、松弛全身等。这些都是促进睡眠的好办法。对白天睡眠较多的患者, 为患者安排合理的康复计划, 还可给患者听歌曲、讲故事等,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带患者出病房活动。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睡眠率>75%, 患者停服服用安眠药;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睡眠率>65%, 患者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 睡眠率>55%, 基本停服安眠药或剂量减少;无效: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睡眠率<40%, 不能停用安眠药。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 痊愈22例, 显效8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 痊愈12例, 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睡眠障碍虽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 但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和体力[4]。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提高康复科老年患者的康复质量, 缩短康复进程, 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同时降低血压及血糖升高的风险, 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与转归。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 本院康复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康复科存在失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巍.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中国临床医生, 2012,40(12):29-30.

[2] 邢贺楠.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2):224-226.

[3] 蔡萍,潘乃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上海护理, 2011, 11(4):12-14.

[4] 杜向洁.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继续医学教育, 2013, 27(12):40-4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93

163316 大庆市人民医院

2015-07-22]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康复科针对性障碍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跨越障碍
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