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2015-02-01张爱萍
张爱萍
对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张爱萍
中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 在我国临床上占据重要比例, 而有毒中药在中药中又占据较大分量。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等将会引起毒性药物在人体蓄积, 严重者甚至发生药物中毒。因此, 临床上研究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中药毒性为起点, 分析我国对于中药毒性的态度演变, 并对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使得有毒中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药;有毒中药;中药毒性合理应用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中药毒性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每年因服用中药而引起的中毒也屡见不鲜, 如:小柴胡事件、关木通事件等。因此, 临床上研究中药毒性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意义深远[1]。本文将以中药毒性为起点, 分析我国对于中药毒性的态度演变, 并对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提出合理性建议, 现报告如下。
1 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
有毒中药使用过程中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引起比较严重的毒性反应, 常见的有毒中药包括:含毒苷类、含毒性蛋白质类、动物类药物等, 具体如下:①含毒苷类。根据有毒中药的毒理作用以及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可以分为强心苷类、含皂苷、含氰苷等, 不同的药物对人体器官损伤不同, 通常会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等。②含毒性蛋白类。毒性蛋白在有毒中药毒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见的种子类药物包含桐子、苍耳子、蓖麻子等。其中, 苍耳子、巴豆等药物所含有的毒性蛋白能够作用于人体胃肠黏膜, 并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引起内脏出血。③含生物碱类。含生物碱类的有毒中药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 如:曼陀罗、山豆根、莨菪子、附子、藜芦等。附子、藜芦等药物其毒性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并且对人体心肌等也具有明显作用;曼陀罗等药物中含有较多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药物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兴奋等作用, 严重者将引起嗜睡、昏迷等。④动物类药物。动物类药物在中药中使用较多, 如:蝎、红娘子等。这些动物中都含有毒性, 并且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心血管系统。其中蟾酥斑蝥、红娘子中含有的毒素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⑤其他毒性反应中药。除上述外还有其他毒性反应中药, 如:矿物类药物等。
2 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有毒中药在中药中占据较大比例, 并不能因为其有毒而不去使用它, 如果能够恰当的使用则能够在顽病痼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临床上有毒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 善于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再加上我国现代药理等, 合理使用有毒中药, 从而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2.1 辨证运用, 科学使用 有毒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中医理论, 合理辨证使用, 这样才能够保证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 发挥药物作用, 减轻药物毒性;相反, 使用无毒中药如果不遵循中医理论, 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临床上采用龙胆泻肝丸治疗肝胆湿热证时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而治疗其他疾病时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附子在阴寒之证疾病中使用较多效果理想, 如果热证时使用则会助火伤阴[2]。此外, 临床上选择有毒中药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等情况综合选择, 并且使用时要密切注意中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换言之, 临床上对有毒中药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因人、因病合理使用, 这种才能够保证用药安全, 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2.2 合理配伍, 注意用法用量及剂型 有毒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 这样才能够降低有毒中药的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临床效果。如:附子使用时有毒, 但是联合甘草等使用时却能够有效的降低药物毒性。再如:附子、川乌、雷公藤、狼毒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先加强煎煮,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药物毒性。此外, 有毒药物的使用剂量也是决定其毒性的因素之一, 对于有毒中药而言, 临床上并不能长期使用, 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医嘱, 尽可能从小剂量使用, 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药物反应等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应严格控制其剂量, 且药物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 药物不能超过人体能够承受的上限,防止有毒药物成分在人体内蓄积。此外, 临床上使用有毒中药时还应该注意汤剂、丸、散剂的使用以及和西药的联合等,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降低药物毒性。
2.3 遵循现代药理 目前, 临床上对于有毒中药的某些成分并不完全知晓, 虽然部分成分知晓, 但是药物毒性具有哪些也并不完全清楚, 临床上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采取何种方法降低药物中毒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 临床上使用有毒中药时应该加强其药理学研究,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消除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地利用有毒药物治疗相关疾病。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毒性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治病作用, 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将能够化害为利、变毒为宝[3]。
3 小结
中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 而有毒中药在中药中又占据很大比例, 临床上有毒中药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原则, 辨证用药, 严谨配伍, 并熟练掌握药物剂量, 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此外, 临床上还应该重视中药安全使用, 加强毒理学研究, 对中药合理炮制,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用药, 降低药物毒性。
[1] 吴巧凤, 文欣欣, 余陈欢, 等.桃核承气汤中桃仁单煎与桃仁甘草合煎的苦杏仁苷含量变化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3(5):740.
[2] 刘树民, 李玉洁, 罗明媚.中药毒性研究及思路探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 5(2):21-23.
[3] 杨水英, 王春霞.有毒中药减毒方法探讨.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7):1802-180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202
2014-11-06]
200090 杨浦区中心医院